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东方穿越到三国,成为刘琦,成为刘表的儿子,那就只好埋头研究一下这位历史人物。
对刘表的评价,历史上负面信息较多,如《三国志》作者陈寿就这样评价,“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意思说刘表占据了荆州,雄霸一方,有统治天下的实力。但他们都是表面上为人非常和气,对人友善,但内心中对亲信都猜忌,喜欢玩弄阴谋但不能有正确的决定,手下人才众多但不能很好的使用,再加上根据个人的偏好废弃长子,改立次子,终于导致儿子们互相欺诈,导致基业被别人颠覆,真是人之大不幸亦。
而更为流传的是一代枭雄曹操所语“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意思是期待后代都如孙权那样能够发扬父兄基业,刘表的儿子如猪犬一般,毫无用处。
如此看来,刘表明显有下列缺陷:
1.不能用人,好耍计谋,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不是征战沙场的材料。
2.废立嫡长子,因个人偏好改立幼子,导致百年后子孙相残。
但抛开这些因素,我们若进入浩瀚史海中,可以发现刘表是治世之能臣,下面东方说说自己的理由:
1.刘表在历史上一心做一个能臣,若要能臣去做征伐之事,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确实有点困难。
在历史上也只有曹操获得如此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我们可以敬仰曹操这样的人物,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枭雄都成为能臣,更不能要求所有能臣都成为枭雄。
十七岁时,刘表就曾向自己的同乡兼老师——当时的南阳太守王畅提出:“奢不僭上,俭不逼下,盖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若不师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遗于世!”这段话是针对王畅过于简朴的生活作风而提出的疑问,并且充分表明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
青年时期的刘表没有仿效当时流行的隐居山林的清流作风,而是积极地投身仕途,被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属,很受何进的赏识,后来被升为北军中候,掌管禁军。初平元年(190年),原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杀死,何进向朝廷推荐了刘表担任荆州刺史,这也显示出何进对刘表的偏爱及对刘表的能力和才华的肯定。
2.平定荆州内外,成为一方霸主。
当时的荆州形势相当复杂。“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而刘表却是“单骑入宜城”。面对荆州混乱的局面,刘表显得从容镇定,沉着冷静,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迅速稳定了局势。首先,他争取了当地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蔡、蒯两大家族的信任和支持,并征求他们的建议。
当时蒯良、蒯越两兄弟都颇有才识名望,蒯越说“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又认为“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众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还建议刘表“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
蒯越的建议则是极富实干精神的,刘表采纳蒯越的谋略,“使(蒯)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袭取众多,或既授部曲”,一举歼灭了宗贼势力,后来他又平定了零陵、长沙等郡,扭转了荆州的混乱局面,刘表自己也晋升为荆州牧、镇南将军。
经过几年努力,刘表成为一个仅次于两袁兄弟的一股强大势力,“南收零、桂,北据汗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说到这里,谁还能说刘表是“虚有其表”呢?完完全全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实干家!
3.治理荆襄,出现太平景象。
刘表控制荆州以后,对于属地的管理也是励精图治,有条不紊,贡献良多,体现出一代能臣的本色,把荆州治理得有声有色,之前“人情好扰,加以四方震骇,寇贼相扇,处处糜沸”的荆州,变成了“万里肃清”的东汉后期最后一片乐土。
在对外问题上,刘表采取了拥兵自重的正确政策,尽量避免发生大的冲突,以免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在经济上,刘表有效利用了当地各大家族的势力,推行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荆州地区的百姓“大小咸悦而服之”。
对刘表的这种评价,莫说是在后汉军阀混战时期,就是在局面相对平静的三国鼎立时期,也是独一无二,是别人所无法得到的。
刘表“起立学校,博求儒术”,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政局稳定,各方人才纷纷从各地迁往荆州,人数数以千记,其中既有像水镜先生司马徽这样的名流,也有像徐庶、石广元等青年才俊,甚至还有后来大名鼎鼎的诸葛亮等。
试问,一个虚有其表之人能有如此辉煌的政绩吗?如此的“爱民养士,从容自保”,难道是一个虚名无实者所能做到的吗?可以这样说,刘表的确是一代能臣,他的有效管理让各路诸侯羡慕不已,对于其治理下的荆州都是垂涎欲滴。鲁肃就曾经对孙权这样评价荆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这也算是对刘表恰如其分的评价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