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看着小田遨那双充满灵气的双眼,不禁暗道,好可爱的孩子!几乎忍不住上去抱一下。
这时,田荣笑道,
“本王的诚意大将军已经见到,不知大将军意下如何?如果大将军也同意的话,本王可立即调来十万大军,助大将军一举攻下邯郸!”
韩信看了一眼田荣,淡淡的说,
“齐王如此帮助于我,对齐王又有什么好处?”
田荣微微一笑,
“这天下早晚都是汉王的,这一点本王深信不疑,项羽在荥阳虽然屡战屡胜,却是越战越弱,如今已是强弩之末,所以本王现在帮助大将军拿下赵国,也是为本王的将来着想罢了。”
韩信笑了笑,说道,
“齐王甘心向汉王称臣?当初齐王毅然起兵反抗项羽,看得出,齐王并非甘居人下之人。”
田荣有些无奈的摇摇头说,
“形势比人强啊,现在的天下大半握在汉王手中,如果项羽也败了,凭我小小的一个齐国又如何与整个天下分庭抗礼?不过是自取灭亡罢了,还不如安心做个富家翁,过完下半辈子算了。”说罢,低低的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似乎一下子变多了一些,沧桑岁月的痕迹看起来更加明显。
一旁的小田遨则在心里暗道,你说的容易,想当初我劝服你放弃不现实的野心不知费了多大的劲!为了让自己早日能够说话,我可是拼了命的练习,真是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最后还逼得我不得不说自己是什么灵童转世,所说之话必然应验什么的,这才将你说服,也多亏了我学会说话速度极快,而且一出口就是惊人之语,也由不得你不信。想我一个新时代的大好青年,居然沦落到要装神棍的地步,真是耻辱啊。
韩信看了看田荣的脸色,仔细想了想,终于做出了决定。韩信笑着对田荣说道,
“好!只要齐王助我攻破邯郸城,我必会向汉王保举,让齐王做一方逍遥诸侯!”
公元前204年,十一月,韩信急书汉王,将汉齐联盟之事禀报于刘邦,并提出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刘邦会于荥阳,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与张良的下邑划策不谋而合。
刘邦立即回信叫韩信全权负责汉齐联军,并再派张耳率领三万士卒增援韩信,同时,调刘贾前往南方,助游击大队长彭越一臂之力。
韩信于十二月,率领十七万汉齐联军再攻井陉口。
失宠的成安君陈余极力要求戴罪立功,领兵二十五万再次前往井陉口迎敌。结果赵国大军被韩信击溃,大将恒野阵亡,广武君李左车被生擒,成安君陈余逃到泜水(今河北省魏河)被韩信追上并斩杀。
随后,汉齐联军携胜直逼邯郸,十二月中旬韩信兵临邯郸城下,邯郸告急!
此时的赵王正坐在王座上,脸上一点喜色也没有,心情沉重地他,和一班朝臣在王廷之上全都摆着一张苦瓜脸,一声不吭,整个大殿上一片沉寂。
赵王歇心里极度悔恨,早知如此,当初说什么也不能让陈余再次领兵,自己一时心软,念在过去的情分上给了他一次机会,没想到却把自己给逼上了绝路!
赵王歇又不禁埋怨起夏崇虎起来,要是他能把姜魁留住,井陉口说不定就不会失守了。
赵王歇埋怨来埋怨去,最后也没想出个好办法,不禁心里长叹,赵国本是名将辈出,谁知今天居然会后继无人。
这时,下面一位大臣出列,躬身施了一礼,拱手对赵王歇说道,
“大王,韩信以大军十七万于井陉口这样利守不利攻的地方,反而大破我二十五万大军,我军折损近半,如今韩信携胜兵压邯郸城,其势锐不可当,依臣之见,咱们不如投降吧。。。。。。”
“哈哈哈哈。。。。。。”还没等他说完,赵王歇就怒极而笑,夸张的笑声直弄得那个大臣莫名其妙,正当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赵王歇突然大吼道,“投降?那岂不是让寡人坐以待毙?!”
赵王歇吼罢,猛地暴怒而起,几个箭步上去一拳将那大臣击倒,然后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暴捶!可怜那名大臣被生生的打成了一个猪头。
“滚!给我滚!我见你一次就揍你一次!”赵王歇不解气的又踹了一脚,气喘吁吁的吼道。
那猪头不顾满身伤痛连滚带爬的跑了。
赵王歇沉着脸回到王座之上,厉声对众臣喝道,
“谁敢再提投降二字,本王严惩不贷!韩信要打,本王就陪他打!”
这日清晨,天还蒙蒙亮,邯郸城上城下就一片忙碌起来。
韩信站在一座搭建起来的高台之上,俯瞰着偌大的战场,心中不禁一股傲气油然而生。自己为一军之帅,指点沙场,纵横宇内,男子汉大丈夫不就应该这样吗?
然而,韩信又看到了身边田荣怀中的小田遨,心中不禁又产生了一丝丝的自卑和丝丝的恐惧。
自从和田荣联手之后,田荣就告诉自己,劝服田荣降汉的正是这个不足两岁的婴儿!
小田遨不到一岁就能开口说话,会说话之后更是往往语出惊人,对天下的形势一分析就能得到准确地结论,根本就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范围。
刚开始田荣也震惊不已,后来小田遨自称是什么灵童转世,田荣才由惊惧转为欣喜,料定此子乃上天为了终结乱世而降到人间的,于是对儿子言听计从。
韩信原本也不信,但和小田遨聊了一阵,立即就被小田遨给忽悠懵了,直让韩信暗自惊呼“天才!绝对的天才!”
但好在此子似乎对行军打仗不甚了解,井陉口一战仍是凭借自己出色的战术指挥才一举击溃陈余,这让韩信心里不禁略微平衡了一点。
韩信斜眼又看到了满脸志得意满的张耳,心中不禁有些鄙视。
不单韩信鄙视此人,就连小田敖在知道张耳是谁之后也相当的鄙视他。说起来,这个张耳身上倒也有一番故事。
张耳,大梁(今开封)人,年少时,曾为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的座上常客。秦灭魏后,张耳亡命游荡到外黄县,后任外黄县县令,当时与刘邦相处达数月之久,颇有交情。秦国统一天下后,张耳和至交好友陈余等人不事秦国,一齐逃亡。
秦朝末期,陈胜吴广率900余人在蕲县大泽乡起义,进入陈地(令河南淮阳)时,聚众已达数万。张耳和陈余遂投奔起义军,被任为左右校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八月,张耳、陈余随义军大将武臣趋至邯郸。当时陈胜已在陈地称王。于是张耳、陈余亦劝武臣在赵地称王。武臣遂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鲁骚为左丞相,陈余为大将军。
不久,赵王武臣和左丞相鲁骚被部将李良杀死,张耳因耳目较多,及时潜逃脱得劫难。事后张耳将原赵国贵族的后裔赵歇立为赵王,迁居信都(今邢台东北),后迁回邯郸,时为秦二世2年(公元前208年)。同年九月,秦军主将章邯攻陷邯郸,张耳与赵王歇逃入钜鹿城,但很快被追击的秦军围困起来。
而当时陈余北收常山,有军队数万人,屯驻于钜鹿之北。张耳数次谴使召陈余进兵解围,但陈余自恃兵少,难以敌秦,不予援救。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月,项羽率援赵义军北渡漳河,连连破敌,钜鹿城下大败秦军,遂解钜鹿之围。十二月,张耳约见陈余,责其不肯救赵之过。
陈余怒解印绶推给张耳,张耳遂佩其印绶,取其兵权。由此,张耳与陈余失和而成仇。
刘邦灭秦后,项羽军破幽谷关,进屯新丰、鸿门(均在今临潼北)。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同时封王共18个,因张耳亦同各路诸侯入关,项羽又念其扶赵抗秦有功,乃分赵地北部,立张耳为常山王。此为常山王之始。
张耳立国,陈余甚怒,对人道,“张耳和我功绩相等,今张耳为王,我却称候,项羽对我何其不公。”当时,齐王田荣叛楚,陈余便向田荣借兵袭击常山王张耳。
后来常山被攻破,张耳败走。陈余成赵相国,而张耳投奔了汉王刘邦,刘邦待之甚厚。
张耳、陈余都是战国末年浪迹社会的儒生,所以结成密友,曾曰刎颈之交。秦统一后,颇不得志,故秦未投身陈涉起义。当时鱼龙混杂,参加反秦起义者的思想都极为复杂,而张、陈二人当了复赵国的将相之后,更是因争权和思想不一而分道扬镳,成了冤家。
就在前不久,韩信、张耳攻赵,二次井径口大战大败赵军,张耳亲斩陈余于水上。
两人身处贫贱时,生死与共,一旦富贵了,就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
小田敖还记得《史记》以张、陈二人合传,因其政治生活和私人交游,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特点及反面的教育意义,传未讥其“以势利交”,入木三分。《汉书》本传大致袭取《史记》之文,传未增加“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等语,也是重申司马迁的批判之意,所以熟知这段故事的田敖自然瞧他不起,认为此二人当真是辱没了自蔺相如和廉颇伊始的“刎颈之交”之词。
韩信转过头来,看着眼前高大的城墙,心里不禁战意滔天,暗道,我一定要打下这座举世闻名的坚城以证明自己!让那些曾经瞧不起我的人都去死吧!
数百面战鼓同时响起,震天的鼓声让战场上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恶狠狠的盯住了对面的敌人,恨不得立即冲上去拼个你死我活。
韩信令旗一挥,两万汉军士卒便立刻奋勇的冲上前去。
赵王歇亲自在城头督战,见汉军如潮水般的涌了上来,登时双眼杀气四射,怒吼道,“弓箭手准备!。。。。。。放!”
汉军刚冲到护城河边,准备搭桥铺路,就见城头上黑压压的一片箭幕“腾!!”的升到半空,然后一股脑的倾泻而下!汉军顿时如遭遇飓风的野草,成片成片的倒了下来。
汉将荣陆咬着牙大吼着让士卒动作快点,士卒们刚架了不到十部梯子在护城河上,第二轮箭雨就劈头盖脸的砸了下来,又是无数的士卒倒下了。
在付出了数千名士卒的性命之后,护城河上终于搭起了数十架长梯。
韩信狠狠地挥动令旗,又是三万士卒涌了上去,然后韩信立即命令齐将王佑率领三万士卒随时准备出击。
汉军四万余士卒扛起数十架梯子小心翼翼的踩着架在护城河上的长梯向前冲去,不时的有人中箭掉落河中,还有的一脚踏空跌倒在梯子上,还没等站起来就被后面的人踩了下去。
汉军在又付出了几千人的代价后,好不容易冲到城墙下面。城头箭矢如蝗,却依然挡不住前赴后继的汉军士卒,数十架云梯先后搭在了城头之上,汉军士卒咬住兵刃,怀着满腔仇恨奋勇的爬了上去。
小田遨远远的看着前方惨烈的攻城战,不禁心动神摇。以前看过不少的战争大片,但哪能像现在这样身临其境,感受到真正战场上的无比震撼!人数过千,密密麻麻,人数过万,无边无涯,更何况是如今三十多万人的惨烈大厮杀,视觉冲击力实在是太强了,那最原始的人海攻城战看起来是如此的悲壮而又残烈,“乱箭纷飞遮天地,血染征袍透甲衣”这句话实在不能描述真实战场的万一。
小田遨那小小的心脏几乎都快承受不住这股震撼力,不禁感到一阵窒息。
望着浴身在战火中的邯郸城,小田遨不禁感慨万千,不由得想起史书上记载的邯郸之战,只觉的这座城市实在是命运多舛。
(下面为邯郸之战的简述,同长平之战一样,此战也壮烈异常,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没兴趣的可一眼掠过)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赵孝成王六年),长平大战后恢复元气的秦国以五大夫王陵为将,军众在三十万左右,以武安为据,包围邯郸。秦军构成以步弓兵为主,且攻城器颇多。
面对秦军的对赵攻势,赵国采取的战略是坚壁清野,放弃野战和卫星城,集中各地的守军及粮食全力保卫都城邯郸。而此时的赵国精锐士兵早已于前年的长平之战中伤亡殆尽,邯郸城内的士卒多为刚征集的百姓,人数约在三四十万人左右。其中士兵年龄多为40岁左右的老人(古40岁即为老)或13到18岁的弱童,而年轻力壮的士卒不超过十万,其中包括赵王的宫卫步兵和少量骑兵大约在一至两万人左右,这些构成了赵军日夜突袭秦兵的主力。
赵国守将为大将军廉颇、宫卫统领乐乘,而平原君赵胜则成为邯郸之战实际的最高指挥官。同时赵国邯郸的百姓因长平之战,每家皆有丧子、丧夫、丧父,故同仇敌忾,誓卫赵都。
秦五大夫王陵于邯郸城下望着邯郸周围万顷苍绿待实,被赵人尽毁的良田,王陵想道:而今赵之主力早已于前年斩杀殆尽,此时赵国邯郸守军不过为老弱病残,只需月余便可攻下。但当他看到雄武宽厚的邯郸城墙,及城上站立的赵国士兵时,他发现赵人的脸上分明露着一种决不屈服和复仇的面容,心中竟然产生了不安。
十月,五大夫王陵率军急攻邯郸城,秦军弓弩手将数十万支箭射向邯郸城上,掩护步兵攻城,而步兵分两队,一队肩扛云梯,强登邯郸城墙,一队推冲车直攻邯郸之城门,且大秦分三军不分昼夜轮攻赵都。
但是一个月下来,秦军仅校官就战死五名,伤亡数万人,不得不停下休整,转为小规模进攻以夺赵志。
可相反的是,赵军却一再攻出精锐步兵甚至少量骑兵,不断突袭秦军围在邯郸的营栅,竟使秦伤亡颇为惨重,反让秦军日夜防备,士兵多有殆懈。
邯郸前线的战况飞快的传到秦昭襄王的手中,秦昭襄王十分的生气,而此时武安君又病重,不得行,昭襄王便一面命令王陵集兵早日攻下邯郸,一面组织援军。
收到命令的王陵在寒风中的十二月,向赵都邯郸发起第二次大规模的攻城战,但疲惫的秦军在赵军弓弩下多有伤亡,士卒战皆不利。赵出兵击之,却秦数十里。此战秦伤亡五千人左右。
此时的邯郸城内,伤员遍城皆是,但士兵依旧士气高昂,平原军赵胜于寒冬,将府内积粮存衣散布赵民,并令其家人抢救伤员,大将军廉颇带甲上城亲自指挥督战,平原君赵胜亦往之。赵兵多弱,廉颇命弱者立城,强者于城内休养,逢战而轮换,又命善射者集而射秦,期间赵之精锐常出城,多有不回者(战死),但秦亦伤亡惨重甚巨。
秦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王龁率兵十万,带着大量的兵备粮草及秦王的最后命令到达了邯郸。
五大夫王陵立刻调整兵力准备向邯郸发动第三次,也是攻赵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 王陵知道秦王的不满及以王龁取代自己的先兆,所以王陵军第三次的进攻是相当的猛烈。
战事爆发于正月,在北方还是寒冷的冬季。
此时邯郸被围将近四个月,城内兵员损耗和粮食供给已显危机,人心在冬季更显得脆弱,但在廉颇、乐乘诸位良将的率领下,赵军依然士气高昂。同时秦军在受到增援后士气也开始高昂。
战事进行月余,赵兵拼死抵御秦军进攻并取得胜利,秦军伤亡惨重,士卒多怨。秦王以陵战不善,免之,王龁代将。其后王龁率军连续攻打邯郸近五个月,依然没有攻下。
十月,秦王杀了白起后又命郑安平率军五万支援王龁。
此时的邯郸城正处于最危急的时候,粮草早已断绝,人皆“以骨为炊”“刎子而食”,赵军却依旧不屈的抵抗着。
而这时,平原君的外交战开始起作用,至十二月初,魏军八万、楚军十万均已赶到邯郸外围,秦国也不断的增兵汾城(河东之地)以为声援,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同年十二月,信陵君魏无忌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邯郸之围遂解。
王龁率秦军主力向西急退数百里,入汾城才稍事喘息。在邯郸城南驻防的秦军郑安平部约两万人,被赵军重重围困,郑安平部远离主力,粮草断绝,突围无望,只得全军降赵。
魏楚赵三国联军乘胜进攻汾城,秦军大败,被迫撤至河西,夹河对峙。联军乘势收复河东六百里之地,其威大震。至此,惨烈的邯郸之战算是结束了。
邯郸由于其战略地位的重要,因此成为战事最频繁的城市之一,也是军事防御最完备的城市之一。邯郸之战中赵国几临危急,但在赵国优秀将领的指挥下、赵国士兵的顽强抵抗下及赵国下民的舍身支援下都一一化解。从中可看出赵国所独有的、异于六国的气质,更加的悲壮血气、坚强不屈、团结一致的精神。
关于邯郸之战,田遨认为其悲烈程度堪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柏林战役。秦国对赵直接间接动用兵力在六十五万人左右,其中对邯郸作战的部队就达四十五万人。如之前所述,赵国的兵力、国力在长平之战后已大不如前,邯郸地区可作战的部队不过十万,却能在秦军不断的围困和进攻下保住都城不破,实在令人惊叹。
邯郸之战与其说是是赵军的胜利,倒不如说是赵民的胜利,赵国下民主要是邯郸下民为保卫邯郸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沉重的,“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以城免”是何其的悲壮。试想一下战时赵国各地的军队、粮草源源不断汇聚邯郸,赵国百姓众志成城,日日夜夜修缮城池,磨砺兵刃的情景是何其的壮观!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部队所具有的慷慨悲凉的气质、血气尚武的传统、同心志协的风气是多么的重要。
这时小田遨突然有了一种想法,既然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那么自己是不是要为国家和民族做点什么?小田遨不由得想起了三国后的五胡乱华,汉人几乎被族灭,从那以后,汉人的血统就不再纯正,起码有一半的人身上多多少少有些胡人的血脉。还有宋朝的程朱理学,让儒学彻底成为制约汉民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罪魁祸首,从宋朝以后,国家重文轻武,在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最后直接导致了那万恶的满清统治天下,近百年的耻辱,如同烙印般深深的铭刻在田遨的心头,压得他几乎不能呼吸。
不行,我不能眼睁睁的让历史重演!小田遨心中重重的下了一个决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