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皇室宗亲,甚或是皇子做的这些事呢?”
听着主事的话语,杨立脑中却不断翻腾着陆大先生先前似有意似无意说出口的那一句话:圣天子欲治江湖。
圣天子欲治江湖,却还未真正开始整治江湖。
陆大先生从哪个渠道得到的这个消息,目下是完全无法确定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知晓这个消息的人必然不多。
皇帝居于庙堂至高,一言九鼎,若是真将一件事摆到庙堂上说了,群臣必然会着眼这件事或争议纷纷,或听令行事。
然而庙堂这个庞大的聚合体一经运转,总要发出一些不一样的响动。
杨立即便那时身在盛州城也应该能听到一些庙堂里传出来的声音,可现实情况是燕州之变完全是猝然而发的。
他除却从陆大先生那里得到一个‘圣天子欲治江湖’的残缺线索之外,再无收获。
如此一来,陆大先生这句话的指向性便很明显了——皇帝未在庙堂上公然表露自己要整治江湖的想法,他极可能只是向几位皇子透露了这个念头。
缘何如此?
杨立闭上眼睛。
“大昭万里疆域,可全都是赵家的江山。皇族没必要如此糟蹋自家的东西吧?”
“而且,那几位皇子素有贤名,听人言,他们俱都是人中龙凤之资,与他们相比,反倒是昭朝太子显得平庸了些……”
主事打开了话匣子便停不下来了,喋喋不休。
也不怪他说话会如此没有节制,自从入了杀手这个行当,周遭接触的大都是目不识丁的粗豪武夫,自己那些读书人的理念可没法子跟一群粗人谈论,人家也不一定能听懂。
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一位能听懂自己话的,主事自然欢喜得不得了。
“我知道了。”
主事的话让杨立心中最后一个困惑豁然而解。
他睁开眸子,说了句话,声音略有些高,直接便令喋喋不休的主事收了声。
杨立向那位主事歉意地笑了笑,随后又说了句:“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几位皇子素有贤名,倒是太子与几位一比,显得平庸了些——这句话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于杨立而言,算是一言点醒了自己。
皇子们的贤德声名想必是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去,身为开国皇帝,如何保住自己辛苦打下来的这份基业自然是很有必要的,如何保住这份基业?择选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很重要。
看来昭皇是对如今‘平庸’的太子已心生不满了,‘治江湖’便是他为几位皇子出的一道考题,亦是太子必须要渡过的一道难关。
江湖是庙堂的背面。
天下时有大不平事,庙堂坐视不理,江湖便不可能被完全整治。
根据杨立所知,父尊薨殂,其时昭帝列十七大罪,革灭杨氏满门,父尊生前不少家臣食客虽俱作鸟兽散,但也并非就此安分了下去。
被朝廷视之为‘大逆’的父尊家臣们,纷纷隐入江湖之中,如今已成为一股藏在波涛之下的庞大势力。
由此可见,除非天下清明,再无晦暗之地,否则江湖便会一直存在,即便率兵平灭当时江湖武人,风头过后,一样会有人啸聚山林。
只观大昭今时朝局,哪里有什么清明之相?
又痴心妄想什么‘治江湖’?
皇帝虽然老迈,但却非不通人事,自知‘治江湖’之困难,这等盘根错节牵扯诸多的大事,交给几个羽翼未丰的皇子来办,不知会惹出多大乱子。
因之,便将范围缩小到了燕州。
‘治燕州’与‘治江湖’截然不同。
皇帝出了考题,接下来便是诸位皇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了。
不知这‘使燕州暴乱,而后集结兵卒,一手回龙征屠大龙’的手筋,出自哪位皇子之手?
集合庙堂江湖之力,推动出如此局面的那位皇子,不可能会是‘资质平庸’的太子。
必然是今时庙堂群臣呼声最高的那位皇子,只有他能整合诸多资源,能够集群臣之力,若事成了,于群臣而言 ,这又是一桩拥立新皇之功了……
杨立浅浅一笑,提笔饱蘸浓墨,在纸上写下一行行字。
写完之后,轻轻在纸上吹气,等待墨迹干了,收入信奉,递给了一位走上前来的主事,道:“送至鼎京苍树手中。”
“也顺便告诉他,事情办完之后,不要在鼎京停留,快马赶回燕州。鼎京怕是要有一段时间不太平了……”
“是。”
主事点头,后撤着退出营帐,不多时,账外便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杨立看着营帐的布帘子开了又合,神色平静,只有一双眼睛光彩粼粼,却没有焦点。
他又在思索其他事情了。
“倒想看看,皇帝若是知道皇子们都是这样办他交代的事情的,会不会气昏过去。”
杨立令苍树所做之事,便是将燕州如今暴乱在鼎京悉数宣扬出去,他不信传到皇帝耳中,对方会无动于衷。
这是杨立一直在计划的事情,如今终于到了将计划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文庸,可曾听过神霄和愚夫这两个名字?”
听闻此言,不止是文庸,鱼肠道一众主事甚至是包括都邪,都面露惊容,齐齐看向杨立。
文庸涩声道:“自然是听过,江湖泰斗,武道巅顶。不外乎佛愚夫,道神霄。”
“只是,从未见过……大首领莫非见过?”
文庸瞪大了眼睛。
神霄、愚夫之名,江湖武林谁人不知?
不过大多数人都只是听过,还未有真正见过两位老前辈真颜罢了。
二者代表的是武道修行的巅峰!
宗师之境,在多数武人心中,便已算是武道巅顶。但神霄、愚夫二人却硬生生突破了这个巅顶,到达了下一个常人匪夷所思的至境。
有武人推断,那个传说中的境界,该是《武经》所载的‘人仙’之境。
人仙人仙,反过来,便是仙人。
在武夫们心目中,神霄和愚夫无疑便是仙人一般的存在。
“见过的。”
杨立轻笑着说道。
“哦……”文庸失魂落魄地点头,随即面庞通红,一双眼睛瞪得更大了。
他下意识地以为杨立说的是‘没见过’,待反应过来才知道对方说的是‘见过’。
“真见过?!”文庸一句话脱口而出。
其他人的反应比之文庸也好不了多少,皆是一副震惊加急切的神情。都邪还往杨立这边微微挪动了一下,距离杨立更近了一些。
“如今正是佛道两门济世立德的机会。文庸,拿着这两封信笺,往龙虎山与大佛寺走一遭吧。”
“想来你也可以得偿所愿,一睹两位武道泰斗真容。”
“车马劳顿,文兄弟伤势刚好,还是不宜太多走动,大首领,这一桩活计还是交给我吧!”
“你滚开!”
营帐内顿时乱作一团。
……
“金刚菩提宗与无为教久不出世。大首领仅凭一封书信,只字片语,真能使唤得动他们?”都邪问。
“自昭皇抑制宗教,使皇权法统尽归于己身之后,佛道两教在世间销声匿迹已久。
燕州郡时逢暴乱,皇帝的儿子做了错事,他想必是有苦也不能说的。
此时于佛道二教而言,倒正是出世的好时机。
这个时机,他们怎么可能会不把握住?
若将那位皇子所出之毒计比作是一条蛇,如今你我正在这条蛇的七寸之上。只消用力打它一下,立时就是一命呜呼。”
杨立如是道。
“佛道二教,于天下苍生而言,虽非剧毒,但亦绝非良善之药。
大首领,做好了将这一剂药投入世间烘炉的准备了么?”
“剑有两面。”
杨立搁下笔。
纸上写了两个字:乱、治。
一道竖线将两个字划开。
纸上内容与送往龙虎山与大佛寺的信笺之中内容,别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