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你和辩机……很相熟?”在她记忆中三哥和辩机并不是很相熟,只是因为她而有过几次照面,且……她家三哥几乎每次都对人家刀剑相向来着……?
李恪瞄了眼门外,眼光回到高阳身上:“是挺相熟的。”
“我竟不知道?”
李恪掰着手指头给高阳数着:“除了道岳法师与玄奘法师,大约也只有你知道。”又说:“我与辩机同岁……”
“我知道啊!”
“你母后刚怀上你的那一年,也就是武德九年,那年婺州内涝,父皇派我随英国公前往放赈抚灾,我们借住在当地最著名的‘净土寺’中,便是那时我与辩机相识的。”李恪停下来喝了口水,看看他那听得津津有味的妹妹又继续道:“当时寺院里收留了许多无家可归的人,辩机便是其中一个。不过他与旁人不同,那种情况下大家只顾念有没有食物,还能不能活下去,只有他一直跟着净土寺的玄奘法师,玄奘也时常传授他佛法,若非他束着头发我还以为他是寺里的小和尚。有一次我同英国公查看灾情回来,便见他在后院以树枝为剑,舞的十分漂亮,连英国公见了都赞不绝口,直夸这个孩子将来必然不凡。就这样,我只要得了闲便去后院找他练剑,相处得久了也就相互说说心里话,他说他不记得净土寺以外的事,是玄奘大师将他从水里救上来的,应当是失忆了。在婺州期间,英国公也常指点我们文学武艺,临走时英国公问他可愿随我们去长安,他说:“佛救吾身生,吾当以身报佛也。””
“他没有和你们来长安?”高阳问。
李恪摇摇头回:“没有。”
“那他如何在这里?”既然当初不肯来,为什么现在会在这里?莫非是玄奘法师来长安求通关文牒时将他带来的?可是为什么玄奘西行不带辩机去呢?还有道岳法师不才是辩机的师父么……?
李恪一副卖关子的模样,举着茶杯在高阳眼前晃了晃。高阳看了看空空如也的杯子,自然明白,接过杯子,执着茶壶满满添了一杯。
“可以说了?”
“自然。”李恪呷了口茶,放下茶杯继续:“我再次见他是你满月的时候,那时父皇请了大总持寺的僧人来为你祈福,其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带着一个孩子前来。父皇本有些不悦,可当听完那个孩子的祈福偈文之后直夸老者收了个神童徒儿……”
“那个孩子就是辩机!”高阳乐呵呵的打断李恪的话,一副三哥你要夸我猜对了的表情。
李恪倒是十分配合的点点头,眯了眼睛,话都说到这里了,三岁孩童都该晓得这神童是谁了吧?偏他的傻妹妹还一副窥透天机的欣喜:“是他。”
李恪揉了揉高阳的头发:“当时我也在场,只觉得看起来十分眼熟,待祈福会结束后我偷偷去经院找他,方才确定是他。我问他当初不愿随我们来长安,为何如今只身在此。辩机说道岳法师曾云游经过婺州,与玄奘法师相熟,后玄奘法师发愿要去西天求取真经,便将辩机托给道岳法师照顾,让辩机拜他为师,说不久以后定去长安。于是辩机便随道岳法师来了长安,玄奘法师也确实在不久后来了长安,不过他是来向父皇求通关文牒的,他想西往天竺求取经文,以此来弘扬中土佛教,但那时佛教不同今日,父皇自是不允这等无意义之事的,况且此去天竺十万里之遥,途中坎坷又岂是他一介凡夫俗子受得了的?只不过父皇是没想到玄奘居然偷渡出关往西去了!后来我以为辩机会回净土寺,便去大总持寺寻他,问他去留,他说他要在长安学习佛法梵文等师父回来。他去宫里比较勤你也晓得,就这样一来二去的我同他关系也就不错了……”
高阳本还等着下文,奈何对方寂静许久已没有再说下去的意思:“说完了?”
李恪挑了挑眉,回问:“难道还有什么是我自己都不晓得你却晓得的?”
“呃……”
“嗯?”
“好像是完了吧……”听最后那句话好像是个说完了的样子,只是怎么她总觉得有些怪怪的?细琢磨这些话总觉得有些将就之处,可若要说吧,却也说不出来哪里不妥……
嗯……可能是她家三哥武将当久了,文化水平有所降低吧!
“三哥你应当多看看书!”
————————————
PS:
婺州:浙江金华府的古称。
关于净土寺:净土寺实际是在河南洛阳[剧情需要文里写净土寺在婺州],又称东都净土道场,“净土”之名源于东汉,正式建寺是在北魏天赐元年,在隋唐时为皇家寺院。
净土寺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南伊水东岸,伊川长寿山巨型卧佛之中的白云岩上,山门前是由东向西流的“定盟泉”与“倒涧泉”合流处,称“二龙戏珠”宝地。北魏孝文帝陵与净土寺同处于一条南北中轴线。
《旧唐书》记载:“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于东都净土道场。”
英国公: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李勣兼通医学,曾参与编纂《唐本草》(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并自撰《脉经》一卷,今已失传。
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拜李勣为并州都督,赐封邑九百户。(文中婺州内涝乃胡编乱造,辩机故乡在婺州。)
并州:很古老的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山西太原古称并州,三国魏黄初元年复置,领太原、上党、建兴、西河、雁门、乐平、新兴等七郡,仍治晋阳。晋沿用,建兴后沦没。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屡有缩小。宋太平兴国四年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移治唐明镇,嘉佑四年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