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天下,以淮水为界可分南北,以苍山可定东西。
自前朝“大绥”安炀帝化仙求大逍遥暴毙,十大王候和塞外狼蛮瓜分天下,各自称帝道寡算起,春秋翻过已近百页。
从各国战乱动荡不止,到如今中原勉强安平。
当年的祸史众国共涿鹿,也成了现下三足鼎立的大势所趋。
百载年月于天地不过一瞬光景,对寻常百姓,哪怕是修为有成、寿元稍长的人来说,却是亲友知己恩侣师长,白骨枯坟对青丝华发,阴阳两隔的一世默默两世为人。
在最为“艰辛”的前半段祸争年月中,乱世俗子多入空门,为求个安稳活路,故思解脱,求慈悲安乐往生者不计其数,寺庙在那天地一瞬中也越发的多了起来。
流乱炎炎下,初去衍生崇佛剃头的热潮外,竟还捎带出富寺肥僧香客饥瘦的怪相。
那各国豪强不知在连年乱战中烧了多少座此般富寺,又狠狠塞肥了多大的钱囊腰包,换了多少军粮铠甲和长枪烈马。
不知者因无问者,但知道的却是——烧掉的绝对比不上新起寺院的数量多,甚至好多新起的寺院都是……
啧啧啧
真真怪不可言,言也无用。
话且一绕,如今天下三足鼎立,老百姓的日子也算过上了能填饱肚子的小小安平,总算不用再自己剃头,硬生生的往寺庙里去谋生计。
为此局面立下“汗马功劳”的前辈先人,首推四者,那四人被世人称为“天下四士”,后辈亦尊他们为春秋四贤。
话再绕回,天下四士中,那位性子最急、年岁最长,提过大刀灭了两国的如今西魏右相“穆文秋”曾言:“一帮秃头麻匪,狗屁的寺庙,都他娘扯淡。”
值得一提的是,被某人戏称为老痞子的穆文秋穆老爷子,早年也是从这样的狗屁寺庙里出来的,听说还带了不少香火身家,这才一投军就混了个百人伙夫长,慢慢开启了由军伍入朝堂,跌宕起伏的几十年传奇生涯。
世间乌鸦不一般黑,真正的“慈悲安乐处”自是有的,不然佛家诸圣连个干净的显灵落脚处都没有,不得气的又要归西早回净土,说不过去啊!
观这俗世凡尘,有两处最负盛名的“落脚地”,也是最为干净的两处佛家良土。
两处落脚地于天下东西两边遥遥相望,不动如山,巍巍峨乎。
废话!说的谁家寺院能动?谁家寺院不是衬岭搭峰的山貌似得!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静能安心,莫动怒,莫动怒,怒气伤肝不太好。
南无阿弥陀佛。
施主,随我来,听我说,往那看。
这西边有“大自在观音禅院”,于千丈浮土兰拓山上,高可入云海,远观人世红尘不愿惹尘埃,屹立千余年光景漫长。
一座慈悲观世音玉像,自有“自在”起,便正殿面壁到今,世人遐想连篇却不得正解。
看侍莲台上,世间那朵最美的花,开了千年多了,仍未凋谢,芳香照旧惹人醉,醉不由己,不敢多称赞,只好默默以对。
至于东边那座唤名为“苦乐寺”的,落在两百余丈高的包子山、窝于华林矮木中,三百年算旧。
苦乐寺最算出名的当推一百单八石罗汉,守在陨坑正殿前院“公试台”两侧,屹立威严,满尘不洗,奈何风雨飘渺,现如今也破了几尊。
这苦乐寺建寺时,便把“苦乐”二字刻在一大石碑上,稳稳扎于包子山脚最矮处,算是门面牌坊,好让世人知晓到了什么地方,别拜错了庙,给错了香火安心钱。
“入我门,知苦乐,见我佛。”
起脚处便寻慈悲,入我门归我门,圆圆包子小坟不知后山埋了多少座了,故世人称苦乐寺也为“包子寺”。
包子山上包子寺,登山即入寺,进寺便登山,山寺如是,其乐融融。
苦乐寺,世间人随意可进随意可出,不过嘛,给点香火费,放在写着“勿过十文”的碑前功德箱里那是最好的,说不定还能得到每旬守碑“大师”的慈悲一笑,“施主真乃大善人啊”。
“法无量、法无尊、法无寿。”大自在观音禅院九字真言。
“知苦,知乐。”苦乐寺四字勉语训言。
“世在人在,需观世音,世在人生,须观世音。”观音禅院首任大正上师死前留。
“人生在世,苦乐常有,苦乐常有,知足小心”苦乐寺苦命大师木鱼戒。
大自在观音禅院没有平常寺院的主持方丈之说,只有三大“持院大正上师”之名。
说起“持院上师”,大自在观音禅院三院之一——“大自在禅律院”的上任大正上师“勿能”,有西魏帝国先后两位帝王御赐护国法师之荣。
奈何西魏帝国先帝“光正帝”,登临大宝整整十八年,都未曾于朝堂之上、俗世之中缘会自己的国师“勿能”上师一面便驾崩归天,说尴尬有些过之,佛缘未到而已。
西魏如今帝王“承智帝”,在“光正帝”驾崩七天后,以人子之礼,背负其父灵躯于冰华雪棺中,徒步登兰拓天阶。
九千九百九十九石阶后,承智帝陪同光正帝的灵躯沐光于观音院云海池侍莲台长达四十九个时辰。
不眠不休、不饮不食的承智帝,熬过四十九个时辰后,因此仁心,幸而得见勿能上师一面,但只听见“勿能”说了“善哉善哉,阿弥陀佛。”
如此寥寥八字而已。
八字说完,勿能上师便拂袖而去,一阵莲花香满山台,承智帝也随之虚脱昏地两天方醒。
两月后,勿能上师圆寂于睡梦中,面带安详,枕边那卷后来与某僧登临十三藏的《观音自在经》已经解注完成,墨色尚香。
大魏元化二年初,至而立之年的承智皇帝御赐道家紫山观掌教真人“宣阳子”为大魏国师,领“天地正气四平八海浩然先师”之誉,如今已有十三年。
这也是自“大绥”安炀帝化仙暴毙,三道之一“入我观”灭派,其余的道家两宗远离庙堂八十载后,道家正统又真正进入世俗,登临绝颠的第一人。
因此,大魏国师紫山观掌教“宣阳子”,亦被后人尊称为“道宗”,这都是后话,不再细说。
传言,据说,民间趣闻,就在宣阳子成为国师的前两年,东边大靖王朝的洪武帝曾下密旨,传令苦乐寺一僧人进宫侍圣,欲让这僧人做那御弟国师,只不过后来又有消息流出,说是僧人以“资质浅薄,无缘德惠。”婉拒。
再据说,传闻密旨之事没过多久,那僧人闭关参悟佛家秘典——苦乐寺大藏《念往昔》时,如大多前人苦僧般走火入魔后跳崖而死。
死状悲烈,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有飞鸟凄凄走兽哀鸣盘桓数日仍不绝于耳……
亦有民间八卦,那僧人压根就没跳崖,只不过为了躲避宫里事后麻烦编的借口,人家是还俗下了山红尘浪荡去了,图的逍遥自在。
更离谱的是,说那僧人还俗下山不久,便遇上位一见倾心的姑娘,还俗的和尚自觉三生缘定。那是佛陀布缘、菩萨授命啊,这和尚死皮赖脸骗娶了人家姑娘做媳妇儿,好生了得!
这还不算,成亲后竟然把人家姑娘,错,是把他媳妇儿带上了包子山定了居,说是和自家尊长们近居才算幸福圆满,也能让自家媳妇儿觉得自己孝顺。
那为啥不把岳父岳母也接来?
嘘,别瞎问!
幸亏当时和尚的师傅是寺内辈分最高、也最为开明的,这才没有闹出什么逐离山门、乱我清规大打出手的幺蛾子。
再然后吗?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少儿不宜”。
您若说佛祖没说过这话,这个?那为什么和尚还能娶妻生娃娃?还了俗也不太好吧,都瞎闹呗,看着就行,高兴就好,顺心最大。
佛说,佛真的不能说了,说了没用还浪费口舌,实在不妥,大大的不妥。
谁敢说佛祖老人家的话没用?这不是和天下千千万万的僧人为敌吗!
不害怕被说教度化的早登极乐吗?不害怕一个光头一口唾沫把你淹死吗?
不过,在这里,有一方小天地不在俗世中,故自有其方圆规矩,佛祖说的话确实没什么用,就连佛祖的地位吗?在这地方估计连小花都比不过,所以说的话更显得没甚用。
等等!这里?这里是哪里?
这里是大靖王朝辖下十九州之一,凤南牧州包子山,苦乐寺后山落穷峰上的院子啊。
院子有四间大大的青旧瓦房,一大一小两园地,外加梧桐、老桂各一颗……
得得得,这不就那个小院吗,别罗嗦了。
那?小花是何人?如何比得佛祖他老人家?
阿弥陀佛,非也非也,小花不是人,猫也猫也,一只黄花大猫而已。
带点黑纹,可爱得紧,一直被小院主人,苦乐和尚的闺女“四两”养来捉老鼠的,不过貌似从来没有捉到过。
一只猫如何能跟佛祖相提并论?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更不要说在这里佛祖连小花猫都比不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忍不了!我辈要为佛祖讨公道!誓死力争不足惜。
“笨!众生平等,花花草草皆是佛祖平辈,为何一只猫就不能相提并论?再说了,佛祖能捉那些晚上偷吃东西,啃药匣子,叽叽叫个不停烦人睡觉的老鼠吗?不能吧?那佛祖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听他说的话呢?哪有我的小花来的好?喵呜呜的多好玩?毛柔柔的多可爱呀”有女娃牙尖嘴利小脑袋转得飞快。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姜圣人此言诚然不假!”
“姜圣人是谁?能捉老鼠吗?不能吧?那他凭什么说我!”小孩子的脑袋是难懂的,小女孩更是,怪不得姜圣人还说,得,也不能说了,还是洗洗睡吧。”
小花:喵,喵,喵呜喵呜,喵呜呜(说得对啊,我多可爱,佛祖夫子怎么可能比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