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个小村落,约莫只有十来户人家,都是土石的墙壁,木头房顶,不见朱红彩漆,甚是简陋,却是个贫苦之地。
屋外有篱笆,有些整整齐齐,有些东倒西歪,看上去极为别扭。
众将心中一沉,院落之中没有枯枝烂叶,并非是个废弃的村落,数日之前该是还有人烟。如今空无一人,再加上空气中的血腥味,只怕这个村落不是善地。
不等李玄毅传令,钱义一挥手,喝道:“搜。”
十几户人家虽然稀稀落落,但搜查起来费不了多少工夫,还不到半刻光景,就有将士喊道:“在这里!”
李玄毅几人赶了过去,这是间比起别处宽大了许多的木屋,看着像是祠堂之类的建筑。木屋中没有桌椅,空荡荡的,除了满地的尸首和火把映照下脸色明暗不定的大齐将士。
先前扬声呼喊的将士见李落和钱义几将过来,沉声回道:“少主,地上一共三十八具尸首,二十二具男尸,一十六具女尸。”
说罢将士微微一顿,看了一眼李玄毅的脸色,低沉接道,“男子都被利器斩杀而死,刀口前重后轻,和南韩敌兵的马刀极为相似。女子,女子大多是受辱致死。”
李玄毅环目一扫,地上的尸体摆放的整整齐齐,是有人刻意收殓的尸身。
男子身上很少见一刀毙命,大多都是数刀,还有几具尸身几乎被鲜血包裹,似乎整个身子里的血都流了出来。
这般死法端是阴狠歹毒,便是这样一刀刀的割着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等到血流光了之后才死去。这已不是杀人,而是取乐。
女子的尸身更加凄惨,血迹斑斑,狼藉一片,让堂下诸将睚眦欲裂,只听见一声声压抑的呼吸。
最边上有一具女尸,身上披着一件儒衣,虽说只是寻常布料,不过和这些村民的服饰相差甚远。
李玄毅走了过去,掀起儒衣一看,猛然轻咳几声,抓着儒衣的手不由自主的轻颤了几下。
儒衣下的女尸已经死了有些时日了,大约是个二十上下的姑娘家,眼睛是闭着的,只是脸上的神情却极为悲愤,下边的嘴唇已经深深陷入牙齿之中,几乎将嘴唇咬成了两截,脸上透着一股青黑颜色,扭曲狰狞。
儒衣之下不着寸缕,布满了或长或短的血痕,青紫淤血此刻都已经开始发黑了,像一条条蚯蚓钻在女子的皮囊下。下身一片狼藉,双腿已经并不拢了,无力的苍白的弯曲着。
李玄毅轻咳几声,解下外衣披在女子尸身上,拿起这件与这个村落格格不入的儒衣,平声问道:“死了多久?”
“回少主,看尸斑的大小和尸体僵硬的程度大约有两三天了。有一件事有些古怪,虽说山里天寒的早,但这些尸体也该腐烂了。不过眼下这些尸身不但没有腐烂,而且也没有蚊虫撕咬,这就有些不合常理了。”
“少主,有人替他们收尸?”钱义看着李玄毅手中的儒衣问道。
“应该是。“李玄毅看了一眼手中儒衣,眉头微微一皱,到底是什么人为这些无辜惨死的村民收尸,而且看似行迹匆忙,来不及将这些尸身入土为安,只是搬到一处保存起来。
“把他们埋了吧。”
“是,少主。”众将士齐声领命,有挪动尸体的,亦有找寻一处地方挖土下葬的。行军在外,一切从简,也讲究不了太多俗礼,一张草席,几块木板遮掩,入土为安便好。
李玄毅和钱义也不曾闲着,一起收拾了收拾,诸事渐到尾声,两人走到一边静静的看着耸立在林间的一座座土堆墓穴。
“少主,看来是南韩残兵跑进林山县了。”
李玄毅嗯了一声,看了看夜色中无边无际的山林,叹道:“这些南韩兵将逃到山外我并不在意,只怕他们躲在山中不出去,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可就真的为祸一方了。”
钱义眉头紧锁,有心杀贼,只可惜林海茫茫,无处可寻。
这时,一名将士快步走了过来,手中拿着一物,一礼道:“少主,属下安葬这些乡民尸首的时候从一具死尸身上掉下来一样东西,请少主过目。”
李玄毅扫了一眼,轻轻咦了一声,愕然说道:“避尘珠?”
“避尘。。。”钱义和这名将士面面相觑,不知道避尘珠是个什么玩意。
拿在将士手中被李玄毅称之为避尘珠的物件看上去有一个核桃大小,灰蒙蒙的,丝毫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唯一值得一观的也就是圆润了些,很不起眼。
刚才要不是在搬动尸体的时候珠子滚了下来碰到了将士的手,入手很是冰凉,但没有寒气,多半会被众将当成个土块石子,一同埋进土中。
“这个东西,倒是不常见。”李玄毅沉吟数息,见钱义和营中将士一脸茫然,和声解惑道,”此物名为避尘珠,实则是一种罕见的巨蛛内丹。此蛛名为五彩蛛,多栖息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之中,不会结网,扑咬捕食,性情凶猛,以飞鸟游鱼和小些的走兽为食,伴水而居,有剧毒,出没之时常常伴有瘴毒,歹毒非常。据传闻此蛛最大的有盆口大小,背腹五彩斑斓,其名便是由此而得。成活百年以上的五彩蛛会在体内孕育出一颗内丹,虽说此蛛剧毒,但五彩蛛的内丹不但没有毒,反而有避毒之效,有富贵人家在屋中放置一颗避尘珠,方圆数丈之内虫蚁绝迹,端可称得上是一件奇物。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些乡民的尸体才不会被虫蚁撕咬,保存完好。”
“还有这等奇物。”钱义惊讶的看着将士手中其貌不扬的灰色珠子,咋舌说道,“那该叫避毒珠才对。”
“此珠可以驱虫,该是内丹之中还有五彩蛛的凶性残留,虫蚁不近。不过除此之外,此珠还有保护尸身不坏的奇效,多见于王侯将相的陵墓之中,没有虫蚁侵扰,自然不会落尘,且可保尸身样貌一如生前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