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对夏安克亲的说法也不那么确定了。
村民眼看着看夏二孩,一气买了十亩地,还跟着大舅哥一家学会了编帽子,日子比从前没从夏毛蛋家分出来还滋润。村子里谁的日子也不如夏二孩滋润,这夏安要是克人的话,夏二孩不早得克死了?
村子里有人开始跟夏二孩走动,也有胆小的人躲瘟神似的。夏二孩一家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不管外面怎么看,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就好。
唐家兄弟因此举,在夏家村和唐家村的名声非常好。夏安之所以没说这帽子是自己想出来的或是夏二孩想出来的,也是不想让自家太锋芒毕露。大舅妈李氏娘家是外地的,托说是大舅妈娘家传来的方法再适合不过。
她若想让爹爹留给好名声,以后多的是机会。现在做事还是稳妥一点比较好。跟房里正和唐里正搞好关系也是为了以后好办事。为以后做大生意准备。
没过多久,大宁这篇土地上到处都是防晒帽。当然这都是后话。
—
防晒帽的推广带着夏家村和唐家村的人挣了一点钱。村民们编织的防晒帽一作出来就被外地商人批发走了。
房里正越发喜欢往夏二孩家跑了。跟夏二孩家打交道既可以挣钱又可以留好名声。
这日,房里正来了夏安家一趟,跟夏安在书房里嘀嘀咕咕说了好一会,之后房里正又去了村子里的老秀才家。
没多久,夏家村的某个无人居住的屋子就改成了简陋的学院。夏家村村长挨家挨户上门游说夏家村的村民送适龄孩童去村子里读书。
先生的束脩由各家各户拿粮食或者蔬菜来换。有钱的给钱,没钱的给粮食,这也是夏安给出的主意。
她家今年开春从秋婶家逮了许多小鸡,这鸡都留给唐氏做月子吃的。这鸡吃粮食厉害。到时候先生的束脩吃不完,可以卖给他们家。
唐家兄弟多,夏安家再私下给先生二两银子一月的束脩。这样的条件让老秀才答应当教书先生了。
夏家村办学堂的事情惊动了附近好几个村子。这学院说办就办起来?大家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唐家村一下子送了三个小子去学堂的事情,更是让夏家村和唐家村的人念叨许久。
人们口中传说的对象,还有夏秋家,夏秋家是夏家村第一批去学堂的人。四个小子全去了学堂。虽说先生的束脩,有钱给钱,没钱拿粮食来换,可四个小子也得不少粮食呢。夏秋又在去年伤了腿,大家都佩服夏秋的勇气。
他们哪里知道,大街上火爆的防晒帽不仅有老唐家的分子,还有夏秋家的参与。秋婶带着小子们跟着夏安混,才不会差供孩子们去学堂的银子呢。
学堂在夏家村,唐家的四个小子为了方便学习,中午就到夏安家吃饭,晚上有的时候也会在夏安家歇息。
唐氏摸着圆溜溜的肚皮说:"还好当初听了安安的话,房子盖的大,不然你表哥他们来啊,都住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