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奏折抵达汴京城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儒略历的4月。虽然对于东方文明的子民来讲,上次姐才刚刚过去,春天的美好气息,依然值得许多人吟诗作赋,但当皇帝赵祯看到康采恩的奏折之后,很快就把那些不该有的情绪全都丢到了九霄云外。
他这个现在已经注定丢疆失土的皇帝,竟然意想不到的在海外拿到了一块领地,虽然在神秘的东夏王国面前,他只拿到了占领区的三成,但这依旧足够让他欣喜若狂,于是很快,消息便传到了众位宰执大臣的耳中。
先前,大宋王朝与西夏之间的谈判,已经开始有模有样的进行起来,皇帝也已经做好了丢疆失土的准备,然而,康采恩的这封奏书,毫无疑问的为皇帝带来了不少慰藉。
只不过这封奏书的最后却提出了一个让人不安的要求,康采恩希望福建路在内的几个沿海地区,能够开放移民的限制。
其实就算不开放,也有很多福建移民跑到了国外去,越南几乎已经成为了福建人的越南,这在1000多年前就是公开的秘密。
但是,在宋朝仍然被称之为交趾的越南。毕竟和大宋王朝有着陆地上相邻的关系,因此循着海岸线便可以顺利的漂流到那里,相比起隔绝在海中的菲律宾群岛,显然是越南更加容易被找到。
这也造成了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密切联系,但这种密切联系并不代表着深厚的友谊,至少在另一个时空当中刚刚结束的一场战争就深刻的表明了这一点。
在1979年的香江,大陆地区采取的另外一项措施,也正在引起众人的讨论。
大陆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与美国方面改善关系的企图,都迅速的遭到了苏联老大哥的反对,但苏联老大哥没有亲自下场的意思,反而是唆使了一个小弟国家出手试探,这个小的国家正是越南。
于是在几场越南发起的边境挑衅之后,中国军队终于在2月17号作出了应有的反击,对越自卫反击战也因此而打响。
战争进行的相当激烈,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两国,在投入战场的兵力上,在战场的布局和战术的安排上都拥有着很多相同的特点,但总体来讲,中国方面还是占有主动权的。因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之后,战争便结束了。
有趣的是,在中国军队主动撤走之后,越南方面也宣布他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在这场纷争当中,受益最多的一个国家,却并非参战的两国,而是远在南边的柬埔寨。
这个原本有越南军队驻扎的国家,在此战结束之后摆脱了越南军队,和依附于越南的某政权,成功的获得了应有的民主。
至于越南方面,除了丢掉了赶走美国人带来的自信心之外,也让自家的经济变得更加落后。与此同时,与中国的边境冲突,在此后10年的时间里也不曾断绝。
中国方面也并非全然没有损失,首先是巨大的外交压力让他们有些郁闷,似乎所有的国家都没有看到越南的挑衅,而只看到了中国方面挥出的大棒。就连刚刚和中国改善关系的美国,也认为中国应当撤出越南。
肯定有不止一批学者认为这是导致中国提前结束战争的重要原因,否则的话以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和彪悍,恐怕整个越南都会被他吞掉。
这是美国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所以美国也不希望有其他国家做到,以免影响他在世界上的话语权。
当然中国方面也并非要在这个时候就和美国争夺话语权,他们想要的是发展和积攒实力,因此,撤出越南战场,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只是那些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生龙活虎了。
康采恩知道,有些人在这场战争里成为了宣传者口中的英雄,但有些人最终也被淡忘了。所以有一次他找到了老船长,希望能够从内地招来一批军人,让他们成为集团的安保人员。
但老船长认为这并不安全,因为有可能会让康采恩的身份暴露。
但康采恩却全然不在乎,他已经感受到了香江的局限,因此想要前往新加坡。而在那里,他可以将自己身后的影子展现的稍微明显一些。
于是老船长便给北海发送了一条信息,但是,一个多月之后这条消息才有了回复。相比起70年代所具有的通讯手段,这已经是比较慢的了,因为在11世纪的康采恩,甚至在这一个月里得到了皇帝的回复皇帝同意了他的构想,已经下令沿边各路整理户籍,把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送到海外去。
这个举动当然立即在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但多数人的反对意见都不为康采恩所重视。只有少数人的观点,让他觉得颇有道理,这些人的观点集中在一个领域,那就是国内仍然有很多值得开垦的土地,并不需要将人口撒到国外去,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会失去对这批人口的管理。
这些没有被开垦的土地,大部分集中在荆湖地区,当然,这个大部分是按照面积来算的,如果说控制能力的话,那么急需在这方面大幅提高的,当然是后来的贵州,四川,广西一带。
湖广熟天下足,这是康采恩所熟知的。但西南地区即便是到了千年之后,也仍然需要西部大开发的扶持。如果那里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旅游资源更是让人羡慕,丰富的物产更是提供了不少可贵的药材,所以对那里的开发也是应该提上进程的,因此只有类似反对观点的人,并不为康采恩所嫌弃。
但以现在的生产力,宋朝根本无法大规模的开发那些地方,除非,首先改变湖南湖北地区的水利灌溉条件,然后打通那里与重要商业地区的交通联络。这样以来,才能够在保障有所出产的同时,也让这些出产可以卖上更好的价格,否则无以调动落后地区的生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