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日下午,杨清刚在宅中好好补了个觉,又在婢女的服侍下美美地吃了一顿午饭,便决定前往内城金吾卫营房,看看有什么事做。
谁料得才出门,就见烟尘滚滚,一队又一队的骑兵穿过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似乎正在往西边集合。
正好隔壁就是朱三家,想来他应该知道一些风声。
“哦,你说那些马军啊,太尉权知六军,令将军韩旻为泾原军马军都指挥使,率马军三千前往奉天迎驾。”
“哦?陛下已经到奉天了?”
“嗯,队伍里有俺们的探子,用了点秘法传出来的,推算下来,陛下应该是一个时辰前到的奉天。”
“一晚上加半个白日出逃八十里,想必诸位宰辅十分幸苦吧?”
“嗯,据说前往奉天是姜公辅的提议。这个人很是难缠,如果不是他的话,陛下多半已经到了凤翔,到时候不过费太尉一封书信,凤翔的范阳兵就会把陛下迎送回京师。欸?你那宅子不就是姜公辅的么?据说是姜公辅在逃出长安时曾向陛下进言,要斩杀太尉,以绝后患,太尉深恨之,据说今天在殿上还放言说:国家至此,皆宰辅大臣以直邀名,离间天子与节度。但诸官皆可赦,独不赦姜公辅!”
杨清不由腹诽道:这就有点过分了,当初力主削藩的是杨炎,想尽办法搜刮财富的是卢杞、赵赞一党,和人家姜公辅有什么关系?还不是因为姜公辅曾经建言要杀你吗?杨清隐隐觉得,他之前的感觉是对的,朱泚可远没有表面看上去的仁厚。不过直接把姜公辅的宅邸赏给我……这不就是个烫手山芋吗!要是没有什么表示,朱泚恐怕不会继续信任我,要是做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情,等到半年之后朱泚败亡,自己必定会被清算。
杨清这次是彻底郁闷了,想来朱三特意和他提这一茬就是为了提醒他。
“姜公辅是个能人。”杨清还能怎么说呢?只好苦笑着回答。
朱三闻言,摇了摇头,“可惜了,陛下自即位以来,刻薄寡恩之名传遍内外,又有奸臣卢杞当道,陛下也许会信任他一年,但是之后呢?似姜公辅这般忠直之士,可惜未生在贞观朝啊!”
杨清也有同感。
不说别的,在李适手底下干事,实在是太过提心吊胆。
就比如当年的刘晏与杨炎之争。杨炎提出两税法以代替租庸调,成功从刘晏手中夺权,又谗言刘晏曾劝代宗废黜当时还是太子的李适,欲立韩王迥为太子,刘晏于是被左迁为忠州刺史,于建中元年七月被杀。然后建中二年七月,杨炎罢,左迁崖州司马,同年十二月于驿站被赐死。从刘晏左迁赐死到杨炎左迁赐死,中间的时间不过一年零五个月。这其中自然有杨炎本身骄横擅权,又对其子管教无方的缘故,但何必赐死呢?德宗之刻薄寡恩可见一斑。
更何况姜公辅说话太过耿直,得罪的人可不止卢杞一个,就连李适,恐怕也少不得被他怼得哑口无言的时候,这样的人恐怕能宰执一时,却终究逃不过事后清算。
“噫!泾卒总共五千之数,马军不过一千,太尉怎凑出的三千马军?”这倒是杨清更为关心的一点,毕竟一厢一千二百五十人,这只是一个起点,若是想在这个年代好好活下去,怎么着手里得握有一军才行。而兵源就是杨清现在最为头疼的一点,虽然粮草甲械也很重要,但是如果连兵都招不到,其他一切都是白干。
朱三轻笑道:“这有什么好惊讶的,长安又非没有兵马,府兵虽然败落了,但十二卫多少还有些老底子,每个卫拉出数百上千人不是问题,尤其是金吾卫,武侯众多,有巡视街坊之职,可惜这些人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货色,对付城中泼皮还行,对付虎狼一般的泾卒就不行了。况且泾原儿郎多在边地长大,虽然不至于个个弓马娴熟,但是挑一挑凑一凑,三千马军还是能凑满的。”
“所以,三郎的意思是让某征召原金吾卫武侯还营?”
“嗯,不用二郎征召,这些人想混口饭吃,则必来金吾卫衙门报道。武侯不可大用,但是巡视街坊,配上俺手里的不良人完全足够。这样你也可以把俺们那一厢兵马摘出来好好操练,你莫不以为金吾卫便不用上战场?太尉还说了,让我带不良人征发城内闾左交给你扩军呢!”
杨清点了点头,深以为然。他所收拢的那一厢军马或许在朱泚看来已是精兵,但在杨清眼里能打硬仗的也就是焦大手里的一营老卒。倒也不是说杨清要求太高,而是依照大部分边军武将的看法,一群精壮配以甲械就可成军,再打两场仗见见血,就是精兵。
但是老卒也有老卒的问题,虽然有些老卒感念杨清把他们从军中杂役重新提为了正卒,但大部分老卒都是心高气傲的,就连原来的官长都降服不住,杨清这个还未及冠,原先不过是一个小小“十将”的家伙,如何能号令得动他们?别说是杨清了,就连焦大都力有不逮,这还是那些老卒看在焦大资历够老的份上,留了情面。实际上在肃清大明宫的时候,杨清就看见许多老卒或趁人不备,或明目张胆地盗取宫中财物及杀死乱兵身上的赃物,但是杨清也不敢对这群老兵开刀,若是一个两个还好,整整一营武装到牙齿的老兵,实在惹不得。
而其余三个营的问题就更大了,以杨清的眼光来看,这些士卒原本就不算是精锐,作战只凭血勇,也难怪,冲在前面的都是选锋,等选锋破开口子,他们只要跟着冲就行。而问题更大的是,这三个营中正儿八经的泾原军正卒还不多,大部分都是军士子弟组成的民夫,这些人大多自小勤练武艺,但是奈何没有接受过任何纪律训练,杨清完全可以想象到他们将来上了战场后,一拥而上,一拥而下的样子,实在令人头疼。
但是有了那些原先的金吾卫武侯就好办了,反正巡城的事交给他们,还能从其中择取精装填充自己的部队,而自己这支东拼西凑的部队,则只要负责天天往死里操练就行。
只是……
“额,三郎,你可知晓,若是金吾卫尚有主官……”
“此事无碍,大局未定之前,这些高级将校,即使他们还在长安,也必不会站出来的。都是人精一般的,谁也不是傻子。就算有傻子,难道俺们手下那一千多人拿的是草叉吗?”
“但是,我还忧心军饷粮草啊!”
“军饷倒是暂且不必担心,昨夜节帅及时控制住了左藏与大盈库,其中财物无数,光上好的绢帛就有三四万匹,虽有被乱兵所得,终究不过百之一二。若不考虑粮草,三四万军半年之用是够了。”
“怎会这么多?”
“还不是亏了当年杨侍郎之策,所谓量出置入,是矣!”
闻言,杨清惊呆了,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赋税能这么收!所谓量出置入,就是按照实际的开支确定税收,那朝廷花得钱多,税率就高,花的钱少,税率就低……
那么各衙门为了下一年还能拿到这么多经费,就会拼命花钱,而且山东兵乱,确实有花钱的理由,所以……所以到最后全都便宜了朱泚。
不过连年征战,其实左藏库也是空空,昨日德宗使人犒军的二十车布帛已是左藏库最后的结余了。但是大盈库属于内帑,自杨炎改革两税后,将内帑与左藏库严格区分,内帑只供给皇室开支……不是所有朝代打仗都要像明末一样,从内帑掏钱的……
“军饷的事我能在太尉面前说上话,多求点来就是,但是粮草实在是不够,能足额发放便是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