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里吃素,十三四岁的公子跟着吃素,和尚们吃晚饭的时候,太阳还在天上悠闲地散步。
碗里的稀粥能当镜子照。
还没就寢,肚子就饿得咕咕叫。
谢公子对道檀叔叔说:“带我去看看那只鸟吧。”
我父亲竟然听懂了,憨厚大叔问:“你想吃鸟肉?是太饿的慌吧?”
鸟,就是山涧里埋头扯嗓子叫的呆鹧鸪。
公子用力地点点头:“饿,快饿到肠子断了,眼睛里发绿光。”
乖乖。
罪过。
我父亲说:“哦,那真是饿狠了。那,怎么办呢?”
公子扯一扯道檀的粗布褂子说:“去你家。”
我父亲吓得直摇头:“哦,那可不行。”
“怎么就不行?”
我家哥哥是华山畿有名的皮猴。突然来了京城的一个少爷,还不被他耍坏了。
公子很不高兴,这个叔叔好没礼貌,怎么拒绝人家呢?连客套话都不会说吗?
我父亲跟公子真不好说,家里穷得丁当响,破破烂烂,这位公子小爷去了,不被吓着了吗?
父亲想了个办法说:“要不,明天带好吃的给你,你呆在寺里。方丈看不到你会责罚我的。”
谢公子没办法,只能盼着好吃的明天会被带来。
第二天,阳光和暖,万里无云。
少年脱了锦缎长袍,只穿一件白绸手工缕花长衫,脚上一双单布鞋,早早地踱步到山门口,山门口一排杨树,披拂着绿色的江水,一条木筏子系在杨树上。
可是少年胆小,试了试又缩回了脚,不敢一个人弄船。
这时,却听到有个人在吆喝:“小心啊,太危险了。”
这水边淹死过会弄水的人,别说北边来的少年根本没有水性。
伐檀让少年跟他一起等,说马上有人会送吃的来。
却是端阳的节日。寺里的水陆法事也准备好,今天就要办了。早两天善男信女已经把寺里的床铺都占满了,有许多虔诚的信徒自己裹了棉被打地铺。念经声此起彼伏,香烟烧寺,远远地就能听到宝殿上铃铛细碎的声音,在渐起的南风里,瑟瑟索索。
日上三竿,远远地看到有一对老小,在视线里近了,更近了。
我与父亲迎了上去。
昨天因为事多,我跟着父亲就宿在了寺里。
我那年与谢公子初见,我想起来了,应该是14岁。
你看我好糊涂。
其实我从两千年的地下复苏,能够用于思维的脑细胞比较少。经常会出现幻觉、遗忘、空白,发愣是我的常态。
没办法,我的确太老了。
13岁的我穿着绿色的短衣,绿色的裤子,腰间系着宽宽两寸红布条,脚上居然也是绿色的系带布鞋,绣着一朵大牡丹。
好一个村上小妞。
是典型的土的掉渣型。跟一根麦子似的。
但华山畿的老年人都都说我好看死了。
像画儿里的。
他们还知道画儿。
谢公子已经知道什么是麦子,尽管有的麦子黄了,但仍有很多青青的麦子,像一棵麦子这个比喻就是公子说的。
早晨我活力四射,小脸红扑扑的,蹦来蹦去。
谢公子见到我,止不住的高兴,就想上前跟我搭两句话,这几天处身在寺里,除了念经声,还有和尚们跟他说笑话,再就是知道太阳什么时辰起什么时辰落,其实实在乏味。再说,饿到肚子断的滋味实在可怕。
哦,我的母亲来了,挑着担子,看样子沉甸甸的。
后面跟着一个人,正是我那顽皮得狗都嫌的哥哥,大名刘雨锡的。
父亲温和地说“公子,来,看看这是什么?”
公子上前一看,两只竹箩筐里全是粽子。在北方,京城人也吃粽子,这可不是,端阳节了。只是和尚们不怎么吃粽子,本来嘛,粽子还是荤的好吃,比如,里面有一块咸肉就很好吃。
公子从代檀叔叔手里接过还热乎乎的粽子,三口两口就吃完了。尽管他嘴里说:香死了,好吃死了。可是心里还是失望透顶,不要说没有肉,连一颗红枣也没有,几粒红小豆也没有,只有小米和白色的什么豆子。
父母亲每年都会送两箩筐粽子到寺里,分给善男信女吃,佛家吃斋,哪能有肉。
父亲看出了公子失望的表情。他原本以为今年少年吃上粽子就不喊饿了,可是,一向锦衣玉食的少年,这些天吃素也是够了。
今天是寺里最忙的一天,这么多人吃住在寺里,法事来了九九八十一个大和尚,替亡人念经超度,伙食还要加一些上档次的素菜。
母亲一来,挽起袖子就忙上了。
三个小孩子很快玩到了一起。
寺庙的后身,靠近码头的地方,长了一大片只有花没有叶子的花。
“公子,你知道这是什么花?”
“彼岸花。”公子回答道。
“什么叫彼岸花?”爱莲问。
哥哥在前面一路蹦跳,他当自己是在骑马。
得儿驾,得儿驾,跑出去好远了。也不等妹妹与公子。
“就是生死两不相见花,叶不见花,花不见叶。”公子答道。
爱莲不喜欢这花,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晦气的花,怎么长在寺里的花都有生死。她随便一看,看到竹篱笆上有一串喇叭花,她问:“你说这是什么花?”
“不知道。”公子说。
她又看到竹林边上有一片野蓟草,吐出紫茵茵的花,很好看,她问:“你知道这又是什么花?”
“不知道。”
公子没有见识过这么些草,草上开花他更是惊奇。
他们又看到一片红蓼,细碎的小粉花像梦似的。
少年更不知道了。
可是爱莲都知道,都能叫出它们的名字。跟村里许多小女孩斗草,她总是赢的。
两个小娃不知不觉来到一个池塘边。
哇,眼前一亮。
这寺里的边角上,在一片竹园的中间,有一方池塘,里面植满了睡莲。在阳光底下,紫的,红的,白的,黄的,全是莲花。
少年家几进大大的院落里,在大大的陶器阔口缸里,也养了莲,文雅之人见了,会说,好漂亮的碗莲。
在北方养莲,是供清玩的,哪里像南方,这么大的池塘,这么多的睡莲,这么多缤纷的莲花。
公子一下子似乎疯了,他发誓要沿着池塘转一圈。爱莲带着笑容看着他,觉得他好奇怪,她家门口,她家附近的人家,哪家不是天天看荷,出门就有莲花。不然,父亲哪会随口叫她爱莲。这名字多么普通。
公子很快跳到池中一块石头上,池中壁立一块大太湖石,石上大洞小洞,有的洞里还长了虎耳草。
当然,这草少年是认得的,也是盆景里的搭配。在山水盆景里,在石头上点缀的就是虎耳草。这草一离水就枯死。
三个孩子玩得忘情,那边,父母亲忙完中饭,一转身找不到雨锡和爱莲,找不到公子,仿佛天都掉下来了。
父亲拔腿就往外走,寺里他太熟悉了。
可是,今天他似乎昏了头,在寺里乱转。
平时寺里真清净啊,可是这天全是人,撞来撞去都是人。不仅是来做法事的,不仅有老百姓来烧香的,来看热闹的人把寺里挤得水泄不通。
可是就是找不到公子,还有他家两个胆大包天的孩子。父亲与母亲分头找人,一个顺着寺转,一个逆着寺转。
找啊找,也不敢高声喊,喊了也听不到。整个寺都被人转着,嗡嗡嗡全是人语。
镇定惯了的父亲快疯了。
母亲已经眼泪断了线的珍珠似的淌了。
这不要命了呀。
这是人家的金娃娃呀。
都怪刚才他们忙得小解都没得空,一锅又一锅的炒菜啊,煮菜粥呀,累到直不起腰。
看东面,一片竹林,看西面,一片片银杏林,柿子树林,再看看北边,全是芦苇丛。夫妇俩转了半晌,两个人又转到了东边,远远地听到竹林里有声音:
“青蛙。”
“快看青蛙。”
“这里也有,青色的,真好看。”
“快看,青蛙,土色的。”
“快看,这个最大。”
“这个才最大,它们青蛙的肚子真圆啊。”
三个人玩得真快乐,饭都忘了吃了。
池塘里青蛙真多,有的躲水里,有的蹲在莲叶上,有的在一茎草上,有的干脆跳到石头上晒太阳。
公子高兴得快疯了,都忘了饿了。
爱莲快乐得直叫,像只小鸟。
“爱莲,你见过那只一直叫的鸟吗?”
“什么鸟?叫的鸟多了。”雨锡抢着问。
“你说都什么鸟?怎么叫的。”我问。
“我学给你听啊,几刮,几刮。”
雨锡跟着妹妹也叫着:“几刮,几刮。”
爱莲的声音像花朵一样美,像酒一样让人醉,好听极了。
三个孩子一起“几刮几刮”地叫
父母亲突然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正学着鸟叫。大人们见有惊无险,上前牵了他们,像牵着自己的命,速速回寺里。
那一顿,公子吃的仍是素餐,见到盆里的菜,脸都绿了。不想吃,不要吃。饿得肠子都断了。
夫妻二人目光一接,双双明白,是得给小少爷吃些好的了。
下晚的点心也不得马虎。尽管有点不放心野性的爱莲丫头,淘气的雨锡小子,无奈公子还就喜欢与他们在一起。反正寺庙也就这么大,道檀夫妇也就顾不了那么多。再说十三四岁的男孩子,即使是身价富贵,到底也走不丢。
好家伙,三个孩子下午更是玩疯了。
其间莲花池塘的绿色花蛇差点吓着了公子,从石头上掉到水里,雨锡一个箭步上前,一巴掌迅速赶跑了花蛇。
居然想来咬公子。公子的肉是你能吃的吗?啊,小花蛇,你说说看。长得像小仙女的爱莲煞有介事地盯着小花蛇教训道。
水里的青蛙到晚上都不叫了,呆呆地发愣,爱莲丫头突发奇想,公子中午看着碗里的菜差点委屈地掉眼泪。不就是想吃肉吗,爱莲家隔壁的元宝福叔叔用鱼叉叉青蛙,青蛙肉可好吃了。
“你吃过青蛙肉吗?”
“嗯,没有。”公子回答。
“那我明天叫我娘做了带给你吃。”
“好呀好呀。可是怎么弄到青虾呢?”
“没办法,没有叉子。”雨锡摇头说。
“那明天带上我去叉青蛙吧?”公子恳求道。
傍晚的太阳像怕了他们似的,迅速地往下掉,像个逃兵,一会儿就躲到芦苇丛里了,一会儿又把脸埋到江水里了,只留下天边火烧云一大片又一大片,那个好看啊。
公子的眼睛里有一个滚圆滚圆的落日,后来,又是一片片彩云落到了公子的眼眸里。
那时爱莲还没有学会眼睛发电。
公子的眼眸乌亮亮的。雨锡更别提了,视力好的一塌糊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