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胜走后不久,妙妃门中的另一位执事长老巡查到此,当被问及郁情长老的消息时,妙妃按李胜的要求,如实禀告这位执事长老。李胜不怕被姹女门中寻仇,却不愿妙妃因此而被门中责罚,若是宫中少了妙妃这一奥援,他担心小环宫中无人相助,将来受欺负。
妙妃将焦点转移到李胜身上,那执事长老得知郁情可能已经陨落在李胜手中,立即带着信息返回姹女门,妙妃因此而安然无事,李胜却不知此后又增加了诸多烦恼!
李胜离开沙罗国京城,又继续在中央大陆四处游历,经过数年的游历之后,他体内的丹毒已经全部清除,这时他准备寻一处灵气充溢的地方潜心修行,以争取能将本尊的修为提升到筑基后期。
一路寻访各处名山大川和深谷幽境,一日,李胜来到一处幽静的山中,山道两旁风光秀丽,枝叶翠绿,一派喜人景象。来到山顶看到一处道观,虽然这里灵气稀薄,但胜在清幽引人,无意中牵动了李胜的游兴,于是李胜走进这间香火并不如何鼎胜的凡俗道观中浏览。一路走来,观中稀稀落落的几个香客和道士自行其事,倒也显得井井有条,自在中彰显出一种不落尘俗的雅气。
来到观后,这里有一处断崖,崖颠一块平滑的巨岩,岩上立了一座小小的六角亭。亭中有一张石桌和两张石凳,云雾缭绕间隐隐有一个人影在亭中独坐。李胜暗感这亭中人懂得享受这出尘的韵味,于是迈步走向那六角亭。
走到亭边,先向那亭中独坐的道装人影合揖道:“打扰道长清修,还请道长海涵。”
亭中人淡然说道:“贫道长年在此独坐,难得有一尊客驾临,原是一件幸事!”
李胜走那亭中,也不再与那道人多礼,自顾自坐在石桌旁的另一张石凳上,抬眼四望,刚才他身在云雾之外,只觉得这亭中云遮雾罩,坐于此亭中有种出尘脱俗之感。此刻已身在云雾之中,方才发现这云雾中看外界,角度不同,观感也同样不同。隐隐有立于天际而俯览天下人间之感。顿时觉得心胸一畅,这数十年来心中所积的郁气,也点点滴滴化为乌有。
李胜有了此番感受,忍不住叹道:“古人云,登东山而小天下,临沧海而忘江河,今日在此一坐,古人诚不欺我啊!”
那道人听闻李胜的这番话,轻笑道:“人举头望天,言天之大;吾低头看地,言地之广;尊客以为如何?”
李胜听这道人话中隐有玄机,幼时与尊师的辩兴忽起,接道:“人举头望天,因人立于地,是而眼中有天;道长低头看地,因道长立于天,故而眼中有地……”
说到这里,李胜突然心中一动,问道:“道长立意高远,竟有自比长天,俯览大地之意,竟似有超凡脱俗之心,莫非是神仙中人?”
那道人闻之,顿时抬起头来哈哈大笑,转过脸来对李胜问道:“尊客言我是神仙中人,不知何谓神仙?”
李胜见了这道人相貌清奇,虽然须发皆白,但肌肤光滑,而如童子,心中一惊,暗道:好相貌!
闻得道人相问,想了想才答道:“腾云驾雾,瞬息千里,举手投足,山崩地裂,是谓神仙中人!”
道人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算!”
李胜惊讶这道人的眼界如此之高,暗用神识查探,却发现这道人一如凡人般身无半点修为,只是身清体健,经脉较常人更为通畅而已,于是又说道:“身如不动山,心如沧海阔,寿比天地,生机绵绵,是为神仙?”
道人还是笑着摇了摇头,又说道:“不算!”
李胜暗感震惊,这样都不算,那什么是神仙?当下合揖一礼道:“还请道长指点!”
道人轻声言道:“身似天地无限,心如月明中天,五行不属、阴阳不归、轮回不入、道之所终,是为神仙!”
李胜隐隐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于是问道:“道之所终,何解?”
道人想了想才答道:“道者,一切至理;道之所终,即一切理的尽头。”
李胜听到这儿,突然间有了一种将要揭开眼前一层朦胧薄纱的感觉,紧接着又问:“道,若是一切至理,当从何处寻?”
道人沉吟了一会儿,才答道:“道……在心中,当向心中寻!”
“问心?”李胜感觉那层薄纱即将被揭开,急忙追问。
“问心!”道人一声长叹,答道。
“问本心?”李胜再次追问。
“问本心!”道人再答。
李胜若有所悟,陷入了沉思。待他从沉思中醒来,再看亭中,哪儿还有道人的身影?李胜不知这道人姓氏名谁,但与其一番对答,却让他对修行的方向有了极深的体悟。虽然道人已经离去,李胜还是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向道人曾经坐过的石凳拜了三拜,他这是把这个不知姓名的道人当成指点他修行的师傅来看待,对其行了师者礼。
接下来,李胜就在这亭中坐了三天,一动不动的静思与道人的一番对答。问心?!问本心?道在心!
虽然这番对答很简略,但其中的寓意深长,李胜在这三天里细细体会对答中的每一个字和词,然后又将其串在一起,就这样又在亭中一动不动的坐了一个月,直到忽然有一天,他觉得已经再无法深入的去体会之后,这才走出亭来,临走时又对着亭子拜了三拜,这才下山而去。他也没再到道观中去寻问那道人的来历,因为他总觉得,如这道人般问心有成的人,即使身无半点修为和灵气,但仅只这番对天地至理,对道的明悟,已经远远超过许多修为有成的修士。
自那山顶亭中一番对答,李胜只觉得自身念头通达,整个心神如经历一次洗涤,虽然修为还是筑基中期的修为,但感觉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有了一番不一样的变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