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杨府门口,从里面出来一个仆人,将廖道南引了进去,相府深似海,七绕八拐,穿越了一处池沼和长廊,又进入了一条甬道,踏上一条通幽的曲径回廊,突凸显出几栋房屋。
穿堂入室,室内有一位六十上下,衣着大明一品文官仙鹤补服,头戴乌纱帽的精神矍铄的老人。
廖道南知道此人必定是权倾朝野,名震天下,执掌大明十万里锦绣江山的最高官吏,一代权相杨廷和无疑。
他叩拜于地,“小生廖道南参见阁老大人!”
杨廷和目光炯炯,“汝就是湖广举子廖道南?”
“是。”
“不,汝现在已经是大明贡士。汝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回阁老的话,意味着在下即将身入宦海,成为大明的一位微末官吏。”
杨廷和不置可否,“汝知道到此一步有多难吗?”
“请大人示下。”
“吾大明幅员辽阔,十万里锦绣河山,亿兆生民。但真正有学问的读书人不过数十万,数十万士子过五关斩六将,一场又一场考试下来,成为取得做官资格的举子者不过万余人耳,何其难哉。”
“万余举子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齐聚京师,参加决定命运之会试,过了,鲤跃龙门,身价倍增;败了,垂头丧气,打道回府,以待他年,甚至许多人终生亦未能成功。万余举子只是录取三百人,概率何其少!汝知道自己何其有幸吗?”
“知道,全赖祖宗在天神灵之庇佑以及阁老提携成全!”
“成为三百贡士之一,已是居于宝塔尖尖,这是吾大明多少士子梦寐以求的事,是多少读书人毕生孜孜追求的事。”说到这里杨廷和话锋一转,“汝现在称老夫为什么?”
“阁老?”廖道南话一出口,觉得不妥,自己已是贡士,杨阁老是皇上钦命主考官,万余考生自己被他录取,于恩于自己,他就是自己的座师,自己当然是他的门生。按礼节自己要投门生刺拜谒恩师。
“恩师在上,饮水思源,门生廖道南能够入贡,皆恩师之赐也!因来之匆匆,未备门生刺和贽见,请恩师乞谅!”廖道南又行了弟子礼,拜谒如仪。
杨廷和拈须呵呵一笑,“起来坐吧。为师身为首揆,为国举贤,唯恐明珠蒙尘,汝有真才实学,文章真知灼见,见解不凡,何能舍之?不因汝之锦绣文章,何能识汝之人?何会有座师门生关系?即是贡士,已入官场,功名利禄,可以直中取、也可以曲中求,都是读书人的事,曲直与否汝选择那一种?”
“老师,何谓之?”
“本师宦海沉浮数十载,什么事情没有见过。直如弦死道旁,曲如钩反封侯。”
“门生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
“那汝选择功名直中取?”
“直则刚,刚则脆.脆易折。门生选直中曲,不茎不枝,舌以柔存,齿亡以刚。直中有曲则好。”
“汝知道殿试成绩分为几等吗?”杨廷和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候道。
“天子亲自在殿上出题测验,称为殿试或廷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贡士取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三甲若干,第一名称传胪。”
“嗯,知之甚多。只是汝知三甲进士如何分发授官吗?此中有什么差别吗?”杨廷和不动声色地问道。
“请恩师教诲。”
“新科进士授官有天壤之别!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授修撰;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很少一部分可授庶吉士。其余的二三百余人或授给事中、主事、中书舍人、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等官,或授地方府推官、府同知、县令、县丞等官。国都任职尚可,最差的就是授予地方官了。”
“老师,门生地方任职,守土安民,亦可造福一方!”
“对于以天下为己任,谋大局者,初任地方之职,下下之选矣!”
“为什么?任职都中、任职地方不都是朝廷命官吗?职责不同耳!只要以天下苍生为念,为皇上分忧,为国尽忠,到那不都一样吗?”
杨廷和笑了笑,“本师说的是初任,就是首次任职最重要的。”
廖道南心里暗忖道,“老师的话,高深莫测。首任在京与在地方,难道真的有天壤之别?”
看到廖道南沉默无言,杨廷和欠了欠身子,阖目养神,过了一会儿才缓缓开言道,“三鼎甲直入翰林院这不消说;二甲仅有一小部分能入翰林院授庶吉士之职。汝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学生不敏,请老师指教一下。”
“知道吾大明景帝朝少保、兵部尚书于谦吗?”
“知道,于谦少保吾大明顶天立地的英雄,力挽狂澜,重挫挟土木堡战胜余威,入侵吾大明京师的蒙古铁骑。摧锋破敌,中外赖以宁谧,人心为之晏然,大明赖以不坠,天下士子无不仰望。”
“吾大明景帝视于谦少保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于少保在景帝朝,身系天下安危,景帝待遇之,荣宠逾百僚,本师亦难望其项背。于少保身为兵部尚书,文人掌天下兵符,雄视天下,名重一时,忠心耿耿,权逾宰相,为当时大明第一重臣。其可为内阁首揆乎?”
“实至名归,何不可入?”
“可是终其一生,却未入内阁,更别说担任首辅了。知道为什么吗?”杨廷和平静地说道。
“学生不知,请老师解答。”廖道南真的懵了,于谦进士出身,文人典兵,挽大明于垂亡,功高盖世,实在不明白,如何做不了内阁首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