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奏章写好后,陈安特意让人去把赵宇凡叫到县衙。他要给赵宇凡点压力了。

以后商县要承担大唐各个县学开支,那可是关系到上百万孩童的读书呢。

挣钱的事总要有人做啊,这事指望张鹏可是不行。

陈安还准备了茶水,他要好好给赵宇凡说说话了。

等陈安看到赵宇凡进了内堂他对子赵宇凡招招手,“小赵,过来坐”。

赵宇凡屁颠颠的,他私下问了张狗子,陈安要给他个官身了。他就等着陈安叫他呢。

他的心跳的很厉害,来县衙的路上还在盘算着会给他和几品的官职,至少要“入流”,有品级吧。

“大人,您怎么能这么客气,小赵站着就好。大人民喝茶。”赵宇凡说着话?他还顺手给陈安的茶杯倒了水。

“这次叫你来是要告诉你,给你官职了,正八品。如何?”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小赵感激涕零。”赵宇凡的眼泪控制不住的流下来了。

终于有了品级了,他灾不用受张鹏的气了。

“哭什么,这是你该当的,以后县衙里面成立商业局,你就是主办了。”

“大人,商业局是做什么?”

“和原来的商会差不多,但你这次身份不同了,是代表官府。”

“小赵明白,大人您就放心吧。”赵宇凡欢天喜地的说。这官职太适合他了。

“不过,以后商县要承担朝廷支付各个州县的县学开支,这事可就交给你了。”

赵宇凡刚兴奋起来,他就被这句话给打晕了。

他是听说过陈安给朝廷诚若的六年义务教育,可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开支的压力会落在他头上。

各地的州县啊,那可是需要承担上百万孩童的读书费用。

就他?一个商县的八品官要把这事办成?

“大,大人莫要说笑。商县总共才两万多人,这怎能承担的起啊。”

“怎么?你不信任本官?”

“信,当然信任大人了。可,,,”

“本官让朝廷给你个七品勋职。”

“大人,小赵没有这本事啊,,,”

“从六品!”

“难!”

“六品,你不答应就换人!”

“听大人的,大人怎么说,小赵就怎么做!”

“做不好呢?”

“做不好就把小赵官衙起来,只要有大人在,小赵就敢。”

“聪明,这商县里面就是你聪明。不要怕,按照本官的去做事就好。”

“大人可否明示?”

“本官会让西张村派出匠人过来,把商县各类作坊扩大此其一。”

“大人等等,让小赵那纸笔记下来。”

“商县既然发现了铜矿你是否想过还会有别的矿?”

“大人这矿可不好找啊,如果在有几个铜矿,那小赵就敢立军令状!”赵宇凡瞪着眼睛说。

“商县有金矿,,,”

“大人您说什么?有金矿?在哪里?小赵从未听说过!”赵宇凡呼吸紧张了。

要是有金矿,那还说什么啊,挖金子就是了。

“你难道就没有想过这大山里面有金矿?”

“想过啊大人,小赵做梦想过。还梦见小赵的家宅下面就是金矿。”

“你那是做梦!不过本官这次明白的告诉你,商县有金矿,你派人去考察,查不到的话,本官把你的头拧下来。”

“好的大人,小赵这就去让人考察。”赵宇凡说着话转身就要走。

“回来,还有呢,你接着记录。在城东建设新城,不要城墙,先规划一千亩地,以后的各类作坊都搬到新城去。”

“好的大人,小赵就喜欢这个。”

“你在派人到别的县城去发散消息,就说商县需要大量的人,现在商县的人口太少了,以后的事多人少了可不成。”

“明白了,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滚吧,这些事那样做不好,都把你关押了。”

看着赵宇凡屁颠颠的离开,陈安拍拍自己的肚子,他有点饿了,商县有金矿,那是他下了好大的力气才知道的。

以他的知识,他只知道伴生矿,他才不知道铜矿和金矿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几率怎么能有那么大,可商县就是有金矿,而且从来没有开采过。

有了金子,全大唐的义务教育支出都不是事。

———

除了奏折以外,陈安还给魏征写了一封信。这次要不是魏征的话他是不能把商县升格为“特区”的。

在信件里面,陈安提到了养殖场,他希望把养殖场的鸡鸭鹅都放出去,让鸡鸭到各地的田地里面觅食。

这是陈安的“善”。贞观年间的大蝗灾快要降临。

陈安不能公开说有蝗虫,大唐可没有预言家。他又不是李淳风。

所以,陈安只能在私下的信件里面提醒魏征,希望通过魏征上奏。

养殖场里面的鸡鸭都是有素质的,天天都有人吹曲子。因而西张村的鸡鸭是懂得听命令的鸡鸭。

陈安在这封心里还特意交代不要把这个想法说成是他的。

他的风头太盛了。

这封信还是让魏征听重视的,他还真的上奏给了李世民。不过他不敢肯定陈安说的一定有蝗虫,所以他说的是可以让鸡鸭去地里吃虫子,而私下里告诉李世民可能是蝗虫。

李世民的选择是不下诏,但鼓励各地放养鸡鸭到田地里去觅食,但皇庄肯定会让西张村的鸡鸭去觅食的。

他不能下诏书,因为这话听起来有些荒唐,但他相信陈安和魏征。

于是,张六和养殖场的人都赶着鸡鸭开始往各处去。

鸡的队伍是那只听到曲子就能仰头走的大公鸡带领。

这只鸡走起路来很有风度,趾高气扬的。

它还很讲究,不到点绝不觅食,而且还要听到曲子。此外就是它只寻觅看起来饱满的虫卵。

鸭子的队伍和鸡是分开的,它们各有各的,鸭子扑食能力很强大,一天分两次,纪律严明。

京畿地区各个县就这么开始有了这样的场景,一些人吹着曲子赶着鸡鸭大军。

可是有些地方的人就不愿意,他们觉得这是让西张村的鸡鸭到他们的地里觅食,会耽误他们的收成。

杨续就是这么想的,他就要反对陈安,即使杨恭仁的庄子都让鸡鸭去觅食了。但他就绝对不允许。而且他还连通周边的庄子都不要让鸡鸭去地里觅食。

张六肯定拿杨续没有办法,陛下有没有说各地的庄子必须让鸡鸭觅食。

因此杨续的庄子就空过去了。这一路下来走了好久,一路走,一路让鸡鸭觅食,这些鸡鸭还一路下了不少鸡蛋和鸭蛋。

张六现在大方了,他还把一些鸡蛋和鸭蛋送给各地的穷苦百姓,让他们能给自家养鸡鸭。

这就让不少百姓很是感激,他们都记住的西张村。

而张二蛋还派人一路跟着张六他们,他怕丢失了鸡鸭,这都是西张村的宝贝。

等到西张村的鸡鸭一路回到村子,天气转热了。

各地让鸡鸭大军路过觅食的地方几乎没有蝗灾,而和杨续一样的人的庄子就惨点。

一场原本的大蝗灾就这么小规模的发生了,并不影响大局。

很多百姓更是在不经意之间躲过了一场灾难。

而杨续则又一次晕倒了,这次他是真的晕倒了。庄子的地里没有打出粮食,他再次成了笑话,弘农杨氏还没有出过这样让人耻笑的是呢。

他只好在醒来后去找了杨恭仁。

而这次杨恭仁对杨续是没有一点的客气。

他实在想不明白杨续这是为什么?和陈安合作不好啊?大家都能得利。

而且陈安没有跟杨家计较什么。你只要不去找陈安的麻烦,那就很平安。

所以,杨恭仁给了杨续两车粮食,让杨续以后在都不要到他的府宅了。

不过,魏征是个好人,他对待杨续还是很善良的。他专门到杨续家里告诉杨续去找陈安,还写了一封信。并且劝告杨续要好好反省自躬。

杨续又一次晕倒了,,,这段故事就是“三晕杨续”,后来编写成戏词了。

——

陈安要编写戏曲了,他让赵宇凡去管挣钱,让魏和当教喻,在加上县丞张鹏和程处默,这小小的县城就不需要他处理太多的事。

所以,他又觉得悠闲了。

陈安要在商县组建戏班子,他不是编写杨续的事。他都记不得杨续的存在了。

商县都成为了大唐的“特区”,那就要有更多的东西拿出来。陈安觉得唱戏就很好。

第一出戏就是“三顾茅庐”,眼下大唐的百姓还很少知道三顾茅庐。

陈安认为这个戏曲一定能红。他凭借记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写好了台词,曲调嘛,就用秦音。其实就是秦腔。

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专门设立了培养演唱子弟的梨园,梨园的乐师李龟年原本就是陕西民间艺人,

因此陈安估摸着李龟年所作的《秦王破阵乐》就是秦王腔,完全可以简称“秦腔”。

很简单,特点就是“吼”,扯破喉咙的“吼”。

陈安让张狗子找了些当地的艺人,又从西张村调了些乐师。一个戏班子就让他搭建好了。

陈安还要一个一个的人去教授,唱腔的婉转的,身段的做派啊,那都是要讲究的。

别的是可以马虎,唱戏不行。还有戏服,什么角色穿什么,在什么场地穿。此外就是道具。

忙碌了好久,第一台戏曲总算是诞生了。

陈安特意在县衙布置了戏台,戏台两边分别是“出将入相”。他又把张鹏,赵宇凡等人召集过来。

让这些人听戏,还有小道士,孙思邈。

大家为了商县都太辛苦了。总是要放松下的。

戏台下面有几张桌椅,桌子上有茶水,干果花生。

还有差役在一旁伺候着,就是提供热毛巾。

这一样都不能少,少了就不地道了。

小道士是知道陈安在编写戏曲的,他还天天听到陈安带着人一段一段的的唱,但他没有看过完整的,因此他还很乐意听戏。

而别的人就更愿意了,他们从进了内堂的院子就觉得很好。

戏台子上还没有演唱呢,光是布置就看着很吸引人。

他们刚一坐下就有差役递上热毛巾,这舒服的。

陈安坐在主位,他看到众人都到齐了,对着台上一拍手。就听到台子后面敲起了梆子。

“咚咚,呛”

鼓点一起,台子后面就有人唱了起来。

“额大哥二哥都是额哥,高个子低个子都是兄弟。”随着唱腔一个脸上涂的黑乎乎人就从出将的门帘后出来了。

等他一亮相,又是一声“燕人张翼德”

在他之后,又是一阵锣鼓,红脸关公出场,,,

陈安得意的看向台下的众人,这可是他的杰作啊,他等着掌声呢。

然而,没有!

这些人都瞪着眼睛看着台上他们没有看过这样的戏曲。不知道该怎么看。

陈安冲着张狗子使了个眼色,张狗子立刻击掌叫好“好,唱滴好。”

张狗子不但击掌叫好,他还给台子上扔了一把铜钱。

赵宇凡马上反应过来了,原来听戏是这样听的啊。

“好,唱的好!”赵宇凡站起来大声叫到。他更是学着张狗子拿出一把铜钱就撒到台子上。

孙思邈转头看了赵宇凡一眼,赵宇凡这才坐下。

“听戏,听戏,”陈安挥了下手说。

几段唱腔后,这些人开始入戏了,孙思邈还跟着轻声的哼几句唱腔。

差役们忙着给他们倒茶水,换毛巾。忙得很。

一场戏曲下来,众人都觉得听的不错。很有味道。

尤其是赵宇凡,他认为这样的戏曲应该放到商会去,在商会那边盖个真正的戏台子。

以后和客商们谈事就可以听着戏曲谈了。

而孙思邈则问陈安,这戏班子的花销怎么办?戏曲好听,可这是花钱的。

陈安的一句话,简明扼要的说了出来。

戏班子要送戏曲进长安城。

戏班子以后是能挣钱的,还能挣大钱。戏班子不但要在商县唱戏,还要去长安城,甚至以后还要去洛阳,扬州等地。让大唐各地都能听到“秦腔”。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木叶开始逃亡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人族镇守使 星汉灿烂 万相之王 从长津湖开始 修罗武神 陆地键仙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我有一剑
相关推荐:江湖血特工狂妃有点拽至上王权我的女友是鬼界老大圣谋九天御兽:开局进化血轮眼开和大四喜快穿之改造熊孩子熊孩子玩转地球惊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