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样,这些事情已经是历史注定,已经无法避免了。
只不过,由于普及度不高,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历史事件罢了。
大家只知道在历史课本当中,学习过戚继光抗倭,但是从来都不知道, 声名赫赫的戚家军,是怎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
也有很多人以为,在萨尔浒之战中战败全军覆没的戚家军,才是最终的命运。
殊不知,这一支战败的戚家军,其实早就不是原装货了……
原来的那一支百战之师,历来征战从未输过, 也从未出现过大规模伤亡的募兵制将士, 竟是在自己人手中毁灭的。
而且,直接的加害者还被朝廷因为这件事,而加官进爵了。
如果这都不能证明这确实是朝廷的意思,那还能证明什么?
蓟镇总兵王保自作主张,胆大包天,敢一意孤行的处置自己大明朝最坚韧的臂膀吗?
而且,事后,这个王保能耐十足,能够瞒天过海,还让朝廷对他的这个弥天大祸予以宽恕,还能继而加官进爵,不施以任何的惩戒?
其实,根本上,朝廷对王保的这一举措,不知道有多么的赞同……
简直就是大力支持……
毕竟,大明朝欠饷已经几十年了,其他九边将士都是卫所兵制,但是戚家军的性质不一样。
戚家军不同于卫所兵, 是募兵制, 饷银由朝廷直接发放,所以总是能准时拿到自己的饷银。
对比于那些卫所兵,戚家军有保障多了。
正因为这个饷银保障,所以戚家军才能不同于其他明军那般,尤其沉迷于斩首……
毕竟,其他卫所兵,主要的收入,只能趁机找个机会,偷偷摸摸斩一个首回来报功,方能拿到朝廷的赏银,至于那些饷银,是指望不上的了。
反正欠饷对于这些卫所兵来说,已经是惯例,有朝一日不欠饷,好像都是一件极为稀奇的怪事……
正因为没有收入来源,饷银又长期被朝廷欠下不发放,所以那些卫所兵才一个劲儿的寻找办法,各种找机会斩首讨赏。
你能说他们是故意的吗?
确实是故意的, 有时候对于自己的边民, 也是没有敌军的情况下, 就借老乡人头一用。
可以说,专斩自己人,杀良冒功,着实是世间人渣!
不配称为军人将士!
只不过,同时,他们又是可怜的。
他们之所以处心积虑想尽办法斩首报赏,甚至残忍无耻到杀害自己的百姓,都是因为找不到生计的办法。
如果再不想办法搞钱,他们自己就会被饿死。
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朝廷几十年如一日的欠下他们的饷银,方才让这些将士们丧失了作为士兵的本心……
所以,这些九边卫所兵们,辜负了本心,是恶劣的**人渣,但是,他们同样是被这个朝廷所抛弃辜负的可怜人。
如果他们能够保障到自己本该拥有的收入,朝廷能够在饷银方面对得起他们,他们也不必为了那些个斩首的赏钱,甚至丧失了人性,反过来杀害自己人。
但是,戚家军的性质与他们不同。
戚家军不是卫所兵制度,而是募兵制。
他们的收入来源,是朝廷直接拨付的饷银,每个月都能准时领到。
正因为饷银的稳定,而且每年有十八两,足够保障他们殷实的生活。
由于没有了生计的困扰,戚家军治军方能有所成效。
戚家军内在规定,一切遵循调遣,不得随意破坏阵型,不听从将领安排,一切以胜利为先。
万一发现有将士贪图斩首而忽略了本该执行的任务,断然会以军法处置。
如果是那些卫所兵,自己全家的生计都仰赖于这些斩首数目之上,自然阳奉阴违,不会听从。
但是,这些戚家军有着自己稳定的收入,他们已经不太需要这些斩首数目的报功奖赏了。
虽然能够锦上添花,但是,也仅仅是锦上添花,不能为了这朵花,而罔顾了本分。
锦上添花的前提,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才能实行的斩首,不能一切以斩首为先,忽略了战备。
募兵制的戚家军因为不再强调斩首的重要性,对这个斩首行动并不强求,再加上他们训练严格,将士英勇可嘉,所以百战不殆,每每都训练有素,是毫无疑问的王牌军。
可是,大明朝的财政,无疑是那么多王朝之中,属于很差的那一种层次。
如若不然,也不至于长期欠下将士的饷银不发。
导致到了后面,连募兵制的戚家军稳定的饷银都快要发不出来了。
援8朝时期承诺的加倍饷银,更是拖欠着不发,朝廷硬是当自己是老赖,愣是不给。
导致兵变,戚家军们联合起来,讨要自己的饷银。
或许,长期募兵制产生的戚家军,这时候才能体会到那些九边卫所兵们的痛苦吧!
毕竟,他们到达蓟镇和援8朝期间,就没少因为他们稳定的收入,而各种招其他卫所兵们羡慕嫉妒恨。
同样是朝廷的将士,就他们准时发放饷银,他们这些卫所兵,却从来都难以收到朝廷本该发放的饷银。
差距那么大,也难怪卫所兵们心里不平衡。
毕竟,有一句话是千古名言——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都没有,还能和睦相处。
结果,我没有,你却有那么多……
好了,就算是交好的朋友,友谊的小船也会说翻就翻,更别说这些卫所兵们,和戚家军根本算不上同伴,甚至还是竞争者。
只是欠下了一次饷银,这些戚家军们讨要自己本该拥有的东西,朝廷为了那点儿小钱,不愿意发放,直接把自己的百战之师给自行消灭了。
这种自毁长城,自己杀自己精锐部队的事情,在历朝历代,甚至都是难以看到的……
只可惜,现在的知识课本上,可不会说出这些肮脏黑暗的内幕。
以至于后来才会有许多人以为,戚家军是在萨尔浒战役当中,被努尔哈赤击败。
其实,真正的戚家军,不是毁在敌军的手中,而是消亡在自己的手里。
甚至在他们临死之前,还一心相信自己忠于的朝廷。
每念到他们的名字,他们便向前去,以为是叫他们的名字,去领饷银。
其实,当念起一个人的名字时,这个人,就会死于明军的箭下。
那不是领取饷银的召唤,那是来自自己人的陷害!
只能说,最能伤害自己的人,往往自己就是身边最亲近的人……
戚家军能够在面对敌军时勇往直前,却在面对自己人的时候,由于过于信任,而惨遭杀害……
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真是世间罕见!
天不亡何待……
这世道的黑暗,连戚家军都不能保障了,因为,这支声名赫赫,千古扬名的百战之师,鲜少有人知晓,他们的结局,终结于大明自己人手中。
连这样强大的军队都无法自保,对于老百姓来说,还能指望什么呢?
本来这天底下,已经陷入了溷乱之中。
到处都是奸贼恶盗,拦路抢劫的劫匪层出不穷。
以至于这年头的镖局行业,越做越兴旺。
因为大伙儿想要保命,就算不是做生意的人,行远路的时候,都得请上一支镖队护送自己。
否则,就这溷乱的世道,想要保命,实在是太难了……
尽管不是所有镖师都是强悍无敌,但好歹身边也有专业的人士对自己进行保护工作了。
当真的遇上拦路抢劫的山贼乱军时,那些镖师领了钱,总会阻挡在最前方的。
就算失态不妙,好歹前面有人挡着,趁着溷乱的局势,无人发现的时候,自个儿还能趁机逃跑。
否则,没有这帮镖师帮忙拦截山贼恶盗的话,他们自个儿直接面对山贼的第一线,想要跑路都难以找到机会……
大明,百姓没钱,日子过得极为凄苦;
朝廷没钱,所以经常欠饷,将士没有保障,故而本末倒置,将斩首进行到底,战术储备拉胯,战斗素质亦是低端……
唯有地主和官绅有着大把的钱财和土地,收拢了全天下的资源,却如铁公鸡那般,就算眼睁睁的看着乱世的来临,都不肯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哪怕只有一分钱,用来稳定局势都不愿意。
在这种局势之下,大明宗室自己人,就是最大的土地兼并主导者。
明明王朝已经陷入了土地兼并的窘境,无法找到有用的广阔的土地分给百姓们,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不至于流离失所,军户们能够拥有充足的军屯,保障生计。
结果,光是万历皇帝最深爱的儿子福王,一人便总揽天下万顷良田,把数之不尽的土地都揽到了自己的手中。
土地兼并到了自己这边,百姓们的土地便更为稀少了。
这才导致了更多的百姓落草为寇,不得已沦为流寇,以命度日,拿自己的小命和无辜百姓的小命,博取自己的未来,保障自己的生活……
正如秦末汉初的那位名将黥面英布,一开始,不都是因为世道艰难,难以为继,方才不得已落草为寇的么!
只不过,他本身实力强横,自身能力过硬,再加上运气好,得以遇上自己人生的伯乐,方才改变了他的一生。
从一个落草的流寇,成为了一代名将。
为西楚霸王开疆扩土,最终虽然几度翻转,后来又成为了汉王的属下,但也无愧于他的一生了……
最起码,在千百年来,众多的流寇当中,他的一生算是最为丰富多彩,辉煌万千的了。
比起这位黥面英布,更多生活难以为继的人,被迫落草为寇后,不是消亡在战斗之中,就是默默无闻的死去。
就连在乱世,想要当个枭雄,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份才干,能够抓住机会,千古留名的。
内部的溷乱,再加上九边边境的不堪,大明朝本身就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中。
在这种危急的时刻,偏偏,最不幸的事情再度发生了!
那就是——一千年前,为祸人间的魔王又现世了!
黑狐王的出现,无疑是对这个本就垂垂老矣的王朝再度挥出重重的一击,彻底打垮了剩下的根基,加快了他衰老的过程。
本来局势就溷乱不明,草寇骤增,偏偏还遇上了一支诡异的庞大队伍——黑狐帮!
这这这……
大明朝只能呐喊:“老天误我!”
就好比如后世大明的那最后一位君王那般,明明是自己的骚操作,登基十几年,换了十多位首辅,杀了众多将领官员,导致无人可用。
最后,只是吊在了煤山那棵歪脖子树上,就真的以为自己已经尽了全力了。
无愧于天地,还有脸大喊:“大臣误我”的奇葩皇帝。
以他多疑的个性,官员换了一个有又一个,谁还敢为他效命?
更别说,他的换人,很多次都是直接将人给杀了,哪儿还有人胆敢帮他?
最重要的是,把他自己塑造得挺无辜的。
明明大军兵临城下,自己有心想要逃跑,却生怕丢了脸面,想要让大臣上表建议,自己方才“不得已”同意。
结果,因为他长年以来的杀伐,用人必疑和刚愎自用的性子,没有一个官员胆敢上表奏陈,让他舍弃京师跑路,偏安一隅,以图卷土重来。
因为,以前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某位大臣上表奏陈,结果这位皇帝陛下刚同意了,转过头来,为了推卸责任,认为这件事情与自己无关,都是这个大臣的建议蛊惑了他,所以干脆把那位上表的大臣给杀了,一了百了。
全了自己的面子……
奈何,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底下的大臣们也难以相信这位君主了。
更何况,舍弃京师跑路这种事情,万一真的奏请了,事后逃跑,安全下来后,这位君王又翻脸无情了怎么办?
说不定在众多鄙夷的议论之下,这位君王恼羞成怒,还会反过头来怪罪建议的大臣,认为逃跑的事情都怪对方蛊惑,自己一时煳涂才同意的,果断将大臣斩首了,又该如何……
到头来,没能落个好,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