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落凤坡(二)
离开青山镇时,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在这绵绵细雨中,众人来到青山湖畔。
和后世人工开凿的青山湖不同,唐朝时期的青山湖并不大,最多只能算是一个稍大的水潭,因而当地人又将其称作汇锦潭。站在湖边的一个凉亭附近,海无影等人向远处望去,只见青山合抱,群峰延绵,当真是山清水秀,偶尔泛起的云雾缭绕其间,更是增添了一份清幽,一份魅力,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江南风光,果然处处胜景。”
“襄儿,又在感叹了?”
“是啊,唐大哥,我在想,无论是世俗之人,还是隐士高人,当他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是不是都会为之心动昵?”
“应该都会的,虽说人类是万物之灵,但和大自然相比,却还是过于渺小。”说到这里,海无影下意识地看向陈抟,见其双眼迷糊,脸上依旧是波澜不惊之色,暗自想到,帝王谷中那些所谓的“半仙”昵?他们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世界?
思忖之间,听孟忆襄继续言道:“江南景色,婉约清秀,风光旖旎,唐大哥何不赋诗一首,以作纪念?”
“也好。”海无影想了想,搬出了清朝临安一位郭姓县令的诗,念道,“崒律空亭瞰钓矾,锦鳞游泳兴遄飞。青山影撼洋洋势,碧沼光浮跃跃机。”
孟忆襄重复了一遍,似乎想到什么:“这首诗倒是十分贴近此处的风景,不过,不过呢,唐大哥,我发现你的诗词大作虽然都是上乘之作,但似乎在不同的时期,你的作品风格却是迥异,要不是我认识你的话,我一定会认为,这些诗词是两、三个不同的人所做。”
“当然不同了,都是抄袭来的,而且那些作者的地位、经历均自不同,就连时代也是不同。”海无影暗自笑道,只是已经变得很厚的脸皮毫不改色,一本正经道,“襄儿,或许是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心境吧。”
孟忆襄轻轻地“嗯”了一声:“说得也是。”
绕着青山湖畔慢慢地行走了一会,众人便跨上坐骑,沿着官道西行。
没行多久,就见探路的舒箴瀚带着两名亲随折返回来。
“奇怪,自从离开长安后,舒老爷子一直在前面开道,还从未在途中返回过。”海无影嘀咕了一句,问道,“老爷子,何事?”
“公子,离此十里左右的官道附近,属下又发现一支军队,从旗号上看,乃是江南道游击将军阮结的队伍,也就是青山镇以东的那支队伍,人数约为五百。”
“有可疑之处吗?”
“这倒没有,他们似乎在训练。”
一旁的董昌突然问道:“老爷子,那里是不是有座很大的亭榭,叫,叫什么‘落凤亭’?亭子旁边还有一间颇具规模的杂货店,稍远处则是一排简易的建筑。”
舒箴瀚点点头道:“董先生,我正好要问您,在那里出现军队是否正常?”
“舒老爷子,我知道那里。”董昌又对海无影道,“公子,那是我江南道军队练兵的场所之一,特别是骑军,经常在那里训练,当属正常行为。”
“好,既然是日常行为,那就无妨,我们继续前进。”
舒箴瀚道了声“是”,便跃上了坐骑。就在他准备出发时,耳边却传来一阵声音,舒箴瀚听得出,这是陈抟在以传音秘法告诉他:“为防万一,让你所带之护卫尽量全都靠近落凤亭,速去。”
略感诧异之下,舒箴瀚稍微停顿了一会,便立即打马而去。
作为海无影真正的贴身亲卫,陈抟时刻保持着和舒箴瀚的联系,每到一处宿营地,也都会和老爷子商议好次日的行程路线,以做到万无一失。对于沿路的一些毛贼,舒箴瀚等人自可打发,但遇到军队,却还是第一次,尽管是属于江南道的军队。
五百人的队伍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陈抟说过,即便是在千军万马之中,也可护得海无影的安全,但这一次却有二十余人,虽说其中有杨会、李顺节等高手,但也有孟忆襄、董昌、刘汾等不善武功的文人,这几人中,随便哪一个出事,都是巨大的损失。
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总不会有错吧。
目送舒箴瀚离去,陈抟对董昌道:“对了,董先生,您是否认识这个游击将军阮结?”
“认识,但不是很熟。阮结本是钱将军的亲卫,因战功升至将军,并出任润州制置使,后因处理战俘不当,导致降卒作乱,被钱将军降级,随后调回杭州,在守备府担任游击将军,负责杭州城外的安保。”
“原来如此。”陈抟点点头暗自想到,看来此人乃是钱缪的亲信,应当没有问题。
“细雨凉爽,正好赶路,各位,我们也出发吧。”随着海无影一声令下,众人径直向西而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