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的一天。
一支略显杂乱的车马队伍伴着晨曦,出现在了开封城的西面。
这支队伍里面多是些精干的汉子们,也有几名成熟稳重的老人家。从他们打出的旗号来看,应当是一支押镖的商队。
这年头出门在外的,都喜欢结伴而行,路上好有个照应什么的。所以还有一些明显看着就不是一起的路人也跟在商队的后面,让整个队伍看着声势不小的样子。
于是这支队伍很快就被守城的禁军们给注意到了, 老远的就有几名骑士打马上前将他们给拦了下来。
“你们是什么人?”
队伍里一个看着挺伶俐的男子上前拱手道:
“几位军爷好,我们是蜀地来的客商,至于后面那些都是同路的旅人,这是我们的行文。”
“蜀地来的?”
几名骑士略带惊讶的接过了行文,边查验边问道:
“不是说蜀地那边乱的厉害吗?你们还能做生意?”
那人回答道:
“乱的都是锦城府那一片,我们这些人都是汉中的,那边可没乱过,我们可都是良民。”
“哦,都把户籍路引准备好吧。”
骑士检查了行文, 又大概翻了翻马车上的东西,发现只是一些茶叶、锦帛、香料之类的货物之后,顺手拿了一点之后便让开了去往城门的道路。
那名答话的男子见状丝毫不气恼,反倒是笑着又塞了一些铜钱给到带头的骑士手中。
等到那名骑士收下之后,男子才开口问道:
“军爷,小的叫刘祖辉,第一次来开封城做生意,也摸不着什么门路,不知道军爷能不能透点风,让我知道该去哪座庙,拜哪个神?”
骑士看着刘祖辉这么上道,也没遮掩,开口道:
“你这外乡人在开封城里做生意, 第一个要去拜的那必须是复兴社, 只要那边关系走通了,那就万事大吉。”
刘祖辉略感惊讶,要知道他虽然才开始接管家里的商队没多久,但也是听家里长辈们说过的,在异地他乡做生意,黑白两道,大大小小要打点的多了去了,故而他才投石问路一番。
可是这名军士却说只要找复兴社打点关系就行了,这让刘祖辉有些不太相信。
但刘祖辉并没有表现在脸上,而是一脸奉承的说道:
“多谢军爷指教,祝军爷步步高升。”
说完吉祥话,刘祖辉就准备走了。
才转了半个身,刘祖辉突然想起来,又问了一句:
“军爷,麻烦问您一声,那个昭王府上在哪,您能给指个路吗?”
骑士原本对刘祖辉的追问有些不耐烦,可是听完之后他就有些愣住了。
“昭王?哪个昭王?”
……
开封城里来了一支商队。
这原本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毕竟作为大宋京城,每天来开封的商队多如牛毛。
只不过这一支商队的到来却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并非是这支商队带来了什么稀世珍宝,或是什么新鲜物什,而是因为他们来自于蜀地。
更是因为他们口中所说的“昭王”。
从四月底开始,关于蜀地,关于赵德昭的流言蜚语就在开封城里疯传,一直持续了数月之久。
用后世的说法,那就是热搜持续霸榜。
所以哪怕是赵德昭已经离开了十多天,相关的话题热度依旧是没有消退多少。
反倒是因为赵匡胤把花蕊夫人送给赵德昭的操作,让市面上的刘备又多了一些。
之前关于蜀地的情况,大家都是从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流言,以及传回的军情报告里面知道的。
现在有了真人过来了,自然就有不少好事之徒想去验证一下事情的真相。
顺便提升一下自己的谈资。
用以后的话来讲,那就叫蹭热度。
结果就是不谈不知道,一谈吓一跳。
从这些蜀地客商们口中讲出来的情况,和他们之前听到的消息几乎就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版本,故事中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互换了一轮身份。
于是乎,关于到底哪一个说法才是真的,就成了这段时间里开封城中争论不休的主要话题。
而身处漩涡中心的,便是商队的主事人刘祖辉。
刘祖辉自己也没想到,当初在城外他就是那么随口一问,就问出来了这么大的问题。
现在自己带来的货物倒是清售一空,可是自己却不能离开开封城了。
因为他和他的商队都被禁军给看押在复兴社安排给他们的货栈了。
刘祖辉要找赵德昭,倒不是想巴结赵德昭的门路,因为他觉得自己这样的商户,像赵德昭这样的人应该瞧不上眼的。
他找赵德昭,单纯的就是为了感谢而已。
他刘家在汉中一片世代行商,在利州有不少的商铺,刘祖辉的父亲就在利州坐镇。
宋军攻蜀破利州之后,刘祖辉的父亲一时间舍不得偌大家业,结果被乱兵给抓了起来,好一顿折磨。
最后还是赵德昭来了利州,将他父亲给放了出来。
只不过刘祖辉的父亲也因此落下了病根,不能再跑商路了,刘祖辉这才不得不接下了家里的担子。
刘祖辉本想趁着这一趟,顺道拜谢一下赵德昭的,没成想却变成了现在这样。
就在刘祖辉惴惴不安的时候,一名宫人走进了货栈,对着刘祖辉说道:
“你就是刘祖辉?”
“正是小的,不知道?”
“别问那么多,跟我走,陛下要见你。”
“陛陛,陛下?”
宫人的话让刘祖辉呆住了一下。
刘祖辉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宫人给一路带着穿过大街小巷、宫门禁地,来到上朝的大殿之外的。
到了大殿外,刘祖辉的思绪反而变得冷静了下来,他甚至都悄悄地打量了一下大宋的皇宫。
比起自己小时候远远看见过的蜀国皇宫好像差了一点。
刘祖辉心想。
“宣刘祖辉觐见。”
传唤声打断了刘祖辉的胡思乱想,他努力的压住自己的情绪,强作镇定的走进了大殿,随后拜首道:
“草民刘祖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谢陛下。”
起身后的刘祖辉不敢抬头,低着头等待着那位陛下的吩咐。
“刘祖辉,你是蜀地的人,把你知道的,关于蜀地的事情都和大家说一说吧。”
“是,小的遵命。”
收拾了一番思绪之后,刘祖辉结结巴巴的开始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都给说了出来。
中途似乎有不少人都想要出言质询,但是刚开了个头就被赵匡胤的眼神给拦了回去。
直到刘祖辉有点前言不搭后语的说了大半个时辰,实在讲不出更多的东西之后,赵匡胤才让他退下了。
走出殿外的刘祖辉抚了抚自己快跳出胸膛的心,暗自雀跃道:
爹,你儿子出息了,都上过朝堂,见过皇上,还和皇上说过话了!
且不管那一边的刘祖辉如何,朝堂上在他离开之后就吵嚷的如同年节的集市一般了。
刘祖辉刚才说的话,实在是太有颠覆性了,若不是对方真的是一个蜀地人,他手底下的那些人也都有差不多的说辞,朝堂上只怕没人会相信。
赵匡胤看着下面乱糟糟的场面,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蜀地的情况他自然是一清二楚的,之前只不过是自己不适合安排人去澄清罢了,毕竟不管自己怎么做,痕迹都会很明显,有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现在有了刘祖辉这个蜀人的话,倒是可以把自己那个儿子身上的脏水都给洗一洗了。
就在这一片纷扰声中,赵匡胤结束了今天的朝会。
但是另一边,赵匡胤则是让武德司的人动了起来,把刘祖辉等人的说法在开封城里大肆宣扬起来。
赵光义那边也是让李涯的复兴社安排刘祖辉的手下们在快活林里充当起了说书先生,讲述起了赵德昭在蜀地的作为,全面的为赵德昭做洗白工作。
这一波反转来的铺天盖地,把几乎所有人都打了个劈头盖脸。
所有人都知道了,祸乱蜀地的原来是王全斌等一干北路军将领们,而赵德昭才是真正维持公正,护国爱民的那个。
关于“昭王”的名号,越来越多的在人们的口中被提及。
就这样,接下来几天的朝会,气氛都有些难言的压抑。
以窦仪为首的,那些曾出言弹劾赵德昭的人站在朝堂上的时候,都感觉身上好像有蚂蚁在爬,坐立不安的。
到了九月初一的大朝会上,终于有人提出了希望赵匡胤能召回赵德昭的建议。
并且,提出建议的人还希望赵匡胤能够让赵德昭担任援军的统帅,再次去蜀地一趟。
相信以昭王的名号,定然能够让蜀地尽快的平定下来。
这个提议一出来,很快就得到了以赵光义为首的一批官员们的支持,就连赵匡胤都有了些许的意动。
毕竟赵德昭去莱州那边,穷山恶水的,想要做出什么还是比较困难的。
而蜀地那边一旦平定下来,大宋就能迅速的增强自身,为接下来的统一大业加快脚步。
同时赵德昭也能凭借这一份功劳,顺理成章的封王。
甚至是册立为太子。
考量了一番之后,赵匡胤准备例行性的询问一下赵普,把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
“赵相,关于召回德昭之事,你怎么看?”
赵普出列之后的回答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启禀官家,臣以为不宜召回二皇子。”
赵匡胤的脸色顿了一下,随后又回复了自然,他开口问道:
“赵相有何见解?”
赵普解释道:
“官家,二皇子升任莱州知州一事,是官家亲口定下来的,如今无故更改,无异于朝令夕改,于官家,于朝廷威信有损。”
“其次,二皇子已然启程半月,如今只怕是已经到了莱州了,此时再派人去召回,莱州该如何处置?这一来一回之间,又要花费多少时间?更不谈还要从开封再去往蜀地,如此长途跋涉,费时费力,说不定二皇子还在路上,蜀地就已经平定下来了。”
“故,臣以为,不宜召回二皇子。”
赵普说完便退了回去。
赵匡胤考虑了一番,觉得赵普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不过他很清楚,赵普不希望自己召回赵德昭还有别的原因,只不过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罢了。
又是一番思量过后,赵匡胤说道:
“赵相言之有理,此事就此作罢。”
等到散朝之后,赵匡胤将赵普单独叫到了御书房。
坐定之后,赵匡胤问道:
“赵相,还有什么原因,现在可以与我说了吧?”
赵普点头道:
“官家所想,臣自然是清楚的。但是官家可曾想过一件事:那就是蜀地现如今的情况。”
“何解?”
赵普慢慢说道:
“相信官家也知道,蜀地叛乱除了原本的蜀军俘虏之外,还有不少我大宋军队。这些人因何叛变?无非是作恶过甚,担心遭受惩处罢了。”
“之前污蔑二皇子的风言风语是什么人传出来的,相信官家也明了。若是再派二皇子去蜀地,只怕是会引得那些人狗急跳墙,对二皇子不利,甚至是对大宋不利。”
赵匡胤了然的点了点头,赵普所言相当有道理,据他所知当初在蜀地,王继涛就策划过刺杀赵德昭的事情。
现在若是再让赵德昭去蜀地,无疑是告诉那些将领们他们泼脏水的谋划失败了,一群人情急之下会做出什么来还真的不好说。
赵匡胤可不想刚消灭蜀国的割据政权,转头那些宋军将领们又在蜀地重建起一个新的割据政权来。
这些君臣猜忌的话,确实不适合在朝堂上面说出来。
得到了答案之后,赵匡胤便让赵普回去了。
出了宫门的赵普转头看了一眼高大的宫墙,暗自送了一口气。
刚才还有一个理由,他没有和赵匡胤说。
因为不适合。
那个理由便是:父子猜忌。
赵普自然看出了赵匡胤有了立储的念头,作为正统党的他自然是希望赵德昭能够成为太子的。
前提是赵德昭别这么出色。
赵普听闻了赵德昭在蜀地的作为之后,心中莫名有些忐忑,因为赵德昭的举止在现在的年代背景下,太过于出格了。
赵普并不是一个太守旧的人,但是他明白,太出格的人总是会四处树敌的。
这让他放心不下,尤其是古往今来,储君和君主之间的关系都很难和谐起来。
一个出格的储君,很容易会和君主产生矛盾。
尤其是赵匡胤现在正处壮年。
这样过早立起的储君反而更容易成为君主猜忌的对象。
所以赵普更希望赵德昭能够在外面成长一段时间,变得成熟一些,识大体一些以后,再回来继承储君的位置。
这些话,都是只能烂在肚子里的。
……
千里之外。
伴着一阵海风,庞大的船队停泊在了莱州湾的掖县附近,再往内陆一点就是莱州城了。
到了地方,赵德昭自然就带着人开始下船卸货了。
一时间,海滩边上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而赵德昭则是带着腿脚好的差不多了的常孟,一路登上了海滩边上的一块大礁石。
放眼望去,海面波涛无垠。
回身看去,尽是起伏山岭。
常孟有些不理解,为什么赵德昭非要到这么一片穷山恶水的地方来。
赵德昭似乎是看到了常孟眼中的疑惑,他笑道:
“你看看周围,看到了什么?”
常孟扫视了一圈,他眼中看到的,尽是无法耕种的田地和不能饮用的海水。
没等常孟回答,赵德昭便说道:
“那你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
“愿闻其详。”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第二卷伐蜀之战结束,接下来第三卷:南北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