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由校和魏忠贤说话的时候,突然一袭深绿软缎立领的客印月又施施然地走了进来。乾清宫的灯火照在她的身上,隐隐约约有一种辽东松柏的凛然高贵。
看到朱由校和魏忠贤举止亲密,客印月微笑道:“陛下和老魏干什么呢?”
还没等朱由校说什么,魏忠贤自己就一五一十地把朱由校的一切都告诉了客印月。虽然魏忠贤也知道一开始他是因为客印月的缘故才有了这荣华富贵,但是随着魏忠贤在内庭的权柄日盛,他用不着如今日一般竭力讨好客印月。但是他还是做了,只是因为魏忠贤当时入宫被人欺负的时候,一袭淡绿衣衫眉宇还带有一点点英气的客印月替他解了围,因此他就对客印月一见钟情。从此就成了为客印月跑腿办事的狗腿子,并且一直甘之如饴。
虽然后来魏忠贤也知道客印月真正喜欢的人是孙承宗,但是他一种在客印月身边鞍前马后地伺候着,他想有朝一日会让客印月感动自己。
听了魏忠贤的话,客印月柔婉说道:“信王也是不懂事,一个小孩子天天出宫也是不像话。”
虽然朱由校也觉得如今朱由检经常出宫不得体,但是听客印月他的脸色还是有点不愉快。
望着朱由校脸上清晰可见的羞恼,客印月随即微微一笑:“我知道陛下疼爱信王,只是信王一个小孩子,又没了亲娘照顾,陛下虽然努力照顾信王,但是陛下是哥哥因此在一些事情上难免有些疏漏。”
听了客印月如此解释,朱由校脸色缓和了许多,他感觉自己以为朱由检对客印月如此是有些过分,因此连忙解释道:“客妈妈,我也只有这一个弟弟了。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对待他。我真担心小五会如二弟,三弟,四弟,六弟,七弟一样早早夭折。不只如此,就连姐妹也是死的多活得少。活下来的也只有五妹,六妹和八妹。您可能不明白,我一次次地看着自己的弟弟夭折,心里不知道该有多难受!”
“我理解陛下可能太在意信王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陛下太过在意,因此可能不明白自己对信王究竟是什么感情。”听到朱由校如此说,客印月突然回忆起了,每一次他的弟弟夭折时候,朱由校都十分难过。
其实小时候,和朱由校玩得最好的还是他的三弟齐思王朱由楫,和清冷规矩的朱由检不同。朱由楫为人随和宽容,也不像朱由校那样淘气惹人厌。因为朱由检从小就很乖巧可爱,因此总被朱由校生母王才人以他为例子教育他要好好学习,认真读圣贤书,不要整天淘气胡闹。因此对于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朱由校其实印象特别不好。兄弟其实都有暗自有龌龊,而两个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也是朱由楫在一边劝解年幼的朱由校要友爱弟弟。
结果朱由楫在八岁的时候因为一场风寒死了。那一次,朱由校也是非常难过,因为朱由楫出殡那一日下大雨,朱由校不顾身边人阻拦硬生生在雨里跪了一个时辰,希望老天可以把和自己玩得最好的三弟朱由楫还给自己。
其实当时整个东宫都觉得朱由校是无理取闹,就连魏忠贤和客印月也只是觉得朱由校是小孩子脾气。唯独杨铭化一个人出于对朱由校的怜悯和对兄弟情深的感慨特意陪朱由校淋了一个时辰的雨。也是因为杨铭化说情,事后的朱由校也才免了父亲朱常洛和母亲王才人责备他任性的皮肉之苦。毕竟那时候,杨铭化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近臣,他的面子东宫不能不顾。因为朱由校记得这一点,因此虽然他很讨厌后来杨铭化和朱由检的过分亲近,但是他非但没有对杨铭化动杀心,而且听了钟夏的建议让杨铭化到南方某省当一任主考官。
最后因为这次淋雨朱由校也得了重伤寒,虽然侥幸救了下来,但是因为这次伤害的后遗症,朱由校看似强健的身体其实早就亏了。那位救活朱由校的太医曾经叮嘱过王才人和客印月,朱由校的身体其实不能再受这种刺激了。回忆起那一日朱由检浸泡在雨中苍白如纸的小脸,客印月就感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因此客印月才狠下心来说道:“虽然我也照顾过信王一段时间,但是信王他从来就不喜欢我,因此我也不能管太多。但是有些话我不得不说。”
“客妈妈您要说些什么?”听了客印月如此说,朱由校开始有一种不对劲的感觉,但是他还是让客印月说了下去。
“信王现在也是修养好了,因此总不能如现在这般东游西逛,况且国朝亲王如此肆意妄为也不成个体统规矩。既然那杨铭化已经走了,但是信王殿下不能不读书,因此您要为信王再找一个靠得住的老师对他严加管教。”望着朱由校混杂着疑惑的漆黑眼眸,客印月温柔款款地说道。
“您的意思是,让信王继续读书?”朱由校说道。
“对。信王殿下总不能如这般的无所事事。”客印月柔柔地说道,但是语气里有着不可置疑的坚定。
“读什么书,咱们这种人家还用……”虽然朱由校也知道客印月让朱由检读书其实是为了方便对于他的暗中管束,但是朱由校却对于这些圣贤书总是嗤之以鼻。
但是他不能伤了客印月的心,因此这后半句话就没说出来。当然朱由校也觉得朱由检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读书比较好,虽然有些迂腐,但是却纯净无害。毕竟只要他在,朱由检就永远有天真单纯的资本。朱由校也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因为落水而英年早逝,之后就剩下朱由检一人面对这个残忍的社会和如狼似虎的黄太吉。
只是这个老师得好好选择一下。总不能赶走了一个杨铭化之后又出来一个刘铭化。
因此天启皇帝点点头说道:“好吧。只是该给小五找什么样的先生?”
客印月淡淡地说道:“信王是小孩子脾气,因此给他找个严厉点的师傅就好了。”
严厉点的师傅,估计性情和杨铭化差别很大,不愁朱由检又喜欢上他,但是朱由校也是一个做事缜密的人,他天生对于文人士大夫有着极强的不信任感,因此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文人的操守之上。因此这一次选师傅,自己得给朱由检选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师傅。这种人将来就算有心也未必能有力气干别的。
过了一会儿之后,朱由校说道:“好吧!”
第二天,朱由校在乾清宫故作平静地和朱由检谈论起朝廷大臣,就无意中谈起刘宗周弹劾魏忠贤的事情。一听朱由校说起刘宗周刘念台这个人的名字,朱由检突然微微露出一丝扭曲的表情。
刘宗周是皇明最后一个大儒,同时也是皇明最大的拥趸(此时的刘宗周还没在蕺山讲学),连黄宗羲这样中国伏尔泰式的人物都出自他门下。只可惜刘先生这一脉的学问虽然极好但是因为只有伏尔泰,没有拿破仑。没有拿破仑的利剑,中国就是有再多的伏尔泰也换不来启蒙运动的开花结果,因此满清入关以后这些灿烂的思想在文字狱的打击之下,没泛.asxs.水花来就烟消火灭了。
刘宗周字起东,别号念台,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辞官后讲学于山阴蕺山,后来朱由检了解到民间一般称乎刘宗周蕺山先生。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天启元年(1621年)皇兄那时候也很年轻稚嫩,因此如自己刚刚登基时候一样糊里糊涂地起用了大量东林党人,刘宗周因为和东林党关系好被起用为礼部仪制司添注主事。这时皇兄乳母客氏、近侍魏忠贤干预朝政,刘宗周上疏参劾这二人。皇兄一直很看重客印月和魏忠贤,一见刘宗周弹劾这二位,一气之下立刻传旨廷杖六十,幸得当时亲近东林党人的首辅叶向高相救获免。虽然刘宗周侥幸逃出一命,但是后面还有不少人上书请求皇兄逐出客氏,纠弹魏忠贤,最后一发不可收拾,酿成了极为惨烈的党争。
今年,也就是天启三年(1623),刘宗周升为尚宝少卿,但是在朱由检记忆中刘宗周最后是没过多久他就滚蛋回家了,最后还得自己前世登基之后重新起复他的。当然今生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事件发生的话,还是让老刘安心搞学术吧!大明政治太黑暗,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人,朱由检担心刘宗周和自己混在一块会辱没了老刘这一朵慎独的白莲花。
前世自己求治心切,而人才、饷粮、流寇、边患这些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火烧眉毛。因此一直希望希望群臣能拿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而这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们大多党争有术,救国无门,被这些人气的着急上火的自己在前世在治国理政中也过于急躁仓促了。刘宗周也知道这一点对于国家有害无益,但是刘宗师给自己(指朱由检)的狂躁症开得药方居然是人主应以仁义为本,超然远览,以尧舜之学,行尧舜之道,具体如何做,至于有什么具体措施,没了,有的也只是一些论语孟子中的套话。
虽然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急功近利,是无法解决国家的根本问题的。那如何解决根本问题呢?老刘的高论就是能从皇帝本人做起,先修德治心,亲近儒臣,这才是为治的根本。
因此听了刘宗师的一番空空如也的高论,本来不着急的人最后也被他气的上火。
对于这些闭着眼睛就能说一堆的套话空话,自己当然不会太感兴趣,现在大明最重要的问题是平定辽东,消弭内乱,筹集军饷,选拔人才。即虽然朱由检觉得刘宗周的观点“迂阔”,没有予以接纳,但依旧感叹他的忠诚。
当然自己的急躁在后世倍受诟病,而后人同样也不认同刘宗周的迂腐固执。换句话说自己前世是昏君的代表,而刘宗周更是腐儒的代表。
而被刘宗周被后人最为诟病的就是前世自己提出发展火器,而刘宗周坚持仁义为先,火器只是细枝末节,因此一直阻挠前世的自己发展火器。在这个事件中,自己这个在明末各种历史事件中习惯于拖后腿的角色反而充满着后见之明,而刘宗周则成了腐儒的代表。不过关于如何发展火器一事,现在经过一番沉痛反思的朱由检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就更别提甲申之变后,刘宗周刘老人家的一番在后人眼里极为做作的举止。因此后世也有人说刘宗周为人也只是沽名钓誉而已,于国于民根本无甚大用。
虽然如此,但是刘宗周最后在建奴入关之后还是毅然决然地绝食自尽。虽然不是自己渴望的救世时之臣,但是刘宗周也算是言行一致,因此不失为一个忠臣烈士。比起那些投靠异族的软骨头,伪君子,变色龙如钱水凉这类人,刘宗周也算是求仁得仁。
如今听了刘宗周的名字,朱由检不觉得幸灾乐祸,只是有一点淡淡的羞愧。毕竟刘宗周不满意自己,也可以另寻出路,就算投靠满清也未尝不可。反正自己已经挂在煤山上下不来了,刘宗周如果剃了头发,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前世的自己太急躁易怒,又听不得别人劝告,委实不是一个好君主。但是最后的结局还是绝食而死,这对于刘宗周这样一个养尊处优的文人来说也太艰难了,毕竟洪承畴在因为松锦之战被俘之后也是闹着要绝食,但是最终还是屈身侍虏。
只是天启皇帝朱由校不知道未来朱由检和刘宗周的际遇,因此看到朱由检的不快的表情,就决定让那刘宗周当五弟的老师吧!而天真单纯的朱由检现在不明白,重新活一次命运还是没有放过他,兜兜转转,他又落到了刘宗周手里了,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