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次由梁王主办的第五次诸侯大会的话,便应当是“面和心异”了。
与会的四个国家,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这一点,与之前的第二次与第四次诸侯大会都很相像。
第二次诸侯大会的时候,是由乐成公做盟主,当时乐国的实力其实也并非最强,只不过他是爵位最高所以才被推上了盟主的位置而已。加上那一次的大会目的主要是为了对抗鬼武王,各个诸侯都想要为自己牟利,所以那次诸侯大会的诸侯们都是面和心不和,最后的结果还是十分失败的。
第四次诸侯大会也是相同,摄于荆武威王的威势,各路诸侯不敢不来,可是在荆武威王的面前,各路诸侯却并不是真的心服,只是害怕荆国的大军,因此都表面上服于荆武威王,心里都在盘算着怎么脱离荆国的掌控。所以这一次诸侯大会也是一次“面和心异”的大会。
与这两次不同的是,第一次诸侯大会和第三次诸侯大会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诸侯大会”了。第一次诸侯大会是唯一一次由皇帝的名义召开的诸侯大会——其他几次都是诸侯们自发组织的,虽然荆武威王和梁王的诸侯大会所用的是皇帝的名义,那也只不过是他们自己冠以这样的名义罢了——各路诸侯接受皇帝的分封,当然心下也是效忠于皇帝的。
因此可以说第一次的诸侯大会,是最和谐的一次诸侯大会。
紧接着的第二次诸侯大会便有所不同了——之前已经说过了,那次的诸侯大会表面上是为了“勤王”,其实是诸侯们各怀鬼胎。
而接下来的第三次诸侯大会,相对来说也算是比较和谐的一次。至少在这次诸侯大会上,在太原文侯的斡旋下,各路诸侯都达成了短暂的共识,决定先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鬼武王。而这一次诸侯大会的结果也是很好的,诸侯们成功驱逐了鬼武王,将帝京重新交还于原朝皇帝之手。
只不过紧接着由于中原五州的诸侯们的明争暗斗,导致这样一个好好的结果付之东流了,而中原的乱局也又继续持续了七年之久,直到太原文侯率领北军占领帝京为止。
不过现在,梁王的这次诸侯大会,与以往的几次都有所不同。
这次除了与会的诸侯数量很少之外,另外一个不同之处便是——这是唯一一次与会诸侯中有诸侯国国君本人未到场的情形的诸侯大会。
这也就决定了这一次的诸侯大会与以往都大大不同。
与会的四国中,表面上几国都有一个共同的旗号和所谓的“目标”——那边是讨伐“叛逆”。这个“叛逆”所指的,当然便是雄王盛凌云了。
梁王在会上历数了盛凌云的“十八条大罪”,其中包括“抗拒王师”(之前梁王的北征名义上是率领的帝京的皇军)和“目无天子”(指的是盛凌云拒绝参加这次的诸侯大会)等等,梁王在会上说得慷慨激昂,其他的三位诸侯代表却是听得心不在焉。
济北侯和荆王完全是被迫来参加的这次诸侯大会,他们也对什么雄王盛凌云的所谓“十八大罪”毫无兴趣。他们所感兴趣的是梁王接下来将要让他们做什么——他们知道,梁王此次召集大会,绝不仅仅是骂骂人这么简单。
而洛无涯则是一脸冷笑地看着这一切,在他看来,在台上慷慨激昂演讲着的梁王,就像是一个可笑的笑话一般——因为他还记得,就在七年前,梁王率军攻打西平的时候,也是说了一番类似的话,进行了一番与这次差不多的演说。
当时西平王的所谓“罪状”比雄王盛凌云还要多,足足被罗列了“三十三条”,想到这里,洛无涯差点就笑出了声来。他强自忍住要笑出来的冲动,别过头去不敢看向梁王,怕他发现自己脸上已经控制不住的笑意。
若不是这次的苗疆之行没有成功拉来苗榤这个同盟,西平王这次根本就不准备卖梁王这个面子。都是因为苗榤没有同意西平王联盟的邀请,才使得西平王感到独木难支,不想和雄国一样成为众矢之的,这才勉强派了洛无涯来参加这次诸侯大会的。
西平王知道,若是他拒绝了梁王的话,梁王说不定就会放弃北伐雄国,先向西来讨伐他了——毕竟在西平王看来,在梁王眼里,他西平王是比雄王更有威胁性的对手。
所以,西平王才会勉强同意参加这次的诸侯大会——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准备亲自出马。
因此,就在这样的情形下,梁王宣布完了他罗列的所谓的雄王盛凌云的“十八大罪”,结束了他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之后,洛无涯才如释重负——终于说完了,不用再憋笑了。
而后,梁王便宣布了他举办这次大会的真正目的——他要向各诸侯征兵,组成一支“诸侯联军”,共同讨伐雄国。
听到梁王这一要求的时候,各诸侯代表顿时心中如明镜一般——果然如此。
他们早就猜到梁王会这么做,现在看来果然是这样。然而问题是他们即便是猜到了梁王的心思,也没有任何办法去抵抗它。
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敢违抗梁王的命令。
先不说西平王,单说济北侯和荆王。这两国早已是梁王的手下败将,为了保全国土才让自己归属于梁王麾下,此次如果敢不遵从的话,梁王的兵峰一指,说不定他们转眼之间便会国破家亡。
而且,各个诸侯互相之间对彼此都并不信任,他们不敢确定在梁王的大军来到他们国家面前时其他各国会是什么反应——是举兵相助?是袖手旁观?还是落井下石?
正因为无法确定这一点,他们才会一直未敢下定决心反抗梁王。
这一次也是如此。
而梁王对他们提出的征兵数量也是十分严苛的——济北国十五万,荆国三十万,西平国四十万。
这个数量,几乎是他们的倾国之力了。几大诸侯听到这些数字的同时,纷纷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