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先经妻子一问,他的记忆又回到了八年前
叶圣涛并不是村里人,而是城里来的知青,因为他从小就是一个孤儿,所以对他来说,在哪都是家,于是就想在当时的生产队里扎下根。可是,他并不太适应那里的生活,当时身体也比较瘦弱,吃不了苦,一旦做点事而,简直状况频出,并惹起了民怨。谁都不愿意搭理他,更不想跟他搭伙搞生产。
王伟先因为有点文化,很早就成了生产队的骨干,虽然还不是生产队长兼民兵排长,但对从城里来的叶圣涛颇为照顾。在他看来,人家也算是背井离乡到了这里,无依无靠的,本该关照一下。所以,他跟生产队的其他人对叶圣涛的态度成为了鲜明的对比。别人不跟叶圣涛搭伙,他便责无旁贷选择跟他在一起。叶圣涛干不了太重的活,他便毫无怨言地包揽了一切。这令叶圣涛很是感动。
他俩也在一起吃饭,一旦得到伙食改善的时候,王伟先就把自己分到的饭菜可口的成分夹在到叶圣涛的碗里。
叶圣涛当时既感动又不安:“王哥您干得比我多又把一点好菜夹给我您您的身体也需要营养呀。”
王伟先憨厚笑了笑:“咱们这里不比城里,生活水平太低,你一个知识分子下队里干活本来就不合适,如果不好好补补自己的身体,恐怕就支撑不下去的。”
“那您呢?”
“我嘛,从小就在乡下长大,吃苦受累已经习惯了,吃啥啥香。”
当时,叶圣涛手捧着自己的饭碗,任由激动的泪水掉落到碗里。他从小就受人排挤和欺负,可以说是饱受‘世态炎凉’,一旦得到王伟先亲人般的照顾,让他感受的不仅仅是亲情的温暖,更是人间真情。
王伟先在关照他的同时,也号召其他渔民们对他好一点。在他的感召下,曾经对叶圣涛呲之以鼻的人也逐渐接纳对方了。
王伟先后来被提拔成了生产队长兼民兵排长,更有便利关照叶圣涛了。当叶圣涛生病的时候,王伟先为了不让他被扣工分,便主动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在他看来,叶圣涛孤单一个人实在不容易,理当得到队里的温暖和照顾。
更让叶圣涛能铭记一辈子的就是王伟先对他的一次救命之恩。
有一次他们出海打渔,结果渔船遭遇到了风浪,负责在船舷的叶圣涛对突如其来的一阵大风准备不足,结果立足不稳竟然跌落到大海里去了。由于当时海水很是汹涌,水性不好的叶圣涛的身体一旦没入海水里,瞬间没了踪影。
另一个渔民目睹这一切,便大叫惊呼:“不好了!叶圣涛坠海了!”
王伟先闻讯从船的另一侧绕过来,向那位渔民问明原委,便把自己的褂子脱下来往船甲板上一扔,便想跳海救人。
其中一位老渔民赶紧拉住他的胳膊:“你别冲动!”
王伟先一回头:“老程,您干嘛阻止我下去救人?”
老渔民富有经验,赶紧解释道:“现在天色很暗,海里能见度很差,如今大风又掀起了海浪,你一旦跳下去,恐怕救不了人,就连自己也搭进去。”
“如果考虑这些因素,我就可以见死不救吗?”
“这只能自认倒霉了。”
王伟先冲他嗤之以鼻:“您这叫什么话?我身为党员干部,怎么能丢下他不管吗?”
因为时间紧急,他顾不上给那位老渔民‘上课’了,奋力挣脱对方的束缚,毅然决然地扎进了大海
那和老渔民急得直跺脚,赶紧吩咐其他人准备绳子和救生圈,预备随时接应落海者。
其实,王伟先选择冒险下海救人,看上去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自己也极有可能被汹涌的海水卷走。因为在叶圣涛坠海的时候,渔船还在行进中,假如他跟渔船分割了,就要跟渔船拉开很长的距离了。
王伟先还在叶圣涛坠海的船舷处跳海搜救他,正如同刻舟求剑。
可是,令人神奇的是,当王伟先一扎入海水里,立即看到在渔船船帮上附着一个人影,人影只有头部露出海面,而整个身躯都浸泡在海水里。
“王排长,我在这!”
那个人影一看到他扎入大海,便高声大叫。
王伟先已经把脑袋露出海面,用手一抹湿淋淋的那张脸,顿时看清楚那个人影正是叶圣涛。
原来,叶圣涛一坠入大海,居然被一个浪头拍在了渔船的船帮上,那里还有一个凸出的铆钉。结果,那个铆钉正好刮在他的衣服上,不至于让他被海水冲走。这个铆钉却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不过,这样的局面不过持续太久。他最终还是会葬身大海。就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刻,王伟先跳海搜救他。这极大安抚了他那颗恐惧的心。
王伟先一看叶圣涛就像吸附在船帮上一样,简直是又惊又喜,立即奋力向他游过去
“小叶你怎么样?”
“我还好。”
王伟先已经游到了叶圣涛身边:“你怎么会吸附在渔船上?”
“好像有一个铆钉刮住了我的衣服。”
“真的吗?太好了!”
王伟先并没有贸然解救叶圣涛,而是又游离了渔船。
叶圣涛开始不解:“王排长您?”
“你老实别动,我招呼上面援助我们。”
叶圣涛顿时醒悟了,因为紧贴着船帮根本看不到渔船上的情况。
王伟先一纳入众人的视野,立即向上高喊:“小叶正在船帮下,赶紧把救生圈扔下来!”
原来,他清楚叶圣涛的水性,恐怕以自己之力无法把他解救出来,于是要依靠外物的帮助。
渔船上的老渔民等人正在焦急,一看到冒出头,顿时大喜过望,赶紧把刚准备好的救生圈扔下海,同时把一根缆绳缓缓放下来。
叶圣涛在王伟先喝渔船上的人通力配合下,终于把九死一生的叶圣涛救上了渔船。
当老渔民发现他湿漉漉的衣服上被渔船铆钉刮开的口子,不禁埋怨道:“你这个人真够傻的,既然没有被海水冲走,为啥不朝渔船上喊救命?我们差一点没放弃你。”
叶圣涛默默无语,其实,渔船上之前的争吵被他隐隐约约听到一点,尤其王伟先最后那句铿锵有力的话让他感激涕零。从此,他就把王排长视为再生父母一样。
王伟先回忆到这里,又对妻子讲道:“小叶是我们生产队的唯一知青,因为城里没啥亲人了,便想在生产队扎根了。按照政策,他只有娶了当地的姑娘做媳妇,才有可能落到当地。可是,队里的姑娘没有任何人看上他,都觉得他不会有什么出息。我当时劝他说,他是一个有文化的青年,应该回到城里去干一番事业。他在我的劝说下终于离开了生产队。不过,当我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冲我痛哭流涕,并说除了我,没有谁把他当人看。他假如有出头之日,一定会回来报答我的。如今,他真的发迹了,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呀。”
妻子听了丈夫一番回忆,不由唏嘘道:“那些曾经拒绝过小叶的女人们如果知道现在的他,肯定会后悔死了。”
丈夫不禁感慨:“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对谁轻易下结论。将来谁什么样,都不好说呀。”
妻子却眼睛一亮:“我之前对他的承诺并不踏实,当得知他的经历后,我顿时觉得他对咱们是真诚的。只要他认定你是他的恩公了,即便为了咱们赴汤蹈火也会万死不辞的。”
“是的,我并不怀疑他的诚意。”
妻子试探道:“那你会接受吗?”
丈夫心里一动:“你说呢?”
妻子迟疑了片刻,终于鼓起了勇气:“我说的话,你能听吗?”
丈夫一片虔诚:“秀娟,这些年来都是你一直听我的,始终围着我转。现在,我真的想听一次你的决定。”
“真的?”
丈夫心里一沉:“真的。”
其实,王伟先之所以如此表态,那是因为他已经陷入一片迷茫之中,只想跟着感觉走,妻子无疑是他最好的风向标。
然而,妻子的心也是挣扎的,迟疑了良久,不由把目光落到了熟睡的儿子身上。
“伟先,现在咱们的女儿英子已经读小学了。”
“啊,我早知道了。”
“我上次回岸上听英子的阿婆讲,她的班级有一次开家长会,结果除了她,别的同学的家长都是年轻的父母,而只有她的家长是白发苍苍的阿婆。”
丈夫鼻子一酸,不得不“哦”了一声。
妻子又把话题指向儿子:“志国一晃也大了,再过不了几年也到上学时间了。难道也让他像姐姐一样跟咱们分开吗?”
丈夫默不作声,眼眶里却闪烁着泪花。
“咱们的老人年龄都大了,难道还要让他们为咱们的孩子受累吗?”
丈夫终于发声了:“难道你想上岸生活吗?”
“伟先,不是咱们不能吃苦,而是不能苦了咱们的孩子呀。咱俩撇家舍业来岛上好几年了,也该被替换了吧?难道我们真要把这辈子都搭在这里不成吗?”
丈夫沉吟了很久,才道出一句:“我明天回一趟岸。”
“你回岸上想干啥?”
“直接去市里武装部。”
妻子眼前一亮:“你想通了?”
“我去找一趟武装部的刘部长。关于咱俩的去留应该找他商量一下。”
妻子连连点头:“就是,守护这样艰苦的地方,哪能可一个人受苦呀,应该轮拨分担才对。”
丈夫的神情有些黯然:“你别再说了,赶紧睡吧。”
妻子一怔,随即意识到丈夫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尽管自己的话并不磨叽,但对于丈夫来说,还是有点烦心了。她于是默默接受了。既然丈夫已经做出最大限制的让步,自己又何尝不能忍受一点委屈呢。
其实,作为夫妻来说,能够做到相敬如宾,首先要懂得相互包容。
这一夜,他俩背对背相持了一宿。
第二天,王伟先早早就起床了,首先要把例行的任务完成。
妻子当丈夫一起床,也被惊动了,赶紧穿起衣服。
已经下床的丈夫瞥了她一眼:“你多躺会吧?”
妻子一边穿着衣服一边淡淡地回答:“不用,儿子醒来没有那么快,起码要等咱们干完活后。”
丈夫不再说什么,也不等妻子,率先走出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