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策问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乾清宫。

朱元璋端着茶盏,看着跪在金砖上的赵晨,面色平静道:“这经济控制论,是你写的?”

“陛下,那是徐赝绪大半夜逼着我写的,他说我不写,他就要砍了我!”

赵晨心中妈妈批,昨天晚上又是一个没睡好的夜晚,徐赝绪折腾了他两个多时辰,刚刚睡下去,不过一个多时辰,又被朱元璋呼来喝去的喊到了皇宫里。

“哦?那你写的,可都是真的?”

朱元璋手中拿着这本所谓的经济控制论,没有一个皇帝,不想开疆拓土的,也没有一个皇帝,不想让自己丰功伟绩,留给后人传颂。

即便他是朱元璋,也不例外。

不过好在,朱元璋不是那种好大喜功的人。

“这个方法绝对是可行的,但成效会慢一些,毕竟需要时间来潜移默化,若是做的急了,那就只能屠杀了,可是如果把西域屠杀干净,那也不是我们需要的西域。”

“一个云南,都移民三十多万,要填满西域,最少要移民三百万过去,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赵晨摇了摇头,他不是没想过把西域屠杀干净,就像某个自诩和平化身,和平使者的国家,他们为了一己私欲,建国二百多年,只有十六年没有挑起战争。

反而人家真正本着和平发动的战争,被他们……

但那样做,确实不是一个华夏人应该的事情。

自然,赵晨没有受过儒家思想熏陶,但屠杀西域,后边收尾工作,也是没有办法进行不是?

那么大的西域,想要填充,没有个几百万人口,根本不可能。

大明朝才多少人?登记在册的,不过五六千万丁口罢了,便是中原大地都填充不满,何况是外边了。

“你这个办法很好,不让西域自己产粮食,而是从中原调粮食过去,这样的话,他们确实会无法脱离中原的控制,一旦脱离,他们就会被断粮。”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朱元璋微微点头,他是赞同赵晨这个办法的,时间,大明现在不缺时间。

愣了片刻,赵晨摇了摇头,他把自己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这个办法,是最好的办法,让西域种植一些中原需要的东西,用来换中原的粮食。

一个不能产粮的地方,他有可能造反嘛?

一旦这件事情成了,就算他们要造反,也要提前几十年谋划。到那时,大明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山高路远,从中原把粮食运过去,你知道路上要消耗多少?消耗的这些粮食,还是时刻都要消耗,而不是一次。”

“一千石粮食,不说从应天,即便是从西安府送去,到了西域,能剩下六百,都已经是极好的了!”

朱标在一旁翻看着奏疏,头也不抬的给赵晨解释道。

“而且,道路崎岖,做起来或许连六百都剩不下。”

朱标跟着又补充了一句。

一千运出去,到目的地剩六百,这一来一回,岂不是要赔死了?望了眼朱元璋,内心暗暗思量道:“道路不好,我们可以修路啊。”

“修路?那又要给百姓造成多少负担!真是妖言惑众。”

朱元璋心口一痛,大明朝经过他二十多年苦心孤诣的经营,终于勉强走出了元廷的惨淡景象。

穷苦百姓也只是处于刚刚能吃饱穿暖的阶段罢了,距离盛世,至少还有个三五十年的距离。

修路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可以修秦直道啊,我在西安的时候,以前的秦直道,现在还用着呢,只不过年久失修,不过那上边是一棵杂草也看不见。”

“我知道一个东西,可以让秦直道的泥土道路,变成钢铁道路,不被风雨所影响。”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工程是人做出来的,而且修道,那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啊。”

赵晨原本还在考虑要开一家什么样的工厂,现在好了,老朱把订单都送到自己面前了,这要是不吃下来,那可太对不起自己了。

“说说吧,修道怎么就利国利民了。”朱元璋顿了顿,秦直道,多么熟悉的名字。

那就是骑兵的高速公路,大军在上驰骋,五日之内可以从咸阳一路奔袭到靖边关的秦长城。

这在战争时期,那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朱标也是来了兴致,利国利民,有功绩的事情,试问一句,谁不愿意做?

“首先,修一条路,利国是在朝廷调集兵马粮草军械等,战争时期,派兵驰援,若是有一条比秦直道还好的道路,大明朝的军队,从国都出发,十日抵达燕云,十五日抵达辽东,二十日抵达大宁卫,秦宁卫。”

“如此一来,北疆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军队驻守了,只要有点燃烽火,可以借住城墙,抵住京师派兵时间的军队,足以应付。”

“北疆的压力减缓,朝廷就有更多的财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安宁的环境,治理国家,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发展技艺。”

赵晨第一次在武英殿听说要迁都的事情,他的否定态度是根深蒂固的,在他的脑海中,都城就应该在北平……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晨的感官发生了变化,首先要了解一点,为什么明朝的都城在北平,为什么朱元璋从始至终没想过把都城迁去北平。

朱棣的大本营就在北平,那里才是他经营多年的地方,朱高炽想要迁回应天,只是他死的快了。

而到了清朝,他们为什么也选择北平做都城?其一,北平原本就是大明朝的都城,在哪里可以表示他们的正统性,那是明朝朱棣开始十代皇帝赋予的正统性。

其二,清朝是渔猎游牧民族,一旦天下有变,在北平的话,他们随时可以退出山海关,固守辽东,进退都在他们的控制中。

就好比元朝皇帝,在朱元璋北伐的时候,直接遁走。

而新中国定都在北平,究其原因就一句话,背靠老大哥,好办事。

可转过来,在明朝北平真的适合做都城吗?很显然,并不适合!

大明朝被北平为都,拖进了战争泥潭中,久久难以自拔,一旦放松警惕,周围的游牧民族,就会如狼似虎的扑过来。

为了守卫都城,再来个明朝那特殊标配的财政赤字,后果一语见地。

“再说利民,朝廷修路,这条路在非战争时期,允许百姓,商贾在上行走,运输货物,也可以加快各地的货品交流,而货物交易的多了,产生的税收也就多了。”

“商人赚了更多的钱,就会生产更多的货物,朝廷收了更多的税,就可以修建更多的直道,直到某一天,境内所有的地方,都和京师紧密相连,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道路交通网!”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人族镇守使 从长津湖开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修罗武神 星汉灿烂 陆地键仙 万相之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木叶开始逃亡 我有一剑
相关推荐:我是太极掌门人灵珠九洲录通灵珠凶宅求生系统我爸,世界超级大亨乌鸦和百鬼开局签到金箍棒人中之神重生大时代之平凡岁月联盟之职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