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盛青峰在与谢流云相处的最初几日,是没有谈及到去分析“流泉卫”内乱的根源的。
但不谈及这个话题,并不等于盛青峰是不去研究的。
盛青峰随着与谢流云的逐渐熟悉,于“流泉卫”的情况越来越了解,对于“流泉卫”面临的内外情况,是做了一番研究的。
盛青峰这样做,绝不是出于好奇,或是出于窥探别人的隐私而有的心思。
他是为了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到谢流云,好让谢流云能够顺利的掌控自己的卫部,使“流泉卫”能够早日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盛青峰是清楚晓得的。
如果不能将“流泉卫”出现的乱局,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妥善处置完毕,必将会影响到“雍王卫”全局发展的。
这倒不是说,“流泉卫”的混乱会蔓延到整个“雍王卫”。
而是说“流泉卫”的局面如果一直是复杂难解的,则必定会牵扯雍铭的精力,影响到谢流云和自己等人的专注力。
这样对“雍王卫”来说,就是影响巨大的事情。
做为“雍王卫”现时的领导核心,如果雍铭及他们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于考虑今后如何发展和应对可能存在的挑战,那“雍王卫”今后的前景真是要风云多变的。
因而,盛青峰必须要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流泉卫”乱局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中剥茧抽丝的找出潜在的问题本质,进而为谢流云提供有力的帮助。
这帮人就是帮己,更何况自己与谢流云是一个团队的核心成员呢?
盛青峰觉得,“流泉卫”之所以会出现如今内外交困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谢听松过于在意谢流云的安危了。
在盛青峰想来,如果谢听松能够早就对谢流云讲明自己家族的背景和身世,能够让他更早的接触“流泉卫”的内部事务,情况会要好一些的。
他相信在谢流云他们父子二人的共同努力下,桐庐的情况不至于会出现后面的这样巨大的波动。
当然,自己心中这样的意思,他是不能够直接对谢流云去讲的,更不能明知这是谢听松的痛处,还要再去触碰那个“伤疤”的。
但盛青峰觉得自己有必要,让谢流云能够更快的醒悟,更深刻的揣摩出这层意思来。
这样于谢流云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
有了深刻觉醒的谢流云,一定会让“流泉卫”中出现的乱局更快的得到妥善解决的。
而“流泉卫”的内乱局面越早结束,对于“雍王卫”今后的发展就会越有利。
既然,盛青峰能够从“流泉卫”的稳定,想到“雍王卫”的大局问题。
那么,他对于自己接掌的“青牛卫”的情况,也是有着一番分析的。
可以毫不保留的说? 盛青峰对于自己“青牛卫”的稳定与发展? 是非常有信心的。
本来“青牛卫”在自己父亲的治下就是发展顺畅,局面稳定的,运营的也是顺利的。
如今? 虽然自己得到了雍铭的确认,接掌“青牛卫”? 成为了“青牛卫”的新任主官。
然而,由于自己一直留在总卫驻地安丘,接受雍铭特意为他们组织进行的集训? 并没有返回西安? 与自己的父亲进行卫部新旧主官职务上的交接。
所以? “青牛卫”的卫部具体事务? 依然是由在西安的父亲在负责处理的。
对此,盛青峰的心里是一百个放心的? 觉得“青牛卫”目前阶段实际由父亲继续来执掌,是有利于卫部今后发展的。
他的心意是,即便后面自己正式接任“青牛卫”的主官了,他还是会让父亲担任自己处理卫部事务时的参谋,对具体事务的处理进行把关的。
其实,在盛青峰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谢流云心里面对于当时他所看到的,父亲于那一瞬间的神志清醒,是一直有所怀疑的。
他坚信自己并没有看走眼,在自己抬头看向父亲的时候,他的眼睛正在看向直冲着床,挂在墙上的那幅字。
谢流云能明显的感觉到,父亲的眼神是非常清醒的。
尤其是在父亲察觉到自己在看他的时候,他立刻进行了眼神上的回避,这样的举动表明,父亲当时的神智是清醒的。
谢流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当时在父亲的身上,会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
父亲究竟在对自己掩藏着什么呢?
父亲又在向自己暗示着什么呢?
这在当时,是一直萦绕在他心间的两个问题。
在自己于父亲房间的抽屉暗格中,找到那个关键木匣子,拿着父亲留下的书信,到了安丘,见到雍铭的时候,关于第二个问题,在雍铭的分析之下,他已经是清楚了。
对于自己当时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因为牵涉到父子之间的一些情感问题,雍铭对于谢听松又是不了解的,而且加之刚刚见到谢流云本人,所以是不方便进行分析的。
因此,这个问题自那天晚上于家中在谢流云的心中形成之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解开。
现在,关于这个自己心中一直没有解开的第一个问题,似乎随着盛青峰对那个小男孩儿的情况分析,自己有所想通了。
父亲对那个小男孩唯命是从,不敢稍有违拗,与父亲神智不清楚是有关系的。
而能让父亲的神志不清楚,只有是通过药物控制了。
但估计那个药物控制的效果,可能不是很稳定的。
要不父亲怎么会在那一瞬间里,出现神志清醒的情况呢?
现在经过盛青松的分析,谢流云感觉到,当时父亲在极力的掩饰自己神志清醒的情况,一来是出于保护自己,二来就是希望能有机会给自己示警。
谢流云想着这个问题,心里面琢磨着父亲当时的表现,想着他到底要怎么来给自己示警呢?
他看着盛青峰的眼睛,想着盛青峰所指出来的那个小男孩得异常表现。
然后,他结合着父亲在这个小男孩儿面前,表现出来的那种服从。
忽然间,他顿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