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朝局遽变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朝会一直开到傍晚才结束,脸色阴沉的韩奉先回到府上时,沈万山才终于明白了先前王雱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在沈万山抵达汴京之前,宋夏边境发生了什么。彼时英宗皇帝病躯沉重,眼见已经没有几天了,在以韩琦为首的中枢劝谏之下,立下了现在的神宗皇帝赵顼为皇太子,并正式开始监国。赵顼监国任上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边将种谔发去了一份密诏,赋予它提点永兴路军钱粮兵员的临时权限。

赵顼当时的意思其实有一些阴暗的成分在内,在韩琦催促英宗皇帝立皇太子之前,英宗皇帝其实更在意的是他的四皇子赵珣而非长子赵顼,他认为自己这个长子性格过于“慷慨激烈”了,这个“慷慨激烈”往好了说是有古人之风,敢于任事且刚正不阿,往坏了说就是功业心重又急切暴躁,大宋从仁宗皇帝开始,已经休养生息近四十年,虽然与西夏和北辽有过一些摩擦,但都很理智地保持在了局部冲突的层面上,并没有发展成为全面战争,而赵顼如此性格上去,很有可能就会打破四五十年来辛苦维持的均衡局面,从而对民生引发连锁反应。而四皇子赵珣,性格温和与人为善,业余最大的爱好竟然是钻研书法和医术。医者仁心嘛,赵珣自然也是一颗仁者之心。英宗本能认为,自己的继任者应该是赵珣那样的仁君,而别是赵顼那样的英主。

可是英宗毕竟也没几天活头了,眼见得韩琦为主的中枢虽然对于立储事宜纷纷表示这是皇帝的家事,他们臣子没有任何立场,不管是谁上任都会用心辅佐,但递上来给英宗圈定人选的名单里分明就根本没有四皇子赵珣。那时候的英宗皇帝连握笔都要皇后帮忙了,还能怎样,只能是无奈地圈批了长子赵顼。

具体的细节,赵顼也清楚,甚至于进呈御览的名单上没有赵珣的名字这种事,他也是明白的。由此对于韩琦等一班中枢格外信任,即位之后也没有像历朝历代君主一样至少换掉一半父亲留下的中枢班子,而是全盘保留。但这件事情也给他提了一个醒,连中枢韩琦都知道要防备的他的四弟赵珣,他自然也要更加防备。

早先,赵頵被封为鄠国公。鄠国在哪里?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毗邻京兆府京兆郡。京兆府又是什么?往上两百年,它的名字叫长安。即便是如今经历了唐末五代的战火摧残,城垣不再,也是坐拥二十三万户人口的大郡。且不说赵頵有没有那个意思,倘若真的有,登高一呼,以他在民间的良好声望,控遏京兆腹地乃是当然之意,京兆既下,永兴路也不能幸免,这种情况下反过来倒逼汴京,不可以说不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至于种谔,他既然是韩琦举荐,那么韩琦对他是具有相当的控制能力的。韩琦既然支持自己,种谔自然也是可靠的,以种谔先一步控制住永兴路,赵頵这样一个长居深宫藩王就不足为虑了。

事实证明,一切都是天子赵顼太过紧张,英宗皇帝正月驾崩,赵顼即位,赵頵第一时间便轻身入汴京,彻底打消了赵顼的怀疑,赵顼当即加封赵頵为安乐郡公,将之迁入汴京。然而赵顼在长舒一口气之余,还没来得及收回种谔的永兴路兵马节制之权,种谔那边就出事了。

原来,在此之前,有宋以来,少有边将统领一路军政大权的事情,之前无非就是狄青、韩琦、韩奉先等寥寥数例。种谔最初因父亲种世衡的恩荫而提拔为边将,人生经历与夏侯自在相仿佛,但在韩琦镇守西北边境之后,又特别信重,依为西军第一将。后来韩琦宦海沉浮去了,夏侯家被连根拔除,种家势力在西军中便再无敌手。这让种谔的的威信达到最高,年初时分,得到赵顼授权的种谔立马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此时,西夏大将嵬名山部落在绥州故地,种谔找到嵬名山的弟弟,早几年已经投降大宋的嵬夷山,派出使者向嵬名山伸出了招降的橄榄枝,待遇之丰厚,条件之宽容,让嵬名山一度认为这是个骗局。事实上嵬名山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他果断拒绝了使者的条件,并将这位来自自己弟弟处的使者礼送处境。

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没有接受劝降,不代表别人没有接受。在他帐下,有名小吏名为李文喜,早在他见到使者之间,就已经拍着胸脯打了包票,并且收下了来自大宋,代表了大宋人民的诚挚而热情的友谊的纯金痰盂。

使者返回,还在路上的时候就见到了挥军一万,长驱而来的种谔。对于沿途的西夏部落,种谔二话不说,直接派出了嵬夷山向前,宣示嵬名山已降,他种谔是来接应嵬名山部归宋的。

绥州附近的羌部多数都认识嵬夷山,也知道这位早先投降大宋的降将已经遣使去招降自己的哥哥了,于是种谔一路畅通无阻。

嵬名山是傍晚礼送使者出境的,当晚,使者就去而复返,还带来了种谔的一万大军。

乘夜而来,种谔也算给嵬夷山面子,没有下令即刻进攻,而是派出嵬夷山四处宣扬嵬名山已降,嵬名山麾下的那名小吏李文喜更是直接高举起纯金脸盆作为嵬名山已经投降大宋的证据,莫名其妙被一个纯金脸盆扣在头上,虽然比锅好多了,但总是让人不痛快。

然而,事到如今,不降不行了,部众已经全部放下了武器,不明所以地跟在同样茫然的嵬名山身后,准备随种谔大军返回宋境。

这个时候,种谔又做了一件让嵬名山和嵬夷山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他不但没有立刻掩护嵬名山退回宋境,而是下令,带来的一万宋军就地立砦筑城。

不只是嵬名山和嵬夷山,就连那名叫李文喜的小吏也茫然失措。

绥州本来就有城垣旧址,一应水井壕沟俱全,嵬名山部有一万五千户胡人,一万战兵,加上种谔带来的一万军队,一夜之间,绥州就勉强修复。

等到西夏得到消息,挥军来攻,种谔已经休整妥当。以嵬名山部一百余人为先导,假意投降回西夏,自己率领一万宋军与嵬名山部里应外合,苦战许久,突然让老弱胡人擂鼓大噪,西夏以为宋军主力杀到,自乱阵脚,被种谔衔尾追杀,四万大军转瞬崩溃,种谔于是在绥州算是站稳了脚跟。

然后……

然后先是种谔的上司,全程只驻守延州毫无反应,以至于没有分到半点功劳的延州守帅陆诜愤而上表汴京,弹劾种谔擅开边衅,劳民伤财,紧接着,朝中又有数十名言官接连不断地弹劾种谔,反应速度甚至比西夏的问罪书到的还要快,吵得天子赵顼头痛欲裂,于是一道诏书召回了种谔,先贬官秩四等,传送吏部论罪。押解他的囚车走到一半,韩奉先顶着压力在天子面前为种谔说话,才终于得以先安置在随州居住。

今天上朝,就是迁延争论了近半个月的种谔问题,终于到了该有个结论的时候了。

结论出乎所有人预料之外。

在此事中发挥最大效用的,居然是殿中丞候可,当时他上殿向天子报告西北兴修水利事宜,天子于是将厚厚一沓弹劾种谔的奏疏推倒候可面前,问他的意见。

候可是知道,在这件事情当中,天子所发挥的作用的,他小心地提醒天子,如果没有天子先前发给种谔的那道越过相对来说更加亲近于四皇子赵頵的延州守帅陆诜,直接提点永兴路军马的密诏,种谔也不会生出借机立功的小心思,更不用说种谔这个人是个难得的将才,此战非但没有丢大宋的面子,反而为大宋开疆拓土。这样的将领如果要惩罚,以后谁还愿意为天子做事呢?

天子恍然大悟,于是种谔问题终于迎来了解决。

原青涧城守将种谔,擅开边衅,论罪当斩,但开疆拓土,重挫西夏,功不可没,于是功过相抵,官复原职。

延州守帅陆诜,事前管教无方,事后又接应不利,转迁秦州。

这些都是应有之意,但在宣读命令之前,御史中丞王陶突然出列,居然弹劾韩琦,说他自嘉祐以来,专执国柄,君弱臣强,专权跋扈,更是举荐了种谔这样的骄兵悍将,恐怕是欺天子即位时间短,目中无上的。

天子当场怒发冲冠,罢去了王陶一切职务,喝令乱棍打出垂拱殿。

然而,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空兼侍中韩琦,还是长叹一声,缓缓出列,奉交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言辞恳切的上书,强烈要求辞去自己的一切中枢职务。天子当然不许可,然而韩琦反复、再三请辞,去意如铁。天子叹息再三,甚至握着韩琦的双手热泪盈眶,最终还是同意了前者的请辞,但只是拿掉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授任永兴军兼陕西四路经略使及司徒兼侍中,节制西北军务,防备西夏边事。

韩琦二话不说,当庭拜过之后,不等散朝,直接拎着自己空白一片的笏板,转身离开了垂拱殿,也自此转身离开了中枢。

这一转身,就意味着大宋朝中枢核心的二韩支柱,轰然倒塌了一根,残垣废墟之间,满堂公卿却似乎嗅到了某种新鲜的气息。

这天的朝堂上的最后一个消息,反而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启用辞官闲居江宁四年的前知制诰王安石王介甫为江宁知府,下诏,着其人即刻启程,来汴京入对。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木叶开始逃亡 我有一剑 星汉灿烂 从长津湖开始 人族镇守使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修罗武神 陆地键仙 万相之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相关推荐:执笔刀剑万世圣主冲喜农女:我家娘子超猛的流浪的杀手醉太平用语言成就世上最强总裁前夫,老婆跟我回家神魔究极变仙长身份被戳穿?开局请雷公助我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