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下旬。
太原城外。
少量的宋军前锋部队驱赶着数量众多的民夫们,开始在距离太原城两三百步开外的地方平整土地,开挖沟渠,修建攻城阵地。
这个距离,已经远远超出了弓箭的射程范围,就连床弩这种大杀器在这么远的距离下都失去了绝大部分的威力和准头。
加之城中主要的机动力量大多都覆没在了之前城外的那一战之中,守城将领郑进为了稳妥起见,也不敢再派人出城袭扰。
所以,太原城上的士兵们几乎就是眼睁睁的看着城外的攻城阵地被一点点的修建了起来。
那一天天渐渐成型的阵地,就像是一块不断加码的巨石,稳稳地压在了守城士兵们的心口上。
除了修建攻城阵地之外,宋军还每天夜晚都派出骑兵围绕着太原城奔行呼喊。
说的都是些北汉坚持不了多久,再负隅顽抗便是城破人亡的下场,还不如尽早归降之类的诛心之言。
劝降就劝降吧,偏偏那些宋军骑兵们一个个还都拖着锣鼓之类的东西,一路跑一路“叮叮咣咣”的大敲特敲。
吵的城墙边上一圈的兵丁和百姓们都没法睡觉了。
接连几天下来,那些守城士兵们几乎个个都是顶着厚厚的黑眼圈在城墙上站岗。
经常是一个人打个哈欠,就会沿着城墙一路传播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面对这种疲兵之计,缺乏足够机动力量反制的郑进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的安排人员的轮换,以及给守城士兵们寻找一些相对远离城墙的休息场所。
可以说是十分的被动。
终于,在这一天清早的时候,太原城东面的宋军行营里,传出了大动静。
站在城门楼上的郑进远眺着那一边营地里密密麻麻的人影,聆听着那即便隔了几里地,却依旧震撼人心的呼喊浪潮。
他知道,宋军要开始攻城了。
果然,没过多久,宋军行营就洞开大门,大批的前锋骑兵们鱼贯而出,直奔太原城。
随后出来的,便是那一杆在营地里最为醒目的,艳红色的“宋”字大旗。
猎猎旌旗下的,是赵匡胤那威风凛凛的天子车驾。
在车驾上的,除了驾车的赵德昭以外,还有一个特别的身影。
那是一身白袍的刘继业。
说实话,赵德昭当初抓刘继业的活口,纯粹是觉得这家伙应该是个人才,所以手下留情了。
可等到他回了大营,从那些将领以及赵匡胤的口中得知了许多关于刘继业的消息以后,赵德昭才知道自己抓到的人是谁。
刘继业,本姓杨,和府州折家是姻亲,取了折家的女儿。
没错这个刘继业就是杨业,杨家将的那个杨业。
只不过现在的他还是北汉的将领,因为深得刘钧喜爱,故而赐姓刘罢了。
搞清楚这件事的赵德昭有些懵比,他看了看一身狼狈的刘继业,又看了看没事人一样的荆嗣。
说好的杨无敌呢?
虽说杨业碰上自己这个外挂算是倒了血霉,可他之前和荆嗣的交手明显是落了下风的。
赵德昭都可以说是捡漏,收割残血的人头狗。
历史上这么有名的杨无敌,怎么连这个没怎么听说过的荆嗣都干不过?
于是赵德昭有专门去查了查荆嗣的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靠,这个荆嗣才是无敌好嘛?
从赵德昭查到的资料,以及其他宋军将领们透露出的口风来看,这个荆嗣简直就勐的不像人。
什么弓马过人,熟读兵书,手格百人之类的例行成就荆嗣都刷满了,无需多说。
而荆嗣目前为止最惊人的成绩便是:
不败!
没错,就是字面意思,不败。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荆嗣可以说是从无败绩,最惨也都能打个平手或是全身而退的那种。
在这种战乱纷争的年代里,一个武将能保持常胜不败,简直匪夷所思。
搞清楚状况的赵德昭就更不解了。
为啥一个这么牛逼哄哄的武将,却好像都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多少记载。
以至于自己在后世都没听说过?
只可惜这些疑惑赵德昭不能和任何人分享,他也就只能将它们压在心底了。
搞清了荆嗣是个多么牛逼的人才之后,赵德昭便开始有意的和荆嗣亲近起来。
武夫的友谊总是很简单直爽,赵德昭在和荆嗣较量过几次以后,双方的关系明显熟捻了起来。
其中还包括了党进这个每次都会当观众负责喊“六六六”的咸鱼。
话说会刘继业身上。
赵匡胤这一次之所以要把刘继业带在身边,一方面是出于刘继业折家女婿的身份考虑。
毕竟折府军作为大宋的西北重镇,对于大宋的国防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赵匡胤必须要体量折家人的情绪。
如果说是战场上,刀剑无眼的杀了就算了。
可既然现在是生擒了对方,自然是不能苛待的。
再一个,赵匡胤也是想要借刘继业,给太原城里的北汉君臣们一个信号:
只要你们投降,我便会善待你们的。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太原城有多难打,作为曾追随过郭威、柴荣两代人的赵匡胤可是清楚得很。
强行攻城不是不可以,但那样肯定也会给大宋带来巨大的伤亡。
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的。
果然,当赵匡胤那醒目的车驾开到太原城下的时候,守城的将士们很快就注意到了刘继业的存在。
刘继业很想说上几句话,可是当看了看身旁的赵匡胤,以及前面的赵德昭以后,脑海中不由得回想起昨夜赵匡胤与自己的交谈。
犹豫挣扎了许久以后,刘继业终于是保持着沉默,如同泥偶般站在赵匡胤身边。
一动不动。
然而,光是这一副情景,就足以让城墙上的守军们浮想联翩了。
就在许多人的目光都被刘继业所吸引的时候,宋军那庞大的行军队伍开始在太原城外渐渐展开了。
除却那密密麻麻的数万军队之外,还有近百辆体型庞大的车辆也被缓缓的推到了距离城墙约两百步的位置。
一开始,郑进还以为这些只是寻常的攻城车罢了。
可是,随着一群匠人在那些大车上面鼓捣一番之后,郑进的目光便被那些大家伙给吸引住了。
只见那些庞大的,如移动屋舍一般的大车在匠人的指挥和士兵的协调下逐渐展开,最后变成了一个占地数十方,高度足有三丈多的庞然大物。
彻底展开后的大家伙在众多民夫们的推动下,一步步的抵近到了距离城墙约一百步的位置。
那并排的百余个巨大构造体,简直如同是在太原城那高大的城墙外又圈起了一层围墙一般。
很快,战场上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这些亮眼的大家伙给吸引住了。
哪怕是赵匡胤,也不例外。
配重投石机。
这个堪称是投石机的最强之作,被赵德昭给提前弄了出来。
这东西,早在赵德昭还没去蜀地的时候就已经在琢磨了。
毕竟相较于火炮之类科技含量较高且工艺复杂的武器而言,投石机实在是简单的太多了。
而像是配重投石机这东西,赵德昭以前玩即时战略游戏的时候就见过。
熟悉原理的情况下,要想把这东西复制出来,简直不要太简单。
所以赵德昭没花费多久的时间,就让那些木匠们给自己做出了几个等比例的模型出来。
以及连带着的设计图纸。
之前在北地的时候,赵德昭就让人按照图纸做了一批小号的配重投石机送给了燕颇。
也正是靠着这一批性能优越的投石机,燕颇才能一举打退了萧干的进攻。
而赵德昭也知道,依着赵匡胤的性子,这东西肯定也是瞒不过他的,于是赵德昭也将配重投石机的图纸和大概原理向赵匡胤解释过。
简单的实验过后,赵匡胤就知道了这东西的犀利之处。
于是他很快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扩大起了赵德昭留下的那个木匠学堂。
现在,就是检验这一批木匠的成绩的时候了。
赵匡胤的目光紧紧的盯着那一排的投石机。
相比于以前的砲车,这几台投石机实在是大的有些过分了。
作为皇帝,他想要造的投石机,自然是越大越好,哪怕投入大一些也无所谓。
所以,这些投石机上的主要木料都是从蜀地运来的上好木料,每一个投石机的成本都堪比一支百人骑兵的装备。
虽然这也造成了投石机的转移和拆装变得更加的麻烦,没办法如同燕颇手里的那些那么机动灵活。
但是,这样的代价完全是值得的。
当赵匡胤看着那些组装好的巨型投石机开始装填石弹,准备校射的时候。
即便以他的涵养,也是不由自主的开始紧张了起来。
“嘿哟,嘿哟,嘿哟…”
每台投石机下面都有几十名兵丁民夫之类的壮汉,他们喊着号子,缓缓地将那根高高竖起的摆臂给拉了下来。
直至扣在了地上。
旁边,早已准备好的装填手将各种不同材质的弹丸给放进了摆臂顶端的网兜里面。
里面有百多斤的大石,也有碎土碎石,陶罐瓦缸之类的杂物。
城墙上,看着那些蓄势待发的投石机,郑进的脑门上不由得冒出了些许的冷汗。
但他依旧镇静得制止了手下想要用床弩攻击的行为。
郑进想要知道,城外的这些巨兽到底有着何等的威力。
这样自己才能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放!”
“放!”
“放!”
因为队形过长,所以在发射命令下达之后,众多投石机的射击时间依旧是有些参差不齐的。
然而,效果却是明显的。
看着那一大片被各种弹丸洗礼过的城墙,无论是攻城的宋军还是守城的北汉军队。
俱是内心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