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年幼,精神头并不是很足。走个过场一般的在周老太君的灵前磕几个头,烧些纸元宝,便被身子伺候的婆子们带下去了。
而大人们却是不能够的,忍着悲痛,打起精神,将老太君的丧礼办的妥妥帖帖。
世人皆道这位老封君,活着的时候享尽荣华富贵,死后又极尽哀荣。真真是不枉到人世间走一遭。
然而这背后的各种艰辛,却不能为外人道也。
贺兰宜神情木然的跪在灵前,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烧纸元宝的动作。
她父母缘薄,从不曾想过这世上还有这样一位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外祖母。
认祖归宗之后,在她跟前承欢膝下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而今天人永隔,贺兰宜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祭奠她老人家。
霍延庭心知劝她不动,也不再言语,只在一旁静静守着。
“阿琛,曾祖母睡着了吗?”
听着隔院传来的哀乐,霍明华压低了声音,悄悄问一旁的元明琛。
都说小孩子魂轻得很,因此在外边祭拜之后,周夫人便把孩子们拘在一块,不让他们乱走动。
霍明华年纪小,一些生死之事似懂非懂,觉得她的阿琛比她还要年长几岁,本着不耻下问的精神,做起一个好奇宝宝。
“不是,母亲说曾祖母到天上做神仙儿去了。”
元明琛挠了挠脑袋,其实他也不是很懂,为什么曾祖母要一个人去天上做神仙。但是在华妹妹面前,他怎么能说自己不懂?
“阿姐,我害怕。”
霍明殊觉得这周围的气氛很是压抑,让他感到了一丝丝的不舒服。忍不住的朝霍明华身边靠近。希望能够得到一点安全感。
“阿弟莫怕,有我在呢!”
霍明华十分仗义的对自己的胞弟说道。其实她也觉得有一点点不舒服。
但是......
眼角偷偷的瞄了身边的阿琛,有他在,好像又觉得心安了一些。
元明琛觉察到他家华妹妹的目光,小小的腰板下意识的挺直了。
华妹妹瞧,你的阿琛能保护你!
霍明华解读到他的意思,突然就笑了。把元明琛弄得怪不好意思的。
丧事热热闹闹的办了七天,才将老太君入土为安。
因为是在丧期,接下来的时间里,几家姻亲府邸都挂了白,就连除夕都没有大办。
周皇后受不了母亲去世的打击,本来先前就不太好的身子,年后变得越发严重。
宣和帝气急败坏的怒斥了好几波太医,始终没有能够将周皇后治好。
就连贺兰宜,都被请进宫里好几回,才勉强将周皇后的病情稳住了。
“陛下,姨母的病乃是心病,外祖母过世对姨母打击甚大,眼下只能慢慢用药物调养着。”
贺兰宜给周皇后把了脉象,又翻了以往太医们的脉案,调整着给周皇后的药方。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周皇后自己要想开了,好心情就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交代了几句之后,贺兰宜便出了宫。吩咐了去济阳王府。
自外祖母过世之后,她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再加上要进宫为周皇后看病。
她都没有多少时间陪着自己的一双儿女。最近家里头的小姑娘已经念叨好几回了。
因为体贴的元明琛让母亲上门来说,姨母事务繁忙,请华妹妹和小殊去济阳王府玩几天。
霍明华有很久没有看到母亲了。
而今给周皇后也看了差不多了,手里头得了空,自然是要去接一双儿女回家的。
“母亲,你可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姨母的女儿呢。”
霍明华撅着个粉嘟嘟的小嘴抱怨道,心里想着,要是下次母亲还把她丢在阿琛家里,她就不理母亲了。
贺兰宜前脚刚踏进济阳王府的门槛,原以为自己的儿女会迫不及待的迎上来。
不说有多想她,好歹来个爱的抱抱好不啦?结果闺女生气了,儿子好像也不太高兴的样子?
“怎么了?谁给我们家郡主气受了?”
贺兰宜见她这幅模样,哪里不知道又是被元明琛逼着吃胡萝卜了。
但是她还是喜欢明知故问,逗弄小女儿。霍明殊也跟上来对着母亲哼哼。
他不要待着济阳王府,要不要和元明琛这个魔王呆在一起。
在闺女即将炸毛的时候,贺兰宜便一手牵着一个,与莫琪告辞回家了。
“母亲,我下次再也不要去找阿琛玩了,都说了我不喜欢吃胡萝卜,他还整天变着法子让我吃。”
马车上,霍明华开启炮轰元明琛的模式,一旁的小萝卜头霍明殊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小脑袋。
真是太可怕了,元大哥真是一个大魔头!
然而霍明殊想要躲开元明琛的愿望,在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终究是落了空。
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小家伙独自坐在花园里,望着天空喃喃自语。元明琛这个大魔王,真是太讨厌了。
宣和帝经过了三个月的熟思熟虑,终于决定要带着周皇后出门去散散心,以便宽慰她丧母的难过心情。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朝上,他给大臣们放了一个深水炸弹。
太子监国!
“诸位爱卿,太子今后就多拜托诸位了。”
带着一颗上朝听宣和帝唠嗑,做个咸鱼的心,文武百官一如既往的准备做个合格的倾听者。
谁着听到宣和帝下的圣旨,差点没原地去世。西炎那边夺嫡正火热,咱们大楚这边上到皇帝,下到大臣,都这样咸鱼,不太好吧。
陛下您什么意思?
要做甩手掌柜了?那咱们可不可以也撂挑子不干了?
“臣以为,陛下正当壮年,太子监国不妥。”
大楚在您的治理下正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呢。陛下,您莫走。
“朕意已决,诸位爱卿无需多言。”
朕先走了,你们加油啊,朕看好你们哦。
于是在宣布太子监国的第二天,宣和帝迫不及待的把元景扬丢到了朝廷之中,自个带着媳妇出宫逍遥去了。
所幸元景扬并不是无能之辈,也常跟着宣和帝一起上朝议事。
因此上手也快,并没有出什么大差错。
只是今天呈上来的奏折,让他犯了难,左思右想都举棋不定,最后只好宣霍延庭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