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博点点头,有了三种‘合金’,让ZN-涡扇发动机的推力达到三百吨真的没什么难度。
这段时间他和他的团队做了很多验证,证实他们的方案是可行的。
他看向宁思齐,“优盘中是我们对ZN-涡扇发动机做的修改方案,我希望你能帮我们看看。”
虽说他们对修改方案做了验证,可他们还是不放心, 所以才把修改方案给了宁思齐。
宁思齐看了看手中的优盘,笑着说:“没问题,这两天我就给你结果……其实吧!有了三种‘合金’,ZN-涡扇发动机的推力的确可以提一提。”
当初他捣鼓出ZN-涡扇发动机的时间可没有三种“合金”。
现在有了三种“合金”,把ZN-涡扇发动机的推力提到三百吨完全没有问题。
刘一博露出了满脸的笑容,“那真的谢谢了!”
有了宁思齐的帮助,他安心不少。
“不用这么客气!”宁思齐看了看时间, 站起来说,“老师, 各位,我晚上要去一趟超导材料实验室,我就不陪大家了。”
材料学院的吴青红院士邀请了很多次了,让他给NQ-超导体研发团队讲讲课。
之前是因为一直忙着星兽火箭发动机的研发,所以才推了。
这次不能了。
“超导材料实验室……好!不能因为吃饭耽误了你的正事。”陈明东顺着宁思齐的目光看向餐厅门口,看见了抱着一叠资料的齐思宁。
他知道宁思齐参与了NQ-超导体的研发,也知道吴青红院士邀请过宁思齐很多次。
……
去超导材料实验室的路上,宁思齐和齐思宁走在昏暗的的路灯下。
齐思宁一边走一边和宁思齐述说NQ-超导体的最新进展。
说完进展后,又说了NQ-超导体研发团队的整体情况。
在听完齐思宁的述说后,宁思齐眼睛都亮了起来,笑着说:“照这进度,NQ-超导体再有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研发了。”
不得不说NQ-超导体的研发进度在不断的加快。
齐思宁笑着点头,“我们利用元宇宙搭建了一个超导材料实验室, 效果非常的不错。”
在元宇宙主体完成后, 她向她的老师吴青红院士提出在元宇宙中搭建一个超导材料实验室。
结果,不仅她老师大力支持, 材料学院的所有老师都支持。
就她知道的,材料学院院长徐高远为了这事,专门去了一趟西北核工业,为的是寻求“算力”的支持。
“额……你们搭建了一个超导材料实验室,我怎么不知道。”宁思齐有些惊讶。
其实他一直就有这个想法,只是没有时间去实现,再就是现阶段“算力”严重不足。
在元宇宙出来后,缺“算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现在,两百多所高校在不断的完善元宇宙,等元宇宙涵盖了所有的工业软件,再加上元宇宙不断的拓展,“算力”只会越来越紧张。
齐思宁有些埋怨的说:“你这段时间一直忙,我不好意思去找你。”
“这……那个,是我不够上心……”宁思齐连忙岔开话题,“眼看ZQ-超导体不久就能研发成功了,你马上就会成为大富婆了……没想到啊!我既然有吃软饭的条件。”
“啊……”
齐思宁站在原地想了一会,猛地冲向宁思齐,喊道:“宁思齐,我才不是大富婆……”
……
等两人来到超导材料实验室大楼的时候,材料学院院长徐高远和吴青红院士一众人已经等在楼下了。
见到宁思齐后,徐高远连忙上前,满脸笑容的说:“终于把你盼来了。”
邀请宁思齐很多次了,可宁思齐太忙一直没来。
“走,去大教室。”
现在晚上七点半了,再加上还要讲课,不能搞的太晚。
一大帮人呼啦啦的来到一个大教室,这个大教室灯火通明。
没一会,大教室就坐满了人,还有不少人都是站着的。
宁思齐站在讲台上粗略估计了一下,怎么的都有三百号人了。
在齐思宁的讲解下,他知道今晚的讲课主题。
讲解NQ-超导体的原理及相关研究难点的分析。
看着眼前的PPT,宁思齐认真的对齐思宁说:“这课应该你来讲的。”
NQ-超导体是齐思宁想出来的,这些PPT也是齐思宁做的。
齐思宁摇摇头,“我没你讲得好,再说后面的难点分析很多都是现在我们遇到的,你让我怎么讲……那个,要是后面那些难点分析难度太大,你就直接越过。”
PPT后面的难点分析,很多就是现在遇到的难题,虽说她提前两天把PPT发给了宁思齐,但她多少还是有点担心。
宁思齐笑了笑,“你放心好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不会给你丢脸的。”
这PPT他都看过了,再加上路上齐思宁的补充,基本上都掌握了。
“那就好!”齐思宁微红着脸走下了讲台。
宁思齐看着满教室的人,咳嗽一声,笑着说:“大家晚上好!我是航空航天学院的大四学生宁思齐,非常荣幸能给大家……”
客气了一下,他直接进入了主题,开始讲NQ-超导体的原理。
大教室中,台下的老师、学生听的非常的认真,很多人做着笔记。
宁思齐观察着这些老师和学生的表情,在不断的加快讲课的节凑。
他发现这些老师、学生的接受能力非常的强。
只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就将ZQ-超导体的原理讲完了。
不过回头一想,这些老师、学生能够参与NQ-超导体的研发,就说明这些老师、学生是超导领域的佼佼者。
毕竟NQ-超导体的保密等级在那,不是什么人都能参与的。
在讲完NQ-超导体原理后,开始讲难点分析。
一开始,宁思齐保持着之前的节奏,他就发现,大教室中很多人跟不上节凑。
他只好慢慢的放慢了节凑。
就算这样,宁思齐发现有一半人能跟上节凑就不错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老师、学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但他们没有发出一丝的声音。
此时,大教室中只有宁思齐一个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