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京南皇庄的路上,一队绣衣卫正护卫着一辆极其普通的马车慢悠悠驶来。
马车之中,林枢正陪着大楚最有权势的首辅大学士聊着关于土豆的事情。
今日的魏庆和精神亢奋,临出门前还特意换上只有国朝大典时才穿的礼服,上面织锦绣蟒,朱紫金线,好不威严。
林枢一身简单的儒袍,去魏府的时候身边就带了一个马夫和福全二人。要不是守门的认识他,估计还得排在长长的拜访队伍后面等着。
“好!好!好!老夫一生都在想着如何让老百姓填饱肚子,没想到临了了终于看到了希望。”
魏庆和听完了林枢对土豆的介绍,满面红光,拍着手连说三声好,他甚至拍着节奏哼起了不知名的曲子来。
林枢默默的陪着老爷子享受这难得的岁月静好,马车摇摇晃晃的前行,半个多时辰之后就到了京南皇庄。
“奉陛下口谕,今后魏阁老与林学士可自行出入皇庄各处,尔等不可阻拦!”
领头的绣衣卫校尉掏出一枚金牌,给守卫皇庄的人传达了皇帝的口谕。
几名皇庄的管事和守卫纷纷躬身称诺,随后给魏庆和、林枢行了大礼:“老奴(末将)拜见阁老,拜见学士!”
管事和守卫还以为魏庆和会因为之前的阻拦为难自己,面对蟒袍玉带的内阁首辅,心中不由忐忑。
正要赔罪之时,只听魏庆和笑呵呵说道:“不错不错,事关天下百姓的肚子,你们做得很好。今后也要严格执行陛下的圣旨,莫要大意!”
领头的管事太监连忙带头跪下磕了个头:“老奴谨遵阁老教诲,定当尽忠职守,不负圣恩!”
“起来吧,带老夫进去瞧瞧!”
“诺!”
皇庄的面积很大,这位姓袁的管事太监一边带路,一边介绍着皇庄的情况。
估计是宫里给皇庄提前打了招呼,庄户们都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衣服,正恭敬的站在道路两旁迎接魏庆和一行。
整个天下,除了太上皇和皇帝,这位老人的手中,掌握着国朝最大的权力。估计管事想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弥补之前的“过错”,陪着笑脸对魏庆和说道:“庄子里的人听说阁老要来巡视,一大早就起来守在门口候着了。”
魏庆和笑着同这些庄户们打着招呼,还亲切的捏了捏几个小娃娃的小脸。
相比其他人家的庄户,皇庄的情况要好很多。至少这些人脸上没有菜色,身上的衣服也还算整洁。
等庄户们离开,魏庆和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他对身旁的林枢说道:“皇庄的庄户不用缴纳田赋,宫里也能给他们留下足够的口粮。可天下有多少人能过上皇庄庄户的日子呢?”
林枢的心中也挺不是滋味,其实林家的庄子里,比皇庄的情况要更好。林家家业丰厚,基本上不靠庄子的收益过活。
林家的庄户,除了缴纳皇朝田赋与供于主家的粮食外,留下的部分,不但能够他们嚼用,还能留下一些换钱花。
若是遇到灾荒之年,林家就会将库中的粮食拿出来借给庄户,以度荒年。这也是林家能在江南留下大好名声的原因之一:仁!
但无论是林家的庄子还是皇庄,里面庄户的人生依然逃不过一眼望到头的贫穷。这就是粮食产量无法提高,在没有解决温饱的前提下,所谓的谈人生梦想,都是扯淡。
相比林枢的悲观,魏庆和没有见过真正的小康社会。他对面前绿油油的土豆茎叶,充满了希望。若是面前的这些东西真能有亩产十石以上,那绝对能让天下的百姓不再受饥馑之苦。
“瑾玉,这个土豆,真的能亩产十石以上?”
魏庆和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脚下的土豆茎叶,林枢能看到苍老的手在微微颤抖。
林枢也蹲在旁边,翻起茎叶指着根部说道:“三个多月前,下官在苏州老家的庄子上有过一次收获,上等良田最高的亩产在二十石以上,下等滩淤之地也有十石的产量。北方之田不及江南,但亩产十石以上还是能保证的。”
“好啊好啊,好!”
魏庆和搓着手,不住的眺望一眼看不到头的土豆田,满眼都泛着光芒。他不住的念叨着:“十石!十石……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开元?开元算什么?我治德朝才是真正的盛世!”
若是土豆大熟天下,治德朝就真正能让天下百姓吃饱肚子。开元的盛世是士绅贵族的盛世,而治德朝的盛世,将会惠及天下万民。
林枢适时说道:“阁老,再有月余,这土豆就可以收获了。到时候培育粮种,至少在明年二月春种时,可以保证整个京畿有足够的种苗。”
“不妥,就在皇庄种吧,京城附近勋亲大族占据了大半的土地,百姓们能有多少地呢?况且百姓们就那么一点口粮之地,不会冒险种植不认识的粮食。”
魏庆和没有认同林枢所想,摇摇头说道:“让官田种吧,直接铺开。河南不是刚刚受灾吗?秋种来不及了,就先育苗,等来年二月由官田开始,逐渐铺开,争取在后年二月,顺天府、山东、山西以及河南的中、下等田全部种植土豆。”
林枢钦佩的拜道:“还是阁老想的周到,这样一来,有官府作为榜样,百姓们才能更加容易的接受土豆的种植。”
哪怕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十八年了,林枢在很多方面还是理解的有限。比如在林枢看来,朝廷一道旨意下去,把土豆的种植与产量一说,老百姓还不得欢呼雀跃的踊跃种植?
但在魏庆和看来,官府一道命令下去,别说土豆,老百姓今日领了苗,当天就喂了猪羊了。
林枢在听到魏庆和的提醒之后,这才反应过来。虽说京畿之地,皇帝的声望极高。可朝廷相比前世的人民政府,在百姓心中公信力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倒是老爷子提出的由官田开始推广,引导百姓自愿来种,这个办法的成功率要远远大于朝廷强行的摊派。
林枢琢磨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既然百姓们担心新粮种的种植,不如由陛下赐名新粮,明旨天下,告知天下百姓新粮种的高产。然后由官田、军田引导百姓们逐渐接受新粮种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