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激怒赵家君臣,苏骁也算是做一次小人,用一些卑鄙的招数,没办法,为了孩子,不寒碜。
李助的办事能力是很强的,一些探子立刻进入到大宋各州府,找到那些势力比较大的贼寇,暗中鼓动他们联合起义,而且忽悠他们,说现在赵家人弄得天怨人怒,一旦起义,就有问鼎九五之尊的机会。
贼寇既然敢不服王法,打家劫舍,自然是猖狂至极,不少家伙都是李逵那种类型的,动不动就是砍了皇帝老二的鸟头,听闻有问鼎九五之尊的机会,他们怎么可能不动心。
一些心急的立刻就开始了行动,可能是老天都不帮赵家人,这些贼寇刚一起兵,就有大量流民前来投靠,这可不是苏骁安排的。
这些流民都是附近州府被逼到走投无路的百姓,他们的田地被世家巧取豪夺给霸占,然后自己给他们种田,结果最后不仅一点口粮剩不下,还欠了东家一大笔钱,家里的老婆孩子都有被饿死的情况,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反了他。
恰逢有贼寇起兵,也算是找到了主心骨,全都来投靠的这些贼寇麾下,一起攻城掠寨,把曾经高高在上的地主老爷、县太爷都给绑到街口砍了,给自己的亲人出一口气。
看到一个同行成功了,其他的贼寇当然也不甘示弱,这种事情,讲究的就是先下手为强,万一人家做大,不就是抢了自己争夺九五之尊的机会了吗。
一时间大宋境内到处烽火连天,一封接一封的奏折送往东京汴梁,本来朝堂之上的大臣还想要压一压,毕竟很多起义为什么,他们是心知肚明,为了自己的颜面,需要遮掩一下,但是发现起义实在是太多了,比先帝宣和年间的四大寇造反还要激烈。
当赵桓知道大宋境内遍地烽火的时候,他差点惊掉了下巴,这是什么情况,怎么突然之间国将不国了呢,之前不是还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过的非常好。
一些大臣趁机参奏死对头,说他们的家族把百姓逼得走投无路,投靠了反贼,这都是死对头的责任,赵桓应该把他们抄家,平息百姓的怒火。
而死对头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你说我霸占土地,我说你抢占民女,反正狗咬狗一嘴毛,谁也不是干净的。
赵桓被大臣们吵得头疼,争权夺利各个都是高手,真要解决问题,没有一个说点有用的。
最终还是被调回来的宗泽开口,希望赵桓能够调动禁军去镇压,否则依靠各地的厢军,绝对不是那些反贼的对手。
赵桓有点为难,禁军可是拱卫东京汴梁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禁军保护东京汴梁,如果有反贼攻到东京汴梁该怎么办?难道还求苏骁出手吗?自己可不想学父皇那样,被迫继续册封苏骁,苏骁再册封的话,都要爬到自己头上了。
宗泽只能够努力的劝说,如果不压制那些反贼的话,等到反贼都形成规模,再想要处理就难了,而且有几支反贼都是江南的,都是方腊余孽,江南是大宋的银仓粮仓,如果让反贼控制了江南,大宋危矣。
听了宗泽之言,赵桓算是有点危机感了,当皇帝这么久了,当然知道什么是重要的,江南是大宋的税赋之地,决不能够丢失。
最终赵桓决定,宗泽为主将,调集骁勇善战之将,率领十万禁军前往江南平叛,至于其他地方的叛乱,就交给各地的厢军,谁不能够压制住叛乱,就撤谁的乌纱帽。
赵桓的命令,在两天后就被苏骁知道了,这让苏骁露出笑容,不愧是赵家人,军事操作和常凯申不相上下,十万禁军有什么用,能够应付得了江南的遍地烽火。
也就是宗泽有点看头,如果那些叛贼太蠢的话,说不定真让宗泽成功,但是苏骁根本就不在乎江南的那些叛贼,苏骁看中的是京西南路、永兴军路、淮南西路这些叛军。
这些叛军距离东京汴梁很近,只要有一个大胆的,就能够冲到东京汴梁城下,围困东京汴梁,到时候就是苏铎出手的时候了。
宗泽虽然去了江南,但是大宋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烽火遍地,而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很多人都想要获得更大利益,百姓想要报复曾经祸害他们的权贵,叛贼想要得到更高的位置,成为当初自己羡慕的权贵。
连续几个州府告破之后,赵桓明白了,光靠下面的愚蠢官吏是挡不住那些叛军的,只能够再次把禁军派出去,虽然东京汴梁号称有百万禁军,但其实有一半都是空饷、老弱病残,或者说是演员,被检阅的时候过来凑个数。
再派出去了五万禁军,东京汴梁的防御就有点及及可危了,但是不派出去不行,下面的厢军战斗力明显是太差了。
四大寇被剿灭后,苏骁又解决了北方的隐患,让大宋各地进入到了安逸之中,安逸中就会催生贪婪,各地官员各种的操作,把厢军都给挖空了,克扣军饷,吃空饷,这些都是常规操作。
所以这次突然的烽火遍地,让各地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不少大地主被叛军直接给横扫,全家老小都成了叛军的刀下鬼,当初自己看不上眼的臭佃户现在摇身一变,居然成了要自己性命的阎罗,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后悔呢。
随着一个个城池被攻破,那些大官也都开始慌张,自己在家乡的田地宅院都被那些贱民给毁了,真是不能饶恕。
所以联名让赵桓出兵,解决那些叛军,否则赵桓就是昏君一个,被这些臣子架着下不来台,赵桓也只能够同意,毕竟连自己的亲信都希望自己能够派兵去镇压叛乱,他们也是受到了损失。
随着东京汴梁的禁军不断的派出去,东京汴梁的防御力量越来越少,李助手下的探子已经开始蛊惑几支叛军去攻击东京汴梁,传出谣言,和当年汉高祖一样,谁先入东京汴梁,就会是下一个九五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