三十四
阿飞婚礼的前天晚上,我到了开封,一个人漫无目的走在开封的街头,我看到树,就去看树,我看到路灯,就去看路灯。我对自己说,离这个城市不远的郑州,是阿飞将要生活一生的城市,和他的妻子。
我走进河南大学附近的一家小书店,书店正放着若拉?琼斯的《远走高飞》(eaayithme)的专辑。那遥远清亮的歌声使我想起氧气书房,我的书店梦,我想起过去的许许多多个夜里,我将书店的书陈列的整整齐齐才舍得关门离去,每一个早晨,书店门打开的那一刻我都有一种走向圣殿的感觉。门一敞开,引入眼帘的是书海,我可以味到书的芳香。我习惯早起,整条街,我总是第一个打开店门,仿佛书店之门打开之后,世界的一切才陆续到来。我记得曾有两个学生去书店兼职,一个叫小晴一个叫小金。小晴喜欢对着橱窗发呆,小金有时候会偷偷走到她的身边用手指敲敲她的头,她楞一下,然后不好意思的笑笑,继续做事,我很喜欢她羞涩一笑的样子,那神情像是第一次爱上一个人那样的无邪。
想起来,那似乎都是很遥远的日子了。
我想,我应该好好看一本书,然后明天,以看一本书的安然平静的心情去参加阿飞的婚礼。
然后,我读到狄金森这样一首诗:
你留给我,亲爱的,两分遗产
一份遗产是爱
天父也会满足
如果赠给天父——
你还留给我痛苦的边界
痛苦浩阔如海
横亘在永恒和时间
你的知觉和我之间——
或许,过了明天,我就真的可以,把他安放在心的某个位置。我的爱情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仪式宣告隐逸。
“小涵?”我听见有人叫我。我抬起头,看见程璞。我张着嘴说不出话来。程璞也很意外。“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他好似长大了许多,我说:“你长高了。”他笑着说没有。我放下书,示意他出去说话,他点点头,我们走出书店,程璞告诉我他去年考上河南大学古代文学的研究生,现在还在读研阶段,他告诉我周末的晚上一有空档就会来这个小书店逛逛。“逛书店是一种向上的运动。”他说。我笑了:“你好似开朗许多。”
“没有吧,我还是老样子,只是今天遇到你,太高兴,太意外了。”
“我也是。”
我以为他会问我为什么后来没有找他,但他没有问。我说:“两年多没见。真是对不起。”他便对我说了许多他后来的事。
“那天,送你走之后,我搬家了,后来找了一份工作。怎么说呢,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要接受,接受一种生活的到来,接受一种改变。我觉得自己很不成熟,我觉得自己应该进入社会。诗人梦做久了,人也迷迷糊糊的,总是看不到未来似的。起初,我的工作,近似于变卖劳动力。可是,我宁愿那样,也不想去玩尔虞我诈的把戏。我觉得流着汗干着活才感到自己真实的活着,我甚至有些孩子气,想试试自己究竟有多大的忍耐力和承受力。我想看看我的生命或者我的身体有没有承受的底线。但是一切都来的太突然了,我父亲病了,一夜间老了,我必须担负起这个家。因为我也深深地感到,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会像我的父亲一样的爱他,再没有人!我也要舍略一切的爱我的父亲。我的梦想成了我的憧憬。我才懂得,生活透彻的一睁眼就需要钱的这个真理。我想像普通人一样,过普通人的生活,过简单的平静的生活。
那一天总会到来。那一天,我们走进社会,那个我们最不想但又一定要去的地方,就好像,每个人都将走向死亡一样。于是,站在路边,忽然觉得,每一个人都那么的匆忙,忙着生,忙着死。再没有人在意,你过着怎样的生活,或者你想怎样生活……从文学梦转变航向,去进入社会现实的中心,这样的选择很艰难,甚至让我痛苦,万分痛苦。我对自己说不管生活怎样的残酷,我也会继续写诗,好好的用心写诗,这是我唯一能够攥在手心的纯粹。哪怕一天劳力工作的疲惫后回到家,我也会坐在桌边,看一些书,写一首诗。有时候我甚至会想,这也是我唯一为自己保留的生命内容了。
那段时间,我过着靠劳力来赚钱养活自己和父亲的生活,不是卑微的,却也平庸的只有工作和吃饭。我甚至有些麻木了,只是回到家,父亲做好了饭菜,坐在门前等我回家的那个时候,我又深深地感到,父亲是多么的需要我。那一刻,麻木的心开始因为父亲的眼神变的温暖和清晰。我搀起父亲朝屋里走去,吃着暖暖的饭菜,忽然间变的很脆弱,很多次,我就想抱着父亲痛哭一场。每天每天,我趋于冷漠的心,总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回家吃饭的仪式变归于平静甚至夹杂着温情。
当感到一切都那么力不从心的的时候。当我看到一种我不愿去相信的事实成为生活真相的时候,我真想睡着不醒。以前,大家总是说我们把生活想的太简单了,其实,并不是我们把一切想的太简单了,而是我们想的太复杂了。事实上,社会很简单,生活很简单,简单的不需要梦想和意志。你只有服从,屈从。唯有如此,尊严才能得以保存。有时候甚至连尊严都遭到了威胁和质疑。社会充满了暴力和歧视。是的,我常常被歧视。我生活的这个群体常常被歧视。生活不会给我答案,我也厌倦了去索求答案。
真正的残酷不是放弃,而是无法存在。无法得以存在。我一直在向现实低头,生活是不会省略细节的,一切变的繁琐和无知。我都必须接受。我在床边放了你送给我的《平凡的世界》,你记得吧?”
程璞好似才想起我,我点点头,不说话。让他继续说。
“我会把自己当做孙少平,很久以前,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他就有幸读了这本书,是的,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孙少平就是一个英雄。像孙少平一样生活。是我那时的安慰。哪怕是孙少平,还有晓霞,那样简单而高洁的女子爱过他。即使孙少平婚姻的归宿是惠英嫂。那又怎样呢?惠英嫂虽然平凡朴素,却也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宁。孙少平那样的人,我这样的人,千千万万的人,最终还是要退到平凡中去吧!我也终于可以承受这样的安排。”程璞忽然不说话了,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的眼神丝毫没有了刚遇见我的那种光芒,而是像我曾无数次和他对视的时候一样,忧郁的思索着。
“偶尔在夜里,我会想起你,也会想起洪明。不管想起你们中的谁,想到都会感到一阵心痛。我失去了你们。你们对我是那么的重要,那真是一个倔强的年纪。”
“是我伤害了你们。”我说。
“不是的。你是对的,是我们太自私了。我们原本是那么好的朋友。”程璞说。
“你知道吗,我曾对洪明说‘道同则共生死!’这句话是三年前我对他说的。要不是今晚想起,我似乎都要忘了。生活很讽刺,它一定会让你嘲笑自己曾经轻狂的言语和无知。
是啊,我们总是会被现实的生活所嘲笑。
“好在后来,父亲的身体渐渐好转,我就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想着离家近些,也好照顾父亲,就考了河南大学。”
“洪明怎么样了,你知道吗?你们还有联系吗?”我问道。
“你读最新的一期诗刊了吗?里面有他的三首诗,他改笔名了,这一期推荐了三个新诗人,他是其中的一个。”
“太好了。你们都挺好的。”
“这两年他付出了许多,一直在写全心全意的写诗。他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很强的修复力。他可以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不受任何干扰的继续自己的生活。他总是那样充满偏见,激情和狂热。很高的志向,并为之奋斗。他看不起世俗,看不起身边的人群。看不起现有的青春文学,呻吟病态的抒情,看似无可指责指责的伤感主义,都让他厌烦。自怨自艾,也不是他的作风和性格。”
我想起我走后他给我发的一条短信“你们怎舍得!其实,我也可以走的很潇洒!”
我记得他给我发的最后一条短信是在那次分开之后的一个月,他说:“我预备再次启程去西藏。很想带你去西藏。”而我回复他的只有五个字:“愿一路顺风。”
“我和他也是在去年联系的,他给我打电话,问我在哪?我说我刚考上河南大学的研究生,他便说来看我,我们就在河南大学校门口见得面。”程璞说。
“他来北京也近五年了。在诗歌的道路上也走了五年。但你也知道一个人若是想靠诗歌生存,是一件多么不现实的事。半年前,他找出版社想出版一本这三年来的一部分诗,但无一例外的被拒绝了,他甚至接受自费出版的条件,但出版社说,哪怕是他愿意自费出版,他们也不会帮他销售,也就是说即使诗集出版了,他还得自己去卖。”
程璞说完,我们沉默了,我们曾做着同一个梦。
“他现在在哪呢?”我问。
“上一次联系是在两个月前,他还在西藏,不知道有没有回北京。”我点点头。
“他的诗还是那么难读懂嘛?”我问程璞。
程璞微微笑着说“是”。“但我理解他,深深的理解。”
我想,诗歌,是洪明这些年倾尽内心所做的事。除了诗歌,他大概不知道自己还能走哪条路。他的诗用那样极简的语言,飞跃的节奏,独特的意象,其实都是他的意志和内心的一种专注。我们曾以为一首好的诗歌,必定是能交流的。我们总试图提醒他他的诗无法无人沟通。而他从未改变,因为他比我们更尊重自我,在他看来诗歌是需要“解”的,需要“经营”的。一首好诗绝不是一望就一览无云,它的背后所蕴含的往往是超越诗歌本身的,一个真正的诗人,应该是读者读完了他所有的诗歌,可能只懂了其中的一首。他以为好的诗歌就像一个真正的诗人,隐藏于文字之外。
“问题也许在于我们都失去了去了解一位诗人的耐心。”我说。
“是的。”程璞答道。
“对于未来,我们曾经有着强大的自信,如今,当现实的生活一步步逼近我们,我们才发现,连同我们的诗歌,我们都是无力的。”
不知不觉天已经有些亮了,我们聊了那么久,我跟程璞说了我的书店梦,还说我明天要去参加的婚礼是我两个多月前分手的男朋友,我跟他说我和想念他和洪明,我很想念许许多多的朋友,我跟他说,我怀念从前……
我们坐在马路边,头浅浅的低着,三月的开封,那样的古旧和平静。
许久,程璞对我说:“每个人都会得到她的爱情,我一直觉得,顾小涵你配得到最好的感情。”
“最好的感情?”
“嗯。”
我抬起头,望着渐渐发亮的天色。回想一切,我觉得程璞、洪明、文文、杨可他们都是我得到的最好的感情。就像宋义齐和海米是江林儿一生获得的最好的感情一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