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开封城里,关于赵德昭的流言蜚语尘嚣日上,无数人都或主动或被动的投入了口诛笔伐赵德昭的浪潮之中。
虽说赵德昭可以靠着复兴社发起一波舆论反击,但那样无疑会把自己和复兴社的关系给暴露在赵大和赵二的面前。
和自己一时的名声相比,赵德昭还是觉得复兴社以及掩盖其下的保密局更加重要一些。
于是在愈演愈烈的市井流言里,赵德昭已经成了一个面目可憎、好色无度、且滥杀无辜的骄纵之徒。
大家都在等着赵匡胤对赵德昭的处置下来,看看这位官家会不会偏袒自己的儿子。
就在这个风口浪尖的关头,朝廷上面传出了风声,说官家为了奖励二皇子征蜀功劳,外放二皇子当知州去了。
相比于之前的虚封防御使,这个知州可是实权职务,不少人顿时就想要上书劝谏。
可是在听说了赵德昭外放的地点之后,众人的态度立刻就变了。
因为赵德昭外放地点是莱州,职务是权知莱州军事。
莱州地处山东半岛,在后世可是经济繁荣,风景秀丽的好地方。
不过在当前的时代里,莱州那边可是标标准准的穷山恶水之地。那里距离京城千里之遥不说,还孤悬在大陆之外,在许多人眼里是个边缘流放之地。
于是众人都在议论着:看来官家还是英明神武,没有徇私偏袒。这赵德昭的胡作非为,终于是让官家看不下去了。
现在说起来是封赏二皇子,实际上就和流放没区别的处置顿时就让开封城里的许多人都弹冠相庆起来。
在他们看来,这一番谋划终于还是成功了。
官家之所以用升迁的名义流放赵德昭,无非就是为了保留名声,不想让赵德昭坐实为非作歹的恶名罢了。
毕竟赵德昭作为皇子, 他的德行不端,身为父亲的赵匡胤也是要负责任的。
如今赵德昭直接流放千里之外的穷山恶水, 在他们的眼里已经再也没有了威胁。
于是就连赵德昭兼了登州知州的事情, 大家也都没去在意, 毕竟身兼数州要务的多了去了。
而且那些知道登州位置的,对这个任命也没当回事。反正也都在那块边缘地上, 一个州两个州的,有区别吗?
只是此时此刻,在他们看来即将被赵匡胤流放的赵德昭却正和赵光义、赵普等人在御书房里和赵匡胤商议着事情。
若是让他们看到御书房现在的样子, 那些人就能知道,他们以为的赵德昭为赵匡胤所恶的事情,纯粹是他们的自以为是罢了。
毕竟能够站在御书房,和目前大宋权力最高的三个人在一起, 哪怕只是旁听,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只不过听着他们讨论的话题,赵德昭的脸色不是很好。
赵匡胤和赵光义、赵普正在商议的,是关于投降的蜀国国主孟昶的事情。
按道理说, 对孟昶的处置早就已经定下了, 没有什么继续讨论下去的必要。
可是王全斌送来的那封紧急军情,让赵匡胤的目光再次投到了孟昶的身上。
若是蜀地平稳的接手了下来的话,留孟昶一世富贵对赵匡胤而言并不算什么。
毕竟柴宗训和符太后他不是也照样养在洛阳城里吗?
但问题是, 现在蜀地的叛乱情况实在是太严重了。
从王全斌传回来的军情来看,蜀地的叛军至今流毒了十余州的地方, 处处点起烽火。
就如同赵德昭担心的那样,征蜀大军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面对十余万四处流窜的叛军,宋军自身实在是太捉襟见肘了些。
而王全斌没有提及的一些情报,赵匡胤也是通过武德司知晓了。有许多作恶过甚的将军,因为担心会受到赵匡胤的惩处, 也都响应起了叛军, 跟着作乱起来。
这让本就人手不足的宋军的处境变得愈发艰难,王全斌才不得不向朝廷发来了求援信。
这一堆的情报摆在了四人的面前, 赵匡胤沉吟了许久之后问道:
“你们怎么看?”
赵普看了赵光义一眼, 示意他先说。
赵光义感觉有点不太对,平日里不都是赵普先说的吗?怎么今天突然就让着自己了?
不过他也没去多想, 思索片刻后便说道:
“大哥,我觉得这个孟昶还是不能留了,从这些情报上就能看出孟昶在蜀地深得人心,他一日不死, 那些百姓的就一日还心有念想, 不肯顺从我大宋的。”
赵普也是点头道:
“臣附议。”
赵匡胤敲了敲桌子,问道:
“那孟昶已经写了罪己书,如今更是个断了腿的糟老头子,再把他杀了的话,怕难抵天下悠悠之口啊。”
说到这,赵匡胤还特意看了赵德昭一眼。
赵光义和赵普以为赵匡胤是在说最近流言污蔑赵德昭的事情,于是赵光义开口道:
“大哥,此事切不可妇人之仁,那孟昶关系到蜀地的安稳,我以为必须铲除。至于声名之事好办,我手上有一名毒士,他配出了一种名为牵机散的毒药,中毒者当场无恙,要到六七个时辰之后才会毒发。到时候孟昶暴毙在自己床上,自然和我们没有关系。”
旁听的赵德昭立马一个激灵,这玩意儿听着和传说里毒死赵匡胤的东西怎么这么像呢?
那边的赵匡胤对这种名为牵机散的毒药也是破有兴趣,这种延迟发作的毒药的确是个洗清嫌疑的好东西。
不过他还是有些忧虑的说道:
“不管孟昶怎么死的,只要他死在开封城里,外面的流言蜚语只怕就少不了的啊。”
赵光义劝说道:
“德昭这次的事情,完全是被人先下手为强,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罢了。不过这种手段我们正好也可以拿来用啊,直接就说那孟昶是暴毙而亡,只要说的人多了,自然就会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赵德昭有些无语,前面王全斌那些人从自己这里学了用来对付自己,现在赵光义又从王全斌那里把这招学了过来准备对付孟昶。
怎么这帮人都学的这么快的?
他有心想要说些什么,但是看着赵匡胤的脸色, 终于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毕竟今天的旁听也是赵匡胤特许的,赵匡胤之前就交代过了, 让赵德昭只听不说。
赵普听完赵光义的话之后点头道:
“臣以为,此事可行。”
赵匡胤思索了一番之后, 点头道:
“那就这么定了, 二哥你让人准备好东西,我这就让人去请孟昶入宫。”
“是,我这就去办。”
说着赵光义就出去了,赵普略带复杂的看了一眼赵德昭之后,也告辞离去了。
当御书房里只剩下父子二人的时候,赵匡胤指了指面前的布墩,示意赵德昭坐下。
“憋了这么久,想说什么就说吧。”
赵德昭张了张嘴,想要劝赵匡胤放过孟昶一马,但半天半天的,还是没能说出口。
赵匡胤明显已经做了决定,自己说或不说,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赵匡胤看着赵德昭,微微摇头道:
“儿子,你得知道,想要在这个世道有所成就,就不能有妇人之仁。你以为你做的事情,我都不知道吗?”
赵德昭低头道:
“爹爹说的,儿臣不太明白。”
赵匡胤拿出了孟昶那天献上来的那本编排了孟昶自己罪责的书册,对着赵德昭说道:
“这东西,是你让孟昶写的吧?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可不会拉下脸写出这种东西来。”
没等赵德昭否认,赵匡胤又问道:
“孟昶那条腿,也是你打断的,没错吧?”
听到这话,赵德昭也就懒得再去扯谎了,直接点头道:
“没错,是儿臣做的,终归还是瞒不过爹爹的耳目。”
“拍马屁、苦肉计,都用上了,儿子你真的学会了很多东西。说实话,要不是蜀地叛乱太甚,我也是真的不介意留孟昶一条命的。”
“他都已经被关在开封城里了,蜀地的事情和他哪里还有什么关系呢?”
赵匡胤对着赵德昭说道:
“名分,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偏偏有大用。你爹爹我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刚登基的时候就有李重进、李筠接连叛乱。”
“孟昶虽然已经降了,人也不在蜀地了,但是他的名头还在,只要他的名头还在,蜀地的百姓就永远都会念着他的好,明白了吗?”
对于赵匡胤的说法,赵德昭有些不太认同,蜀地的叛乱在他看来根本原因应该放在王全斌那些人身上,可如今却要孟昶来替他们承担代价。
这不公平。
但是看了看赵匡胤的脸色,赵德昭还是把辩驳的话语压了下去。
赵匡胤看着赵德昭的神色,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冲动,是好事。我想知道,孟昶给了你什么东西,让你这么费心的去帮他保住性命?”
赵德昭认真的看着赵匡胤,开口回答道:
“儿臣在护送孟昶等人回来的一路上,和他们聊了很多东西,儿臣觉得那些东西抵孟昶一条命,绰绰有余了。”
赵匡胤来了兴趣,问道:
“你都和他们聊了些什么?”
“聊蜀国何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