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几百年前,有一位士人登上幽州台怀思古人,郁闷之下做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高必有情怀,若只是玩那也是由情致的。阮籍也许不是想登高,只是想找个无人的地方大哭一场。而他作为一个当时知名人物也是能够在政治上做出一点贡献的。结果,他想学伯夷与叔齐而没学成,徒惹后人耻笑而已。纵观秦朝末年以及三国时代,没有谁能够说自己是最牛的,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也不会这么张狂,诸葛亮也不过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话休絮烦你,转回到我们的主人公身上。却说三人推杯换盏,不时谈笑,说道兴奋之处,站起来手舞足蹈一番。周先生在三人中大约是文人书生的缘故,酒量相较其他两人低一些,不知不觉间醉倒在地,背靠着树干睡着了,一边睡还一边喊着:“来来来,再让我们连干三杯。”姬礼与朱政听到后相对一笑,继而两人又同时摇了摇头,朝向外边走去。
秋风渐起,吹动了远处的云彩,吹动了秋草,吹起了身上的衣服,斜阳仍旧挥洒着它的光辉,照亮着远处的山川与满山的菊花。看到如此美妙的景色,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默默地想着什么东西。身后的周肃突然说了一句梦话,这犹如一颗石头掉进了一片平静的湖水之中,激起了千层浪。姬礼从冥想的状态回到了现实之中,他扭转头对着朱政说道:“天下纷纷扰扰近一百年了,百姓不堪其苦,有志之士不忘其责,先生也是有大抱负的人,在将来,我当与先生一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一统这大好河山,名流千古。”
“臣愿竭股肱之力,继之以死,以报殿下知遇之恩。”
多年之后,站在登基大殿之上的姬礼,在郭璞的陪伴下,远望着皇宫西边这座山,感慨万千,痛心于当年的朋友怎会到这种地步。在当时,悲伤的不止姬礼一人,只是他没有注意到身边的郭璞脸上那更加痛苦的表情。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因为在这次登高望远的过程中,在同样的斜阳之下,一样的晋国山川中,两人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
在当时,姬礼认为太子对自己的打压是正常不过的事,因为自己的作为是太子赶到了威胁,换作是他也会这么做的,但他终究是太子的弟弟,他的这一生就是要为他哥哥的基业鞠躬尽瘁的,不管将来会遇到什么情况,他都会为晋国甘心而死。而让他想不到的是站在他身边的朱政却有着另一个想法,尽管两个人的抱负是一样的——一统天下,但是对于在这个过程中,目标的实现每个人看法不一样。
当朱政在此之后走出沂王府踏入东宫之时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变化到如此地步,而在那一个歌舞欢笑的夜晚,朱政将匕首捅进皇帝胸口并割下脑袋的时候,当守卫皇上的士兵要将他剁为肉泥之时,他心里想的就是当年姬礼与他站在西山之上对他说出心中感慨的那一幕。
朱政与郭璞认为,姬礼的想法是不成熟的,是不可执行的,没有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想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那只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而已。因此,朱政望着远处的斜阳下山河,心里想着:殿下是一定要登基的,我定要协同父亲,一起帮助殿下登上皇位,在此之后,就是我父子与殿下一统实现抱负之时。父亲,不知道你现在是如何想的,恩,想必你现在已经将殿下怎样走这条路给想好了吧。
在听到姬礼对他露出自己的感情之后,朱政马上就做出了反应。两人在斜阳之下大笑起来,其声势惊动山下的人,有一部分向这边望了过来。这也同样惊醒了熟睡的周肃,睁开朦胧的睡眼,就看见姬礼与朱政在前边。于是,他伸了伸懒腰,翻转身子站了起来,拿起酒壶摇了摇,酒壶发出哗啦哗啦的声,用另一只手拿起了三个杯子,朝着两个人走过去。
“抱歉,实在是抱歉的很,在两位面前献丑了,我竟然睡着了。”
听到动静的两个人转身向后望去,朱政笑着说道:“周先生说笑了。”
周肃走到近前,看着山川,说道:“美哉,我山河!”将手中的的杯子倒满酒,依次递给了姬礼与朱政,三人碰杯之后一饮而尽。周肃又给三个杯子中填满酒,再次举杯的时候,朱政对着周肃说道:“周先生此言之中有些不实之处啊。”
“奥?还请朱统领指教。”
端着酒杯的朱政转身望向极远之处,悠悠的说道:“在我看来,这山川是破碎而不堪的,一副不完整的画又美在何处啊。”
姬礼听到此言之后看向了朱政,随着他的目光一起向前看去,“是啊,山川支离破碎。”
空余周肃一人尴尬大笑,“王爷与朱统领此言差矣,这山岭河川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变过,而我们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殿下,朱统领,将来之事不可预料,我等三人定当立马在那座山头,一观山河之美妙。”周肃一边说着一边指向远处的高山。
“好,不负平生,立马山河。”
姬礼举起酒杯遥祝远处的山头,仰起头来一饮而尽。
看了一会儿景色,姬礼朝着其他地方走去。
不料想,这一走动遇到了一个人,惹出了一场风波,此后的一生时间里想起这个人都令他感叹不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