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高昂的学费后,帝国海军终于能够彻底掌握除大口径舰炮和鱼雷以外的千吨级军舰全套造舰技术,而且建康级鱼雷炮舰的性能指标相对于飞霆和飞鹰号驱逐舰毫不逊色。
建康级鱼雷炮舰标准排水量880吨,舰长78.6米,宽8.1米,吃水2.1米,航速22.3节。
火力方面,建康级首楼甲板安装一门由江南兵工厂生产的120毫米口径单装速射炮,对于一艘鱼雷炮舰来说,采用这种口径的主炮可谓火力过剩。副炮方面,建康级采用三门江南兵工厂生产的76毫米口径副炮,其中两门安装在左右舷的耳台内,另一门装在尾楼甲板上,另有四门37毫米机关炮分列两舷,后桅附近船舷两侧耳台上各布置一具双联装的鱼雷发射管。
防护力方面,建康级全钢制,敷设了保护中部主甲板和两舷的装甲,主甲板最厚度达到25毫米。
两艘鱼雷炮舰服役后,海军部军储司和军防司主官因其吨位少、吃水浅的特点,提议编入江防舰队。
鱼雷炮舰虽然有炮舰二字,但是其主要功能依然是弥补鱼雷艇吨位小航程短,只能近海防御的缺点,在放大吨位后使之可以跟随主力舰队在远海作战,调入江防舰队无疑是本末倒置功能错位。
好在海军大臣郑诗涛和协办大臣陈有益顶住了压力,将两艘新锐军舰调给巡洋舰队。
巡洋舰队主力舰急缺的情况终于得到改善,闽河造船厂以及能够生产中小口径速射炮的江南兵工厂也通过此次练手,恢复了不少元气。
完成两艘军舰订单后,在高西顾问杜业尔的建议和协助下,闽河造船厂主动承造国内外商船业务以弥补船政经费不足的窘境。
海军部也继续给予支持。
海军大臣郑诗涛首先利用新历899年结余的经费,向闽河造船厂和北塘造船厂分别订购一艘江防炮舰。
根据东南之乱后帝国与洋人签订的《徽京条约》,缔约国的军舰有权驻扎帝国所有通商口岸,或在附近水域巡视以保护本国的利益。
随着大英帝国最大的水系——沧浪河中游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列强军舰也从沿海地区渐渐上溯至沧浪河中郡流域。路远当年前往中郡武县参加范家内部的军校预备考试时,就见识过洋人的炮舰在沧浪河航道上耀武扬威。
世界主流海军强国原本就有针对水网稠密地区建造的一种适合在水深较浅、水面平静的江河湖泊以及近海区域活动的浅水炮舰。
列强势力进入沧浪河后,因为有远离通商口岸(补给点)在沧浪河长期停泊巡视,进行武力威慑的需求,再加上大英帝国并没有专业的江防炮舰,所以列强结合沧浪河流域的特点,增强了浅水炮舰居住性和续航力,弱化了火力和防护,形成了一种吃水浅、干舷高的新舰种——内河炮舰。
为了对抗列强势力在沧浪河流域的扩张,镇压沧浪河沿岸层出不穷的农民暴动,帝国重建海军后组建了江防舰队。
因为海军军费紧缺,海军部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巡洋舰队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江防舰队仅有一些除了舰龄较长别无“优势”的蚊子船,闽河造船厂和北塘造船厂自行建造的小吨位兵船,战力贫弱。
此次缓过气来的海军部专门为江防舰队订购江防炮舰,自然要发挥后发优势,针对列强们正在使用的内河炮舰建造一款具备很大优势的新锐军舰。考虑到帝国主力舰紧缺,海军大臣要求这款炮舰要兼具一定的近海作战实力。
以实用主义为主,尽可能兼顾其他用途,这是帝国海军自新历895年重建以来,在自行造舰和对外购舰时的两大特征。
此时高西帝国并无合适的大英技术要求的内河炮舰——新历899年高西正在建造的警惕级内河炮舰装备两门90毫米口径主炮,火力相对较强,另外采用全钢制船体,具备一定的防护力,但是其标准排水量仅有123吨,无法兼顾近海作战。已经有两艘进入服役阶段的惊奇级炮舰标准排水量超过600吨,装备两门100毫米口径主炮和四门65毫米口径副炮,但是其3.71米的最大吃水又不适合在内河航行。
再三考量之后,在高西造舰顾问团的指导下,闽河和北塘两家造船厂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参考利国荆棘级炮舰,建造了一款采用全钢制楼船型,前部干舷较高,尾部干舷较低但是有一圈低矮的舷墙保护的江防炮舰。
这款炮舰被命名为江元级江防炮舰,舰长56.7米,宽8.5米、吃水2.3米,标准排水量658吨,最大航速13.5节。火力方面装备一门江南兵工厂生产的120毫米口径速射炮,安装在艏楼甲板;两门江南兵工厂生产的76毫米副炮,分别安装在楼船甲板尾部和舰艉平甲板上,另有四门47毫米机关炮和两挺马克沁机枪分别安装在船舷两侧。
除此之外,海军部还计划明年从北美国订购了两艘小型潜艇,让闽河造船厂进行仿制。
新历897年5月,北美合众国霍兰号潜艇完工。这艘潜艇采用简单的单壳金属结构,安装了汽油机,具有较好的水面续航力和一定的水下航行能力。利国人得知消息后,咒骂潜艇是“卑鄙、无聊、可恶和反利国的”,但是海军部通过路远的私人关系得知利国佬正准备偷偷购买潜艇,而且不止一艘……
海军部还专门从普国订购了一批装备陀螺仪的冷动力鱼雷,让江南兵工厂进行研究并仿制。
船政部和海军部各自的上级部门——工部和军部也会牵头组织各铁厂、钢厂、化学工厂和兵工厂集中力量仿制普造105毫米口径和150毫米口径速射炮,加上江南兵工厂已经仿制成功的利国造120毫米口径和76毫米口径速射炮一起作为海军主要使用的舰炮,推动主炮口径标准化,提升平时训练和战时炮管、零备件和弹药的补充效率。
巡洋舰队派遣官兵接收两艘鱼雷炮舰后,时间进入凶险的新历900年。
为什么要担心新历900年。
因为被派遣到西方的陆军留学生将在这一年的夏天陆续回国。
说起来很尴尬,新历899年被派遣到西方的海军留学生提前回国,驾驶归国舰队各种戏耍意呆利本土舰队和殖民地舰队,在镇海港外海逼退意呆利七艘军舰,结果在威敏宫、旗舰街和四大公爵那里连一点小水花都没有溅起。
大佬们狠狠褒奖了海军留学生的表现,该提拔的提拔,该晋升的晋升,内心却很不以为然。
北海水师覆灭后,重建的海军基本被皇室掌控,曹泽云大公留在海军的势力逐渐边缘化,范家和谭家的势力更是彻底被驱逐出去。
不过皇室收拢海军并没有引发地方势力的激烈反抗。
海军系统原本就是曹泽云大公一家独大,虽然范家、谭家也有一些郡办水师,长江水师和海南水师残部,但是对北海水师并不能构成威胁。办海军又需要海量的金镑投入,除了相对比较富裕的东郡,中郡和柳郡并不怎么热衷。
更重要的是,海军只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没有海军不会影响他们对封地的统治。
所以丢掉海军的控制权除曹泽云以外的三大公爵毫不在意,就算曹泽云在权衡后也很快放手,这正是曹国斌对自己在海军的未来感到绝望的原因。
但是陆军留学生回国就不一样了。
被帝国寄予厚望的陆军留学生回国后会直接授予正军校军衔,出任新军队官职务。稍微历练一段时间熟悉新军情况后,其中佼佼者会继续晋升为协参领,有资格管带一个营头。
在新编陆军营管带这个层级占据优势,这是地方势力最后的也是仅有的底线。
英东战争证明自柳郡农乱崛起的地方郡兵系统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于是皇族和贵族纷纷下注新编陆军。
地方势力想要跟皇室在新军体系内形成均衡的态势,而小皇帝明显有整顿山河的决心,一旦双方产生冲突,极有可能会爆发内战。
路远肯定是不希望发生内战的,这会打乱他全盘计划。
整个大英帝国都在盛传少年军校仅有的一届学员会出现很多大人物,可是大人物是需要时间成长起来的。
路远现在只是巡洋舰队一艘主力舰的管带,海军部一名小小的参谋官,还不具备深刻影响帝国政局走向的能力,只能被动的看着事态发展干着急。
另外路远内心深处也在担心前世的庚子事变重演。洋大人在大英帝国造的孽一点也不比前世少,路远这一世的兄长就死在洋人的枪口之下,英东战争之后列强在大英跑马圈地加紧搜刮掠夺导致帝国民怨沸腾,普遍仇洋排外。虽然老佛爷不再把持政权,大概率不会出现向万国宣战的“盛况”,但是亲政的小皇帝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路远在担心新历900年,远在西方留学的少数陆军留学生同样忧心忡忡。
“谭青云,你觉得明年我们完成学业回国后,帝国政局会很凶险吗?”
热闹的圣人节过后,普国首都柏林很快迎来了新历900年的第一场雪。
刚下雪时,雪花并不大,如柳絮一般在街头随风轻飘。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风渐渐凛冽起来,雪也越下越密,在柏林上空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历史悠久的柏林军事学院也被大雪装饰的一片银白。
学院大教宿某一间学舍门口,几个世界岛东方面孔的少年裹着军校发放的军大衣缩成一团,不停的朝手上哈气,让快要被冻僵了手掌恢复温度,顺便催促为首的那个少年抓紧时间开门,
学舍门终于打开了。来自柏林郊外几个步兵团、炮兵团驻地的普国陆军留学生,在普国、高西、奥国等国学习军械制造技术的工部派遣留学生们纷纷挤了进去。
房门重重的合上,风雪被挡在门外。
小小的学舍内挤进来十一个人,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将冰窖一般的屋子稍稍暖和了一些。
最怕冷的工部留学生刘维辉终于缓过劲来,重复问道:
“谭青云,你觉得明年我们完成学业回国后,帝国政局会很凶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