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的秘密基地:休恩登庄园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胶着状态,英国内阁任命亚瑟·哈里斯将军就任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的指挥官。作为 “轰炸机致胜论”的倡导者,哈里斯一上任就决定对德国进行“密集轰炸” 以期赢得战争
实施有效的空中打击要求极为精确的地图作为导航,而德国早在1931年就停止了新地图的发行。无奈,司令部一边派出蚊式轰炸机至德国上空航拍地面图像,一边在国内秘密招募了一百多名优秀的测绘员,将他们安置在一处秘密基地根据航拍照片绘制出精细的地图,标注出德军的弹药库、铁路、水坝等目标的准确位置,然后提供给皇家空军。
这个秘密地图绘制组的行动代号是 “Hillside”(山腹),而绘制组所在的基地一直是德军对英的首要打击目标。然而,由于英国情报部门的保密工作做得极好,直到战争结束,德国也没能搞清绘制组的工作地点。
其实,不仅德国被蒙在鼓里,即使在英国,这个基地的真正所在也一直被作为顶级军事机密被牢牢地保护着,直到2005年才向公众解密。原来, “山腹”小组的隐藏地点就在休恩登庄园(Hughenden Manor)——一幢建于维多利亚时期的红砖小楼的地下室里。
从玛格德堡转车到奥舍斯莱本之后,麦克诺在车站外雇了一辆马车,这虽然得花费不少马克,但至少省去了问路的麻烦。
两个小时后,天色渐渐黑了下来,道路两旁的景致也变得模糊不清了。
经过一阵颠簸之后,马车最终停在两扇大铁门外。
麦克诺这次随身的行李就一个装换洗衣服的皮质拎包,轻便的很。
他带着拎包下车付了钱,还没等他去扣响那黑色的大铁门,就有人提着灯盏来开门了。
“您是……”
一个女性的声音从门那边传来,两秒之后,这个声音兴奋的叫了起来:“男爵大人回来了!男爵大人回来了!”
自己这个穷男爵也配得上大人这个称呼?
麦克的真实身份是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首相Benjamin Disraeli的故居。迪斯雷利在1868和1874年两度担任英国首相,且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犹太裔的首相。他不仅在国内构建了保守党的政策框架,确立了现代保守党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并且在19世纪的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正是迪斯雷利果断拍板向罗斯柴尔德家族借款,在议会尚未批准前就签下了购买苏伊士运河股份的合同。而俄国战胜奥斯曼帝国后的柏林会议上,74岁高龄的迪斯雷利抱病出席,并带领英国代表团取得了对俄外交的胜利,保留了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更加奠定了他在世界政治史中的地位。
1847年,迪斯雷利购入Hughenden Manor,与妻子居住于此,直至他因哮喘和痛风在76岁时逝世。Hughenden里处处仍保留着迪斯雷利的痕迹。迪斯雷利在第二个首相任期内与维多利亚女王结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在Hughenden里可以看到不少女王赠送给他的画像装饰在各个房间的墙上,凡是像框上有王冠的画/像都是来自女王的礼物。
女王还曾经来过Hughenden Manor小住。由于来之前只提前了几天通知,迪斯雷利没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颇有点手忙脚乱。比如餐厅里的一张椅子,因为怕女王坐上去以后脚够不着地,又等不及定制,只好将四只椅脚锯掉临时应付一下。
心里觉得有些好笑,他很快看清楚了声音的来源,那是个不太高、体型有些福的中年妇女,她衣着很普通,前面还系着一条半长的围裙,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劳动妇女仆形象。
麦克刚下车的时候,庄园里面只有一个窗户透着光,女仆喊了两声之后,里面的灯光亮了一些,但还是不足以让张海诺看清庄园里那栋房子的真实面貌。
他倒也没有奢望自己家会有冯.提尔皮茨家那么宏伟和华丽,只有一个管家和两三个仆人的房子想来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跟着那女仆和她那玻璃罩灯盏,麦克穿过大铁门朝里面走,很快他就看到另外两盏灯向自己移动过来。
迪斯雷利去世后,与早于他逝去的妻子合葬在距Hughenden几百米外的教堂墓园里。悲痛不已的维多利亚女王虽然由于礼仪限制,不能亲自参加葬礼,但在葬礼后的第四天,女王出现在迪斯雷利的墓前,献上了花环。之后,女王来到迪斯雷利的书房,遣散了所有随从,关上房门,“让我静静地感受他曾经的存在”。教堂内的汉白玉纪念高坛,是女王亲自下令为迪斯雷利建造的。
提着灯盏的一个是个三十岁上下的男子,另一个则是满头白的老。
“男爵大人,您回来了!”
两人见到麦克都是一副既欣喜又恭敬的样子。
“真太好了!男爵大人,自从战争爆之后,您都没有再回来过。说实话,我们还真有些替您担心啊!”
这话是那位白老说的,不用猜也知道他是这里的管家。
两年没回家,麦克很是惊讶,这一**埃德文倒没有跟自己提起过。
看来那个麦克并不在意这个家,或许对他来说,这个破旧的小庄园也没多少家的意味了。
不管怎样,麦克还是礼貌的说道:“噢……真抱歉,实在太忙了,也没能抽出时间回来一趟!”
“男爵大人言重了,您在海军自然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对了,您前年和去年写回来的那两封信我们都收到了,一切已经按您的指示办妥!”
老一边说话一边在麦克前面领路,这时女仆和那个男子则一左一右的跟在自己侧后,这让麦克想起了舰队行动时典型的三角护航队形。
之前作出了什么指示,但他这时也不好问,只是简单的“哦”
了一声。
这庄园确实不大,一行人几步路就来到了主建筑的正门口。
那是两扇对开的大门,每一扇都有1米宽、两米多高,上面钉着大号的门环和铁皮包角。
就这大门来说,麦克觉得还是很有贵族气势的!
“男爵大人,欢迎回家!”
也许是路途太远,旅途太劳累的原因,麦克躺在床上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英国一度隐藏着一个“超级机密”,这个秘密如此重要,以至于德军经常为此感到疑惑并派出军队试探,而英国人更是愿意为这个秘密,付出一座城市的惨痛代价。那么,究竟这个“超级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在当时,德军拥有较为出色的武器装备,士兵素质也比其他国家强出不少,所以德军在战场拥有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德国一家公司曾研制出一种新型机器,可以自动编辑一套密码,具有极高的隐蔽性。这种机器造价很低,看起来只是在一个盒子里装了几团线圈,但在战场上却让盟军吃尽了苦头。
由于这种设备编制的密码安全性极高,德军经检验后迅速安排厂家生产了三万台,并广泛配备到战舰上。一开始,盟军完全无法破译这种密码,于是在“大西洋战役”中,战争一度呈现出一边倒的势头。据统计,在这种新型密码问世后,1942年共有约一千多艘盟军船只被德军击沉。盟军在海上处于极度劣势,随时面临着灭顶之灾,有时候为了运送一些补给,不得不派出大量军舰和潜艇护卫左右。
面对气焰嚣张的德军,英国人决定加紧对这种密码的破译工作,可是因为种种原因,破译工作一度没有进展,直到德军密码处的职员偷偷出卖情报,这才让破译工作有了进展。随着芬兰科学家的加入,人们最终在英国布雷利奇庄园里,成功解密了德军这套密码,为此立下战功的六台英格玛机器被冠以“**”的称号
破译工作完成以后,为了继续麻痹德军方面,英国人决定对这个消息进行了严密封锁,他们把这项破译计划称为“超级秘密”。在破译德军密码后,英国人一度反转局势,打了几次胜仗,这让德军意识到密码可能已经被破译。为了确定这种怀疑,也为了发起一场复仇的袭击,德军空军司令部发出命令,让西欧的德军空军对考文垂进行大轰炸。英国人借助“**”很快破译了德军的作战意图,但当这一消息被报告给首相丘吉尔时,他却陷入万分痛苦之中。最终,丘吉尔为了保护“超级秘密”,下令把这条破译的消息封锁起来,放弃没有通知考文垂地区,导致这里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麦克起身下了床,走到窗户旁拉开那厚重的窗帘,眼前的世界霍然开朗!
在朝阳的照耀下,远处那一片片田野显现出一种象征丰收的金黄色,近处有一条小溪流,上面有桥有磨坊,还有一片一片的树林。
在树木之间隐约可以看到一条沙土路,它不是很宽,最多能并行两辆马车,这条路一头延伸向远方,另一头开出一条岔路,而岔路的终**就是这座庄园的大门口。
房子前的草坪有两个标准篮球场那么大,一条石子路将草坪拦腰截成两半,草坪边缘靠围墙的地方还种了一些花,如果不是草坪上那几只来回走动的鸡,这里还颇有些贵族庄园的味道。
木质的天花板和地板,**蜡烛的吊灯,大块石头砌成的墙壁,大号的壁炉,一些木头边框的油画,一人多高的衣柜,房间里的陈设让人仿佛回到了中世纪。
麦克在靠近房门的衣架上找到了自己的衬衫和军服,旁边的架子上则放着脸盆、毛巾和刮胡用具,脸盆里已经打好了水。
加上阁楼,这栋房子一共有三层,张海诺的房间在第二层,出了房门左拐便是通往大厅的楼梯,昨天他刚刚走进这栋房子的时候,差**还以为自己真的回到了十二世纪――这里所有的壁灯、吊灯都是**蜡烛的,木质地板、大石块砌成的墙壁和卧室的基本结构没有二恙,而能够体现出主人贵族身份的,也就是墙壁上那些盾牌、长剑、家族旗帜以及立在大厅角落里的古代盔甲了!
“男爵大人,您起来了!”
白老今天换上一套干净的黑色礼服,白衬衫的衣领还打上了黑领结,更让麦克觉得夸张的是他居然还戴了一副白手套,这完全是一位非常懂贵族礼节的专业管家!
木质的长餐桌上已经摆好了早餐,鸡蛋、面包、小煎饼还有牛奶,但只有张海诺一个人的位置。
在独自享受完这顿早餐之后,他和老管家聊了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