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五 姑苏时报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在翁弘农看来,蔡国熙蔡兵宪对他翁家还是很有好感的。他却不知道,这种好感之下,隐藏着多么大的厌恶。

在蔡国熙看来,若不是高阁老真真出了力气保他,他哪里能够坐上苏松兵备的位置而自己原本平坦的仕途,正是因为翁家而受到了影响。幸好没有酿成大祸,而翁家还是一个金库,时不时可以去打打秋风,这才是蔡国熙没有跟翁家撕破脸皮的主要原因。

大明官员的俸禄实在是太低了,而要想办事,手下不能没人。要人做事,不能不给报酬,这是任何一个文明世界都通行的规则,所以蔡国熙借助翁氏的地方还很多,随着往来次数增加,之前的冷漠状态又有所回暖。

翁弘济从松江回到苏州,将自己办报争取话语权的事与翁弘农商议了一番。他们在翻阅了所有能够搜罗到的曲苑杂谭之后,整个人都充满了干劲,说话间眉飞色舞,欣喜异常。

翁弘农道:徐元佐能想到这个买卖,果然是天纵之才,可惜他终究是朱里小贩之子,见识实在太少。你看他办的这报纸,明明看的人许多,归类起来却不过三个内容:第一便是音律好吧,也不知道是他真心喜欢,还是想投人所好,反正用这报纸说些这事,足可谓杀鸡用牛刀。

翁弘济深以为然。他丝毫不觉得清倌人有什么了不得,也不觉得那些阴阳顿挫的曲调有什么吸引人的。反倒觉得闹腾,还不如专心喝花酒,还能上下其手,直接爽利。

翁弘农继续道:第二便是各种话本,真是无趣。听人说唱也就罢了。落在文字上,看着既累,又干巴巴的没有趣味。他顿了顿,道:最重要的是这副刊上的文章。且不说那些商旅消息,无非就是水牌罢了。也不说那个仲裁会的判书。最为重要的是那些士绅发在上面的文章。这些文章有游冶的诗文,有练笔的习作。固然不错,可都比不上他们对地方杂事的评论。

据说这就叫社论,社会之论。翁弘济道。

这才是真正能够左右公论,甚至移风易俗的东西。翁弘农说着,重重敲了敲桌子,好叫自己的话听起来更加有气势。他钻研了这么几天,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个诀窍,就好像是从沙砾之中刨出了一块金子,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咱们也这么干翁弘济试探道。

翁弘农成竹在胸:咱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做好社论这一块就是了。

翁氏在姑苏是有头有脸的豪族,家里该有的都有,自然也有刻书坊。翁弘济又从南京找了几个老工匠,调制水墨,雕版刻字。再寻了两个秀才主笔,这么一份旨在针砭时弊的姑苏时报就轻而易举地炮制了出来。

从版面上看有些单薄。翁弘农拿了小样,觉得不如曲苑杂谭厚实。现在这份只有社论的姑苏时报更像是揭帖,尤其像那种趁着半夜无人悄悄投入人家家里的揭帖。

这种揭帖就像是后世的大字报。大义凛然地发人阴私,名声很不好听。

看来那些糟粕也是有用的。翁弘济小心道。

翁弘农看了又看。不肯承认自己的决策有误。他道:不管怎么说,主要是写这文章的人水平不够。除了满纸空话,并无一点真材实料,清汤寡水叫人不喜。

翁弘济暗道:这种文章有人肯给你写就已经不错了,你还要人写出花来么再者说,咱们给的润笔还没曲苑杂谭给的一半多。上哪找文笔好的读书人来写

他虽然打听到了曲苑杂谭的润笔费这不是秘密,在小圈子里早就是公开的标准了,不过他却不知道曲苑杂谭上真正有诱导性的社论,都是找的特约撰稿人。上至王世贞,下至县衙的书办精通诉讼的讼师。就连华亭知县的师爷李文明都经常投稿。

这些人都是在自身领域有经验有思考的专业人士,写出来的东西当然不是门外汉泛泛而谈。尤其是稿子交到了报社之后,还有吴承恩这么个高人坐镇把关。他科举时文做得一般,但是明嘲暗讽弦外之音掺杂私货这套东西玩得极溜西游记被很多人贴上 讽刺的标签,并非无因。有他把关,舆论的引导根本不用徐元佐费心。

咱们这在文章上,还是得多多下点本钱。翁弘农道:无论如何也得出师大捷,把徐元佐的势打掉。上面那些老爷不是傻子,等他们发现咱们这儿能隔空喊话,自然会组织清客文主帮着写稿子了。

徐元佐那点微未声望,怕是不会引起老爷们的在意吧翁弘济有些犹豫道。

翁弘农道:要打就打他的靠山,徐阶徐华亭

翁弘济两腿有些发软,就像是在万丈深渊的边沿,略一低头就头晕目眩,仿佛要跌下去一般。

徐华亭有些过了吧翁弘济虽然并不尊重那个致仕回乡的老阁老,但是腹诽归腹诽,最多私下里骂骂过过嘴瘾,要是白纸黑字去跟人打嘴仗,这貌似还是有些吓人。不管怎么说,人家还是江南士林领袖之一啊。

不要点名道姓便是了。翁弘农道:咱们只说士行的事。徐家在华亭名声如何

呃很好。翁弘济道:他家开了书院,凡是里面的读书人,每日都有茶点招待。徐华亭还为他们请来江南大儒讲授课业,哄得那帮穷酸子将他视作再生父母一般。他家还捐了好多地出来,赈济穷困,修桥铺路,接纳流民,在松江府的名声真是没得说。

翁弘农斜眼看了看翁弘济,心中盘算了一阵。道:他家哪里来这么多银子还不是贩布所得这分明就是与民争利啊

他又不是官家,本来就是民啊。翁弘济暗道:要是这也成了罪状,咱们家怎么办

翁弘农一想也是,强词夺理道:但他是士林领袖身为士子,舍本逐末,不事生产。整日以投机牟利,这岂不是败坏士行

翁弘济一愣:有道理啊他不是读书人么读书人不好好种地读书,干嘛要经商

翁弘农咧嘴笑道:就照这个主旨写吧。

找谁写呢翁弘济问道。

翁弘农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我看这种文章就该交给那些讼棍破靴党去做。他们能颠倒黑白,把死的说成活的,写这种东西最是拿手不过了。自拿到这么一份不合意的小样,他就对那两个酸秀才十分不满了。

翁弘济也大为赞叹,由衷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所谓破靴党,原都是家境破落品行不端的读书人。他们有功名在身,可以在衙门里走动。所以勾结胥吏,包揽诉讼,吃了原告吃被告。有时候条件成熟,也会做些谋人家产夺人妻女等丧尽天良的恶事。这些人只要有钱拿,要写什么便写什么,不少人文笔都还过得去。

苏州是海内大郡,这种人自然更不会少。翁弘济很简单就找到了一个,曹光久。这人是吴县有名的讼棍。跟衙门里许多书办都有往来。最擅长的就是颠倒黑白,只要叫他咬上一口。不扯下来一块肉是绝不肯放松的。

曹光久听了翁家兄弟的要求,心中明知这是得罪人的文章,但是自己反正不会落款。甚至可以叫徒弟誊抄一遍再给他,无论怎么说都牵连不到他头上。而且润笔颇高,又不是诲淫诲盗的文章,反倒是正气凛然的道德文章。为何要拒之门外呢

曹光久因此答应下来,隐约间已经嗅到了翁家兄弟要惹事的气息。他最不怕事,最好天下大乱,才能浑水摸鱼。于是一篇文辞犀利,立意高洁的社论因此出炉。还额外附送了一些含沙射影,将矛头指向松江徐华亭的内容,叫翁氏兄弟看得酣畅淋漓,大觉得物超所值这也就是姜百里拿到的那篇。

曹先生如此才学,居于闾左实在是太浪费了。若是曹先生不嫌弃,我家在城厢还有一进院子,愿意送给先生居住。翁弘农慷慨道。

曹光久端坐在官帽椅上,目不斜视,良久方才缓缓道:无功不受禄,不知翁公有什么要学生效劳的。

翁弘农道:便是将这姑苏时报撑起来。松江有曲苑杂谭,我姑苏若是没有一张报纸,岂不是弱了一头再说了,这报纸之物,颇有深意,可邀人心,可正世风。若是只让他一家胡说八道,咱们不能以正视听,岂不是大大不妥

原来是要跟那曲苑杂谭骂仗。

曹光久心中暗笑:任你撒泼打滚还是指桑骂槐,这事爷爷从未输过啊

翁公这是为江南百姓计学生焉能不从不过一栋宅院也实在太贵重了,学生定然是不能生受的。曹光久以退为进:每月有些润笔,足够维持生计,学生便知足了。

翁弘农将这个破靴党视作大将之才,着意招揽,哪里会在乎银子他既然已经说了要送宅院,肯定是不会收回来的,于是额外又给了这曹光久一个月八两银子的薪金,还商定了润笔,视文章内容长短酌情贴补。

曹光久因此便答应了下来,很快就带着家人搬进了翁家送的宅院,正式主持姑苏时报。

他在这个行当也算有名,四处联络了一些同为破靴党的无赖读书人,要组稿子还是很简单的事。这些稿子之中,他挑些内容无碍文字冗长的出来,略一改动,署上自己的名号,便可以找翁弘农再拿额外的润笔了。这个关节反倒成了他最大的财源,甚至比一月八两的薪金都要高些。至于那些稿子的原作者,想想反正也有润笔拿,若是得罪了曹光久,就连润笔都没了,倒也不去计较署谁的名字,甘心作个枪手。

略过了些时日,许多穷措大都知道了写文章还有银子拿,纷纷托门路给曹光久递稿子,润笔越开越低,最后甚至到了百字五文钱的程度这就跟在城隍庙给人代写书信一个价格,实在低不下去了。即便如此,稿子也是源源不断,各种针砭时弊的内容都有,眼看着姑苏时报就能跟曲苑杂谭一样,从五日刊变成日刊了。

翁弘农撑了一段时日之后,觉得花钱真如流水一般,也不知道徐家是怎么受得了这样的赔本买卖。他又不舍得就此停下,连大头都给出去了,何必在意一些纸墨钱呢每有新刊出来,他都要送到苏州各个衙门。那些收了好处的师爷书办便会将姑苏时报放在老爷们的案头,也算是体察民情的一种方式。有些人脑子活络,还会从文章中摘录提炼一些文字出来,好叫老爷们看得更轻松些。

就这样熬了一段时间,姑苏时报竟然也熬出了名头,府县和巡抚衙门开始关照报社:但有新刊,务必进呈。

蔡国熙还特意招翁弘农过去说话,隐约中透露的意思是:他愿意将这报纸呈递京中,好叫京中贵人得闻吴风,要他好好用心去办。

翁弘农大受鼓舞,花再多的银子都不心疼了。

隆庆四年是乡试之年,南直士子在八月之前就要去南京应试。这时候便看出苏松一体来了。但凡是苏松两地来的士子,人人都有读报的习惯。只是苏州士子读的是姑苏时报,松江士子读的是曲苑杂谭。

官面上说起来,苏州士子关心时政,颇有济世胸怀。不过在勾栏行院,曲中女郎们却更喜欢读曲苑杂谭的松江士子。从曲苑杂谭上,她们能够看到许多熟悉的内容,就连文字语调都像是同类人写的,甚至有姑娘已经按捺不住,开始打听如何投稿的问题了。

南京的官场本就是跟勾栏紧密结合的养老院,曲苑杂谭倒是比姑苏时报更早地进入了南京六部官员的视野。许多人都是通过曲苑杂谭才知道还有一本姑苏时报,而且这姑苏时报还整日间对同行的冷嘲热讽,指桑骂槐。

光是这一点,就很有小人习气,不讨人喜欢。

更何况,姑苏时报还犯了政治错误。

求推荐票,求月票~

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木叶开始逃亡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人族镇守使 星汉灿烂 万相之王 从长津湖开始 修罗武神 陆地键仙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我有一剑
作者美味罗宋汤其他书: 我就是圣光 金鳞开 大国医 月球驾驶员
相关推荐:绝世神尊黑暗王储穿书后,我在娱乐圈养老爆红了物资空间:穿越古代我带着萌宝逃荒吕布:我夫人来自两千年后异世界怪谈看穿生命的双眼仙凡于世重生九零:姜少,花样宠别再逼我娶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