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得习惯才行。
卢勋忍不住哑然失笑。
说起来,他其实已经在尽量习惯了。
回想起来,他在泗州第一次见到郑经时,就已经因惊艳于郑经的才学而起了结交之心,只不过那时,他还是把郑经当成了晚辈。
然后等他到会宁后,先是起了招揽之心, 但却不得不接受郑经的圣人之志,开始以平辈相待。
可是到了今天,他却又发现,连他曾经的师长,比他还高一辈的张籍和骆斐,都已经对郑经青睐有加, 平等相处了。
这让他忍不住想,照这么慢慢习惯下去,是不是在某一天, 自己也该尊郑经为先生了?
想想也确实有点好笑。
不过他觉得自己更应该习惯的,应该是郑经不断快速增长的财富。
郑经说,他将可以做到富可敌国,这话是说着玩的吗?
不,卢勋觉得那完全有可能。
报纸那点利润就暂且不说了,一期报纸挣个几千两银子,一个月也就一万多两,一年下来十几万,这虽然也不少,但离富可敌国还稍稍有点距离。
真正能赚钱的是印书。
随便印出一本书,卖出一万本,轻轻松松就能挣个几万两银子,这印的书一多,利润就滚滚而来,这样的独家生意实在是太好赚。
而最为关键的是,现在这家伙竟然说通了国子监, 准备联手编撰标准教材出售, 那这收益会有多大?
卢勋暗暗算起了小账。
作为从地方官一路升迁上来的官员,他算起这个账来还是比较擅长的。
大夏国现在约有两千多万人口,有条件接受蒙学教育的,大约占总人口的5%左右,这就意味着蒙学人口就能达到100万以上。
而蒙学以上,继续接受教育,能向着童生目标进发的,则占总人口的2%左右,算下来起码也有四五十万。
一个蒙童,起码得买上两本书,一本就算是五两银子,那百万蒙童下来,给郑经贡献的收益岂不是能达到上千万两银子?
而蒙童以上,虽然人少,但需要买的书也多了,算起来,岂不是又得上千万两银子?
这还没算上北华、西胡、东夷那边的近四五千万人口。
这一算,可是把卢勋吓了一大跳。
光是印印书,就几千万两银子的收益,这收益实在是大得惊人,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富可敌国。
那这么多银子,是不是得分上一杯羹才行?
要知道,郑经可是说过,为了保住他所轻松赚取的巨额财富,他愿意和有权有势的人来做朋友,来个利益均沾……
自己不也算得上是有权有势的朋友吗?
他立即又动起了小心思。
这倒不是他想傍着郑经一起发财,而是他的办义学计划,实在是需要大笔大笔的银子来支撑,才有可能让寒门之外的普通老百姓也读得起书。
还有,郑经正不断扩大的朋友圈,他也想多加利用。
于是他立即笑道:“恭喜郑大财主,你这标准教材一开印,估计很快就能富可敌国了。”
他选择了先挑破郑经即将发大财这一事实,以便接下来好揩油。
可他这却是无解郑经了。
当卢勋、德王爷他们在调侃郑经时,郑经并没有在意也没有理会,直到卢勋说出这相当敏感的一句时,他这才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你是说印教材发财的事吗?”
他立即就笑着反问道。
“难道不是吗?咱大夏国得有多少读书人啊,若是人人都买你所印的书,你想不富可敌国都很难啊。”
卢勋又说道。
郑经却是笑而不语,没有立即接这个话茬。
其实这是在他意料中的事。
就在他拿自己举例,说自己能做到富可敌国时,他就已经预料到,自己赚钱太轻松这事,是很容易被人惦记的,只不过他没想到,第一个惦记上的,竟然不是德王爷,而是卢勋。
这种惦记之心是不是得掐死?
毕竟不怕被贼偷,就怕被贼惦记啊!
他立即就思忖道。
他承认,自己确实有通过国子监来薅羊毛的想法,但他要薅的,还是富家子的羊毛,而不是普通老百姓。
因此,就算他已经决定,联合国子监来出标准教材,但这教材,也是分为精装版和平装版的,精装版用来薅富家子的羊毛,平装版则是低价供应,让寒门子弟甚至是普通百姓也买得起书。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他刚才在思考的就是这一问题。
毫无疑问,假如是按现状,他也还是很难实现这一点的,要知道,在这个纸张奇贵的时代,就算采用黄麻纸来印刷平装书,成本也得去到二两银子以上,那就算他不怎么挣钱,一本书的售价也起码还是得三两银子。
这个价格,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已经在可接受范围,可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还是稍贵。
毕竟在这个年代,一个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普通百姓家庭,一年下来可能也就十两银子左右的收益,至于那些连养家糊口都勉强的普通老百姓,就更不必说了,哪怕是一两银子一本的书,他们也未必买得起。
可不管怎样,还是得想方设法把印书的成本给降下来才行,毕竟他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真冲着富可敌国的目标进发的,而是为了传播思想和文化。
“卢大人,你搞错了,印标准教材的话,我根本就没想过靠它挣多少钱,相反,我是打算用它来做慈善的。”
他立即就回道。
为了不被卢勋惦记,他立即就给自己立起了新的标杆。
慈善家郑经!
可问题是……
“呵呵,你骗鬼去吧。”
德王爷第一个表示不信。
很显然,在看到书局一到郑经手里,就能大把大把挣银子后,他还是妒意难消。
而阮留之也笑了笑,同样表示不信。
卢勋则更为直接,说道:“浪之,你是担心银子挣多了,会被咱们惦记对吗?”
郑经:“……”
确实是!
他立即回道:“那卢大人,你信不信,等教材编撰好开售时,我一本书只卖二两银子?”
为了彻底掐灭卢勋的心思,他又狠心给自己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卢勋:“……”
一本书只卖二两银子?
难不成你真亏本卖不成?
信你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