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远想要做电动自行车,主要一个原因是为了给电动车积累技术经验,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电动车前景比较好看。
但与此同时,他也并不准备和其他厂商一样,全面铺开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经营。
因为没有意义。
在周方远重生前,北桐市已经率先开启了新一轮的限摩令,连电动自行车都没能幸免。而且他当时就已经听人说过电动车新国标的事情,预计是在19年正式实施,可惜他没有等到那一天就重生了,但作为当时只有电动自行车这一个交通工具的人来说,他对这方面还是挺关注的。
不出意外,这个新国标一出台,一定会引起社会上的各种不满情绪滋生。
制定相关规则的人,或许出发点是好的,毕竟电动自行车、燃油助力车乃至摩托车的存在,对城市交通来说,确实是一大隐患,这一点无需反驳。
闯红灯,逆行,走机动车道,速度快,声音小……这些都是隐患部分。
然而现实如何呢?
闯红灯和逆行,这个或许还关系到车主个人的素质问题,但走机动车道这一点,有时候实在是不能怪这些车主。
试问,就国内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随便走出看一看,有几个城市的非机动车道是畅通无阻的?
又有几个城市的人行道是干干净净没有障碍的?
很少,非常非常的少。
在国内,机动车停放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机动车没处停,违章停放还会被罚款,所以只能停上人行道,停上非机动车道两侧。那么人行道被占了之后,行人怎么办?他们只能在非机动车道上走。这样一来,非机动车道又不好走了,那些电动自行车和燃油助力车,以及摩托车,就只能被逼走上机动车道。
难道他们不懂得危险吗?汽车是铁包肉,摩托车可是肉包铁,稍微碰一下,人家没事,自己可能就要损筋折骨,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其实大家都知道危险,但现实就是逼得大家没有办法。
制定新的办法,好滴,这个是没问题的。
但问题在于,这个办法有些舍本逐末了。
新的国标里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各种数据要求,限速什么的。这里不多问,就问一个问题——难道限速之后,闯红灯、逆行和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这些问题就能避免了吗?
难道制定了新的规定,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和声音的问题就真的能解决了吗?
就算是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撞在人身上也是不得了的,而且电动自行车的优势之一不就是没有那么强烈的噪音吗?难道还能专门加上噪音不成?噪音也是一种污染啊。
归根结底,想要阻止相关问题,制定相关法律才是正经,而不是一刀切的把所有问题都推给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没错,错的只有人。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禁摩令了。
电动自行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归根结底,还是禁摩令。
为什么像是扶桑、宝岛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电动自行车就很少,反而大家都在骑摩托车呢?
很简单,因为人家没有禁摩令啊。
其实对比一下就很明了了。
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之间。
续航里程,摩托车强;动力,摩托车强;爬坡,摩托车强;载人载物,摩托车强;用车成本,大体上也是摩托车更强。防盗性,摩托车比电动车强一些,虽然没有特别巨大的差距,但强一点也是强,这个不用多说。保值率,摩托车也完爆电动车……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如果真的要按照新国标的要求来,那么所有超标的电动自行车和燃油助力车就都不能上街了。到时候很多和社会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行业必然会遭受影响。
最直接的,快递员,外卖小哥,送水的师傅,他们怎么办?
按照新标准,电动车的运载能力和速度都受到了很大的约束,那么问题来了,上述那些职业的成本怎么办?
原本快递员一次拉一车快递,现在需要分好几次来来回回的运送,时间成本怎么算?
快递小哥本就是个送一单拿几块钱的职业,运载能力不说了,速度的问题怎么办?原本一天下来四五十单不成问题,厉害点的七八十、八九十都有可能,现在一旦限速,一天晕二三十单,难道送餐小哥要饿死吗?那就只能提升每一单的运费了,可这样一来,成本又转嫁到了顾客身上,顾客平白多花了好几块钱的运费,一单两单还无所谓,可如果多了呢?
如果订一次餐运费就要二三十,甚至三四十,那还有人会点外卖吗?
送水师傅受限于运载能力,原本一天的运送量需要变成两三天,那些高楼大厦里的白领经理们,能忍耐吗?
双十一买的东西可能要双十二才能运来,谁能接受?
当某一个交通工具遍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各行各业里的时候,一刀切真的正确吗?
就如同当年的禁摩令一样。
当初之所以会实行限摩令,绝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摩托车的安全系数不高,给交通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汽车虽然安全系数更高,但是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买车费用以及养车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家庭还是处于无法支撑的状态,再加上汽车体积比摩托车大,也就更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如果道路上摩托车的数量增加10%,城市至少会减少40%的交通堵塞。
很多人购买汽车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出行,但是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交通压力,堵车便成了家常便饭,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相比较汽车,摩托车在这些方面都是更具优势的,排放污染小,停车方便,可以做到随走随停。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正是因为摩托车体积小,通行率高,一旦车主不遵守相关交通规则,随意穿行,也会增大交通压力,甚至会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
所以想要促进整个摩托车市场的发展,还是得有一个合理的政策,让摩托车市场更加规范化,否则的话就会过犹不及。
周方远重生前的新规定,其实仔细想想,也是这个样子。
最初也是因为交通安全的问题,才会出现这样一个规定。
可这样一个规定,除了对那些有职业要求的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以外,还有另一个不小的麻烦存在。
那就是广大的家长们。
在我们的国家,大多数父母每天早上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就是送孩子上学,到了下午放学,又要准时准点地接。十年寒窗,除了节假日,不能有丝毫怠慢。但随着不少城市颁布了“禁摩令”和“限电令”,家长接送娃就成了天大的难题。“禁摩令”,就是禁止摩托车出现在大城市的主城区,只有郊区才能使用。“限电令”,是指一些城市对电动车施行交通管制,某些路段电动车不能入内。
颁布禁摩令和限电令的初衷,是由于这些两轮车过于灵活,又具有高机动性,很多车主都无视交通规则,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又没有上牌限制,更加肆无忌惮,对其它机动车辆和行人造成隐患和威胁,不得不管。
然而“禁摩令”“限电令”的出现,直接引起家长不满。
本来这也是出于正常考虑,可以理解,但有专家说:限令的出台,主要是针对早高峰晚高峰家长接送孩子的现象,每个校园门口都挤得水泄不通,极其混乱,毫无秩序,对正常交通造成困扰。建议家长们让孩子自己上下学,既能减少环境污染,转变路况,又能锻炼孩子独立自理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本来条例的出台就让很多家长不满了,加上专家这样的考虑,家长们更不买账了。
毕竟这两种交通工具是普通家庭中,现有的最为实用的车型,小巧轻便快捷,在早高峰拥挤的车流中,速度最快,效率最高,而且物美价廉。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造成更大拥堵不说,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孩子们在这样的空气中出入校园,身体健康肯定受影响。而且还经常没车位,被贴罚单,家长们唯恐避之不及。再说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有车,都有必要买车。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孩子们上学路途最近的也得1公里,路况相当复杂,哪怕是一个小县城,上学一路上各种危险也是不可预知的。大一点的孩子还好说,那年龄小的孩子怎么办?幼儿园孩子又怎么办?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但不方便,不灵活,还极其不舒适。很多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都是家里老人,老人本身身体弱,孩子又小,挤公交地铁实在太费力气,还容易引发老年病,一旦在公共场合发病,孩子根本无力应付。
在国外,很多国家城镇乡村,都有校车接送,但我国国情不同,基础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大环境并不安全,孩子小时候又没有很好的分辨能力,出现危险是谁都不愿看到的。家长是孩子唯一的保护屏障,所以亲自接送,是家长们一致的选择。
家长的确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但要分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时候,锻炼孩子能力,塑造性格,是一个综合力缓慢栽培的过程,不一定非要在涉及安全的这个问题上锻炼吧?在生活中的其它方面,必须学习、做家务、关心父母等,都可以得到锻炼。
所以说,因为最早的禁摩令,电动自行车和燃油助力车发展起来了。
可未来,国家迟早还是要在这方面进行限制的,周方远重生前就已经看到苗头了,莫非还能是假的不成?
所以电动自行车,不能涉入太深,免得到时候无法自拔,反而被牵扯连累,但也不能不发展,一方面是技术积累,一方面就是市场的问题了。
就周方远重生前的那一世,我国毫无疑问就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在当时来说,全社会保有量约2亿辆,年产量约3000万辆。
从生产情况来看,17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3113.14万辆,同比增长2.34%;2018年1-4月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799.32万辆,同比增长8.62%。
从销量情况来看,2013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约350万台,2014年约400万台,2015年约550万台,2016年约600万台,2017年销量达到700万辆,可见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十分可观。在2017年米国的电动自行车涨幅高达440%,其中我国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占据了最高的份额。
由此看来,我国电动车产业规模维稳,其市场销量呈上升趋势!
这么大的市场,就是一块大肥肉,不吃一口他都对不起自己。
而且电动自行车在新国标之后也不是没有机会,比如说智能化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智能化就是大势所趋,可以预见到,未来电动自行车产量进行合理控制将是行业发展的新常态,量的增长将逐步让位于质的提高。
随着互联网+的来袭,电动车也步入智能化时代,智能化已经成为电动车行业重要的产品升级方向及技术突破口。智能锂电电动自行车时代已经来临,面对新的电池及电机控制技术的出现,常规电动自行车已经满足不了市场对新产品的要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电动自行车企业完全能够推出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人机交互的产品,比如说指纹0.5秒解锁,完全能给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
这一点,在06年做不到,那么在18年19年还做不到吗?
从市场需求看来,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消费国。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并在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下,市场需求肯定还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随着电动自行车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者品牌认知能力的增强,一线品牌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的市场容量将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将稳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所以说,机遇永远是和危机并存的,看到危机能让企业避免损失,看到机遇能让企业迅速发展。
当然了,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国家还是有相关法律出台,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不管不顾一刀切,那样是省事儿了,问题也不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