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下半个月,张十三过得忙碌却不充实,整个人一直处于一种疲于奔命却没有获得什么成就感的状态。
好在随着整个六月份的结束,很多事情都将告一段落。
就在看房的第二天,张十三又从开发商手里买了十二套跟之前户型完全相同的房子。
胡虎和安志远也没忍住诱惑,分别拿下了五套,只不过身价更加丰厚的安志远买的房子面积要大一些。
哪怕张十三已经明确告诉他们,他预感房价至少还会继续下跌半年,但是依旧没有改变两人跟着他一起买房的打算。
用胡虎的话来说,就算跌的再狠,北都的房价也不可能在半年之内跌下20%去,否则那不就叫市场冷淡,而是该叫市场崩盘了。
既然再跌也不可能会跌两成,那么眼下能以市价八折的折扣买房,怎么看都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总共四十六套房的巨额成交已经惊动了开发商的头面人物,甚至在张十三选房的时候开发商的总经理都亲自赶来陪同。
最后的成交价依旧是维持现在房价的八折不变,张十三并没有继续往下砍。
不过作为交换,开发商答应协助他们办理贷款,这也是为什么张十三会临时决定再购买十二套房子的原因所在。
虽然此时银行都在收紧贷款,不过却也不是一点口子都没有,只不过是有些费力而已。
尤其是面对着巴黎春天开发商这么一个大债主,办几笔住房贷款并不算很过分的要求,还是可以通融一下的。
毕竟对银行来说,以贷还贷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更何况这次还是两个不同的主体,特别是张十三提供收入证明之后,信贷主任的眼睛都要放光了一不小心竟然逮到一条大鱼,可不能让他跑了。
综合各种原因,最后银行方面答应的还算顺利。
其实想想也是正常,在现在这种开发商根本没有可能还款的情形之下,银行肯定面临着不小的坏账压力。
但是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就不同了,虽然贷款的总额没有变,也仍旧一分现金都没有收回来。
不过对于银行来说,通过一贷一还这么一操作,原本很有可能变成坏账的一笔高危贷款被抹掉,变成了一项更加安全的住房贷款,这已经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按照北都政府年初颁布的救市政策,首付最低可以只缴纳百分之二十,房贷利率也可以优惠到基准利率的0.7倍。
所以拿下三十六套房子张十三所要支付的现金,仅仅只有之前全款买二十四套房子的一小半,可以说是怎么算怎么划算。
要不是银行实在没有更度的贷款额度,张十三甚至还想再买几套政府想救市银行却没有钱,这么奇葩的状况众人也是第一次遇到,除了无语也没法说别的。
在开发商做出这么大让步的情况下,包工头刘忠胜也不得不跟进,否则张十三还真有可能甩了他去跟开发商勾搭。
不过类似的条件他肯定是拿不出来的,作为弥补,只好答应免费帮张十三做装修,好歹算是个添头。
反正经济不景气,工人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找点零活干,总不能让人心散了。
再说就是修几堵墙的事情,对他这种跟水泥砖头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工头来说完全没有技术含量。
相比成功卖房获得的巨量现金,几个免费的工时根本算不上什么。
在此之前谁都没想到因为有了张十三这一道活水入场,最后的结局竟然变成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刘忠胜还上了索命一般的高利贷,钱力则收回了最为急缺的现金;开发商可以还一部分贷款喘口气,银行短时间内也没有了坏账的压力。
而作为救世主的张十三也以最小的代价拿到了房子,还顺带着收获了几方的人情。
不得不说,时也命也,只是买个房子,竟然有种逆转乾坤的感觉。
当然,如果张十三资本再雄厚一些的话,他还有可能拿到更低的价格,曾经就有开发商答应过五折卖房的过分要求。
这么低的价格真不是扯淡,对开发商来说资金就是血脉,所以资金链濒临崩溃的时候就是最难熬的时候。
如果在银行弄不出钱来,那么为了续命,极度缺钱的开发商就只剩下和民间放贷人联系一条路,也只有在他们那才有希望在短期内获得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补充。
往往这时候,也是那些资金实力比较雄厚,或者有融资渠道的民间放贷人“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时候。
在发放借款之前,这些放贷人会在专业机构的协助下细致的研究开发商面临的资金窘境以及项目的开发情况。
然后在“获得可观回报”的前提下,放贷人以4%到6%不等的月息把钱放给开发商。
而抵押物当然只能是开发项目,也就是那些还没卖出去的房子。
作为保底措施,放贷人肯定不会接受全额抵押,给出的抵押率一般都在五成左右,也就是说押上100万的房子只能得到50万的借款。
以开盘均价是1万元每平米,总价为2亿元的楼盘为例,为了拿到1亿元为期半年的贷款,完全丧失议价能力的开发商,就不得不答应放贷人月利5%加上以房价五折抵押的要求。
当然,把生意做到这种程度的放贷人肯定不会留有合同上的漏洞,一切都会符合法律规定。
就连高出法定利息的那部分会也会作价放到放在额度里,除非楼市崩盘,否则交易还是比较安全的。
大体的操作方式就是在名义上开发商还是以1万元一平的价格把这个楼盘“卖”给放贷人。
而放贷人则会在亲朋之间收集身份证,签订一个所谓的“代购协议”,然后把房子挂在那些借来的身份证名下登记过户。
而实际情况则是开发商则以5000元每平的价格抵押了该项目,合同上早就约定了借款到期之后这些房子是可以赎回去的。
只要半年的期限之内,开发商如期付息,那放贷人坐收每个月5%的利息回报,1亿元的贷款每个月利息就是500万。
如果一旦不能如期付息,那么就是开发商违约,放贷人有权没收抵押物,也就是相当于以5000元每平的超低折扣买到房子。
哪怕到期的时候房价跌到8000元每平方,放贷人仍旧有3000元每平方的差价。
事实上,在房产投资一片低迷的情况之下,半年拿到30%的放贷回报,已经是非常可观了。
所以放贷人也希望开发商如期回购,毕竟就算他们把房子拿到手,折现也是要费一番功夫的。
但问题的关键是,敢拿高利贷的开发商已经算是彻头彻尾的赌徒了,而赌徒的结局往往就是赔干净最后一个铜板。
把这个模式换到开发商身上,那么他们注定的结局往往就是资金链彻底崩盘,然后放贷人成了房屋买主。
当然,即使买股买成股东、放债放成房东,对放债人来讲回报率仍旧是非常可观的。
房价加上融资成本仍然会低于市场价8000元每平方,这中间的差价就是他们的利润。
房子难卖的原因就是房价太高,一旦出现房价低于市场价很多的情况,还是有不少人来抢购的,所以放贷人倒是不怕房子卖不出去。
其实按照这种操作模式,张十三也是有资格入场的,毕竟他私人账户以及公司账上的现金加起来已经足够盘活一个小型楼盘了。
但是张十三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就因为他一直坚持着两个原则:一是做生不做熟,二是有钱大家赚。
民间放贷人的这种操作手法还是太暴力了一些,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普通人肯定是玩不转的。
说不定把开发商逼入绝境之后,对方真可能在一时冲动之下拉个垫背的。
所以张十三思前想后还是没有趟这趟浑水,钱是赚不完的,没必要为了一点差价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更何况八折房价加上优惠的贷款,实际获利其实也没有比搞民间借贷少太多。
不过一切合规操作也不是没有弊端,最明显的就是办贷款和办房产证等一切手续都需要走流程,即使开发商为了钱早些入账已经拼尽了老命公关,最快仍然也要7月初才能搞定所有手续。
所以把后续的事情交给张世祁之后,张十三都在忙借壳的事情。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林棉股份账目下的很多东西也暴露了出来。
除了2亿的贷款之外,这家最高市值不过3亿的公司竟然还有5000万的应付款没付,而此时林棉股份仅有的资产只剩下一个没开发完的微型小区和几片荒地。
说实话看到这份报告的时候,张十三都有种抽身走人的冲动,要不是看在那几块荒地的份儿上,他才不会往这个火坑里跳呢。
作为离北都最近的地级市,说林坊市是北都的后花园都不为过。
当然这都是未来才会发生的事情,现在的林坊仍旧是个破败不堪的八线小城。
而作为一个破败不堪的小城里更加破败不堪的上市企业,林棉股份就算在林坊当地都属于混的比较惨的。
最开始建立林棉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北都人民,所以虽然顶着林坊市棉纺厂的名头,但是林棉真正的所在却是在林坊市的下属县级市三水市的北郊镇。
三水市在整个天朝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奇葩的存在,虽然名义上归属廊坊管辖,但是实际上却是在北都和津城之间夹着的一块飞地,在空间上跟林坊完全不接壤。
三水市最大的优势就是离北都特别近,两地只有一河之隔,甚至比北都周边的区县都要近得多。
这么说吧,林棉股份所在的北郊镇到天天门的直线距离还不到30公里,离北都机场的距离不到25公里,而从天天门到great wall的距离是75公里,大约是到北郊镇的两倍。
如此便利的地理位置当然很容易沾光,05年到07年,北郊镇凭借着离北都足够近的因素,很是发展了一波房地产。
等到07年中的时候,北郊镇的房价达到了历年的顶点,甚至跟旁边的通县都差不了多少。
这也是为什么明年好好的棉纺企业不做,却把厂房拆了建小区的缘故。
然而就在08年初,北郊镇的房价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一直徘徊在三千左右,比北都周边的郊区还要低2/3,打蒙了一大群人,其中就有刚刚涉足房地产的林棉。
不过作为唯一的知情者,张十三可是知道往后几年北郊镇房产市场的疯狂程度。
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北郊的房价从3000元被炒到了3万元,整整翻了十倍。
而此时的北郊却只是一个刚刚被暴风雨蹂躏的小雏菊,就连拥有大片成熟地块的林棉股份,市值也掉到了两亿元左右,硬生生因为房价和股价的双双暴跌搞成了资不抵债,正是入场的好时候。
所以张十三对林棉股份愈发上心,虽然中间有一亿的差价,但是只要能把林棉拿下来,用不了两年就能获利好几倍。
除了工作之外,其他的事情也很顺心意,比如说期末考试。
不上课就能考高分应该是每个学渣的梦想,但是对其他人来说是幻想的事情在张十三这里却真真正正的实现了。
自从张十三答应了捐助奖学金的事情之后,刘处长办事很是卖力,或许觉得60分实在拿不出手,等成绩下来的时候,张十三的每一科竟然都是80以上,要不是最自己的水平非常了解,他都差点信了自己可能是个天才。
说实话,暗地里张十三对自己这仅有的一年大学生活还是很怀念的。
没错,就是怀念。
虽然一直记得自己的学生身份,但是直到考试结束他才蓦然发觉这个学期自己竟然都没怎么去过学校。
不管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早就与学校生活割裂了开来,甚至产生了一种大一结束就相当于大学结束的错觉。
认真回想一下,上大学就如同他这一辈子的热身阶段,是大学这个足够安全并且足够安静的环境才给了他静下心来接触这个时代的条件。
作为一个重生者,在他突然回到07、08年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时代的时候,就如同黄河汇入渤海那般泾渭分明,格格不入。
虽然两者都是水,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但是只因为一个饱含着黄沙,一个充斥着盐分,作为闯入者的黄河必须要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地方沉淀一下自己心里的污泥,才能被大海所接受所同化。
去年刚重生的张十三就是黄河,而这个朝气蓬勃的年代就是大海,大学就是他沉底自身的入海口。
07年,08年则是他沉淀黄沙的时间,等到08年之后才是他开始兴风作浪的时候。
张十三有种直觉,自己的大学生涯已经到了要结束的时刻,哪怕学校很可能会保留他的学籍,但是在心理上却已经回不去了。
或许在9月份再开学的时候,他就会以另一种社会人的身份回到学校。
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一个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
(第一卷、第二卷:恰同学少年,终;第三卷: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