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拉高,俯拍下方奔跑的男女。
从背影可以看得出来,右侧的男人就是自导自演的毕耀飞,左侧则是个暂时还不知道身份的比基尼美女,即便是高空俯拍视角都看得出来身材不错的美女。
跑着跑着,两人忽然转头对着镜头打招呼,刘尚皱起眉头,感觉事情不简单。
但起初他还是认为镜头的视角也是一个演员,主角是在跟这个演员打招呼。
但是事情发展下来并不是这样。
刘尚试探着问道:
“这是在跟观众打招呼吗?”
冯峰听到刘尚说话,他按下暂停键,板着脸认真跟刘尚介绍:
“没想到吧,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用到了戏剧界的高阶技巧:
打破第四面墙。
第四面墙,属于戏剧术语,指一面在传统三壁镜框式舞台中虚构的“墙”。
在影视作品中,“打破第四面墙”的表现方式通常为演员突然从剧情中抽离,同观众直接交流。由于有让观众跳戏的风险,影视作品中很少运用这种先锋、大胆的做法。
但本片第一个镜头,就做到了。”
刘尚想了想,问道:
“是不是毕导想通过这个镜头来传达一些不能言语的隐情,就像是楚门的世界,有一种真实和虚假的恍忽感。”
冯峰点头。
如果不是冯峰紧紧抿着嘴生怕笑出来,以及那不住颤抖的眉毛出卖了他,刘尚就觉得冯峰是认真地在附和他。
“行了,继续看吧。”
影片继续,画面切换到了毕耀飞一脸很明显是想哭哭不出来的表情的,看似紧张实际一点也不刺激的追车动作大戏。
刘尚眉头又忍不住锁住。
他是不太明白为什么毕耀飞见到有女孩卖他花后,忽然就发疯似的去飙车。
再然后就是一群青春靓丽的女孩在沙滩上跳广场舞的镜头。
龙标结束后三分钟就出现了三个连接不上的主线剧情,直觉告诉刘尚,对于电影来说,每一个画面都有其深意。
尤其是电影开头最为重要,因为这是让观众先入为主的印象片段,处理得好会有‘神龙摆尾’的技巧感。
他大抵是猜到了毕耀飞的深意:
“毕导这是想用环形叙事吧?用后边的剧情穿插连接上前面的剧情。”
冯峰给刘尚解释说:
“比环形叙事还要复杂一些。”
“什么?”
“多边形不规则叙事。”
“哈?这是什么手法?”刘尚还准备翻一翻手边的资料书,查看看到底有没有这样一种艺术手法。
屏幕中的舞蹈说实话实在是难以观看。
这一段,背景是四线县城影楼最爱的风格,舞蹈融合了breaking、社会摇、广播体操以及很多根本叫不上名字的动作,稀奇的是最右边的女生明显忘了动作没跟上在偷看她右手边的同学。
接着,这段舞蹈切换了背景跳了一遍又一遍,期间给了无数个女演员肚脐以及胸部的特写。
刘尚心里琢磨,这应该是表现学生的稚嫩,后期才会有成长的空间。
“一定是这样,要不然不会这么粗糙。”
舞蹈结束,忽然来了一张有毕耀飞大头照的ppt,上面标了‘序’。
这种手法刘尚见过,比如提名了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也有类似的手法。
然而,两相对比,《布达佩斯大饭店》只有单调的红色,《纯洁心灵》则豪放地运用了红、蓝、绿、黄这些对比强烈的大色块;
《布达佩斯大饭店》幼稚的手写艺术字体,完全没有《纯洁心灵》PPT式简洁字体铿锵有力;
最重要的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导演没有在这里抓着一根升降绳下来跟观众打招呼,缺少打破第四面墙的勇气。
就从这一张PPT上足以看出,《布达佩斯大饭店》,不是对手。
随后是一段段独白自我介绍,学生们的,还有毕耀飞,他们用自己的嘴对着屏幕呱呱呱地在介绍。
刘尚在影片里听到人物独白倒也不排斥,因为这是电影正常的表现手法,他很喜欢的芳华就有独白推动剧情,还有昆汀在电影夹杂各种私货形式的独白和对话,看似琐碎而无关紧要,实则暗藏玄机。
不过刘尚暂时没发现毕耀飞这些独白的深意。
“隐藏得够深,估计得看完电影回过头来才能明白这些独白的深意,或者是得多看几遍。”
后面剧情稍微进入了正经的叙事。
讲述了几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在学校经历的故事。
一名叫“小宇”的男生,出了车祸断了腿,医生说他可能无法实现他的表演梦想。文老师在窗外偷看,画外独白是“最让我铭记的,是小宇和妈妈的无私,和坚强。”
还有学生被潜规则,被包养,谈恋爱,以及抛弃繁华富贵来求学的一些故事。
故事就像是道具和布景一样随意,浮于表面。
刘尚在看的过程中,好几个槽点让他不吐不快,他问冯峰:
“有些地方我没看懂,我问问哈。”
“什么?”
“那个小宇被压断腿我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一大早就有酒驾,还有大货车为什么开进了公园?还有为什么明明把老太太拉过来了,他自己要躺下?”
冯峰解释说:
“一大早那叫宿醉,就因为喝醉了所以才把大货车开进了公园,至于为什么救一个就得压一个,这不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吗?”
刘尚又问:
“那个自杀的戏份,演员跳海去悬崖啊,为什么站在海边的礁石上,那怎么跳海?”
“那样构图比较美,从那跳下去也很危险的,有致死几率的。”
“那个在剧组里拍戏帮忙的,为什么连续几天就是把道具搬来搬去,就那两个位置,到底是干嘛的?”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叫基础功。”
刘尚知道冯峰在阴阳怪气,他叹口气:
“我逐渐开始理解毕导的创作理念:在这部电影里,一个画面,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是否真实,也不在于拍的好不好看,而在于毕导想要通过这个画面表达些什么,在于毕导的创作意图,在于毕导想要说些什么独白。有些像是舞台剧,像是个小品,传达全靠意境和观众自我代入。
还有这些主线之间也太乱了吧?看着不像是经过创作的。”
冯峰笑了笑:
“开始我就说过,这部电影不是环形叙事,而是不规则多边形叙事。
犹记当年毕导在上映之初所说,他是马丁西科塞斯的头号粉丝,很喜欢诺兰惯用的非线性叙事技巧,也喜欢沃卓斯基姐妹的多线叙事手法。
但神作《云图》不过是6线叙事,这部《逐梦演艺圈》,是13线叙事。
跟诺兰常用的打碎、颠倒时间线的技巧不一样,《逐梦演艺圈》这部电影,根本就没有时间线这么个概念。
十一条故事线宛如东北乱炖一般杂糅在一起,你完全不知道哪个故事在先哪个故事在后。
在这复杂的结构里,观众却仍然能通过大量的人物独白,清楚地了解每一个故事的起承转合,以及里面蕴含的人生哲学。
诺兰、沃卓斯基姐弟这帮人,不过是在利用时间线炫技罢了。
站在时间线之上,蔑视一切传统电影界条条框框的毕导,才是导演进化的终级形态。”
“说得很好,别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