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燕不悔的审讯还在持续,苏见仁则显然比妻子狡猾很多,他以上班为推脱表示妻子虐待孩子的时候他基本都不在家,以为只是平常的管教为由把责任全部推到妻子身上。
可惜他的一面之词并不能把自己洗干净,曲飞拿出居委会和邻居的证词,上面明显表明苏见仁不仅完全知道妻子对女儿的虐待,甚至有时候也亲自上前对女儿拳打脚踢。
居委会和民警不仅只找燕不悔谈心,也多次找过苏见仁让他对妻子进行说服教育,可他完全无动于衷,还对妻子百般维护,当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可以说燕不悔如此嚣张的态度与他的消极对待有直接关系。
就在这对夫妻被捕的这一天,人民法制日报专栏报道了一篇名为:“妈妈,我饿!”的专题文章,里面详细报道了一个女孩不讨妈妈欢喜,长期被母亲罚饿,体罚等一系列毒打的事情,还配了几张图片。
互联网也转载了这个新闻,虽然也有不少人很少愤怒讨伐但关注的人并不是很多,淹没在了娱乐明星某某又分手了之类的新闻中。
也在这一天B市二中黄怜怜、马晶晶和许婉琪联合起来在校内宣传保护自己,远离暴力的行动,她们把今天的法制日报发给每一个同学,她们的行为得到了老师的支持,毕竟家暴在华夏很是广泛。
同一时间燕不悔夫妇被拘留调查的事情从居委会传了出去,很多人拍手叫好觉得就应该给他们一个教训,当然苏见生则由居委会先负责照料。
一切都很平静,无论是报社接到的反馈,互联网的留言,学校的宣传,邻居们的议论都只是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骚动,发酵。
直到第二天法制日报连载报道了第二篇:无声的愤慨,里面开始大量描写小丽丽从出生到现在遭受母亲燕不悔的非人虐待,特别是因为偷吃了鸡食而被燕不悔残忍的用针将嘴缝住的事情,并配有大量的局部照片。
文章最后引用叙述者秀秀的话:“我无法相信这个人是一个母亲,小丽丽每次开口乞求叫着的‘妈妈’,妈妈这个词不配用在这个歹毒的女人身上!”
第二篇文章的报道引起了社会一些人士的关注,报社开始接到不少好心人的电话,有要求领养小丽丽的,也有要捐款捐物的,当然也少不了索要燕不悔家地址要去骂人打架的。
互联网上开始有明星关注这件事,有些当妈妈的明星在微博留言道:“作为母亲我非常的愤怒、心痛,我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母亲能做出的行为。”
网上也有很多人留言谩骂燕不悔,对于小丽丽的同情,怜爱,已经有不少网友要求人肉搜索燕不悔,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这个小女孩,对于她的现状究竟怎么样啦。
有一些知道内情的人在网上发声,燕不悔夫妇已经被捕,小丽丽前几天被接回了老家。网友才舒了一口气,而后要求这样的父母应该判个十年八年,舆论似乎在渐渐平息。
学校里黄怜怜三人组成“反对家暴支援团”,要求学校调查是否有学生在家被经常家暴,支持学生积极向学校反应自己的遭遇。冲着三大校花的名号,不少学生都开始加入会,学校也开始有所关注。
第三天法制日报在首版登出了显目的标题:死亡,不甘的咆哮!报道一开头就用大字标出了小丽丽已经死亡的消息,并指出燕不悔夫妇私自掩埋尸体试图将罪恶永远的深藏地下。幸亏被我们的公安干警曲飞同志无意中发现,正应了那句话: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接着下面列举了燕不悔、苏见仁十大罪状,图片配上文字所表现出的震撼力,感染力瞬间让人悲愤伤心,有不少喜欢看晨报的人吃饭时拍案而起,破口大骂,哽咽落泪。
“TMD,怎么会有这种父母,这就是个陌生人也做不出来的事。”
“我操他姥姥,逼得自己孩子吃鸡食还缝嘴巴,华子走我们去把家砸啰。”
“呜呜,小苏丽好可怜,为什么不早点报出这件事。”
B市震惊,互联网震惊,全国震惊,这是华夏建国以来极其少见、残忍恶劣的虐童事件,人们无法想象华夏建国上百年了还有如此黑暗的事情发生。
这一天B市不少市民自发来到公安局要求严惩杀人凶手,警局门口被上千人围的水泄不通。
这一天互联网全部都是为小苏丽事件刷屏,明星、宅男、宅女们全部在人肉,声讨燕不悔和苏见仁。
这一天以B市二中为起点爆发了为小苏丽祈祷,要求家暴远离孩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活动。B市学校全部停课,教育局要求每个老师都要给学生讲述这件事情,让孩子要有清醒的意识,父母教育孩子是有度的,无休止的打骂孩子是犯法的。
还是这一天华夏的很多法律学者提出了修改《华夏儿童保护法》和福利制度应该重新完善,如果法律能够对小苏丽被虐时就有完善的法律解释,福利部门能够有制度规定以及充裕的资金,小苏丽完全可以避免如此的悲剧,甚至最早发现的居委会都能处理好这件事。
在如今信息发达全面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一则新闻得到全面的关注。报纸,电视台,互联网所有传播媒体全部播出了这则新闻,不管是娱乐版,还是社会时事版,全部转载法律时报的这三篇文章,更有蜂拥而至的记者堵住了居委会,小苏丽的邻居,这里的每个人都成了采访素材,人们渴望得知小苏丽的过去的每一点细节。
更有不少侠义心肠的市民前来悼念小苏丽,人们在她生前的楼下建立灵堂,带来了各种好吃的,好玩的烧给她,希望她在下面能够吃好、住好,来生投胎个好人家。
这么多形形**的人到来让辖区派出所压力猛增,他们派出了大量的人力来维持秩序,生怕群情激愤之下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