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的来护儿,立刻上书给皇帝,希望他改变既有的旨意。
这分数绝对不曾出现在原本的历史上,因此康采恩也无法预测来护儿此举的结果是什么,不过他总有办法将结果导向对他有利的一面,方式其实也非常简单,照方抓药就行了。
康采恩也派人给阳光送了一封信去,这封书信的内容和来护儿的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唯独有所不同的是,来护儿主张在新占领的地方开设郡县,但康采恩并不这样想。
他认为在这里开设郡县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而且此地的语言和风俗与中原大不相同。就算朝廷派遣地方官员来管理,也不见得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如今中原有大乱的迹象,朝廷中是用人之际,根本没有什么贤才良将派到这里来的驻守,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毕竟如果朝廷有所闪失的话,那么保留这块偏远之地也将毫无意义。
因此康采恩为隋帝杨广开出的主意是:把它交给山寨来管理,每年上交给朝廷约定好的税收这个岁数当然是参考中原地区的税收标准测算出来的,但基本内容都是农税,至于康采恩是否能够收起这些税赋,则不需要隋帝杨广担忧。他在书信当中承诺,就算是自掏腰包,也会把这个镜像给朝廷原原本本的送到京师。
如此以来,朝廷不需要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这块边远之地的赋税,岂不是一举两得。
阳光问叶芝后大喜过望,立即将来护儿的奏书丢到一边儿,因为他知道如果这些赋税15 10的动她手中,对于他平定中原的判断是有着不小好处的。
于是他立刻下达圣旨,按照康采恩的意思,推行这一策略。同时又由于高句丽国并没有彻底灭亡,因此隋朝与高句丽之间的藩属关系还是存在的,所以,高句丽国王还应该按照之前的盟约向大肥帝国上贡,当然这个义务他可能不愿意履行,因此皇帝杨广给康采恩另外下了一道圣旨,一旦发现这样的情况出现,就立即出兵攻打高句丽。
这两道圣旨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康采恩所处的朝鲜半岛,然而无论他们再怎么快,也不可能见到康采恩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通过穿越光门回到了宋朝时空,在那里他将会接受宋朝皇帝的接见,并举行一个盛大的凯旋典礼,庆祝他和他的士兵们顺利的结束了针对西夏人的战争。
之所以要搞这么隆重的一出,主要是为了表彰刚才在过去两年的时间当中,为宋朝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宋夏战争当中宋朝一方的大多数胜仗都是由康采恩一手包办的,面对这样一名将领,宋朝朝野上下,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都不得不拿出一副欢迎的派头来。
甚至皇帝赵祯也已经做好了,为康采恩送上一份大惊喜的买卖。
这份惊喜其实非常简单,就连刚刚回到船上的康采恩,也已经猜到了个大概。
他早就已经知道皇帝赵祯就是他的那位结拜大哥虽然之前的两次觐见,皇帝都躲在垂帘之后,装出一副受了风寒的样子。而且,为了避免声音,泄露他的真实身份,他还专门找个太监来给她做传声筒,但是措辞习惯,尤其是皇帝这样的人,往往是很有特色的,再加上从春联之后隐约透露出来的身形和气质,刚才早就已经推测出来,当今的皇帝正是他的那位结拜大哥赵六员外。
而这一次皇帝既然亲自派人来说将会亲自接见他,那自然是准备戳破这层窗户纸呢,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恐怕和笼络他有着巨大的关系。
自从上一次在皇宫里作死说出了那番将皇子养于宫外的想法之后,皇帝就把他作为了落实这一策略的最为可靠的人选,因此面对这样一个人选的时候,皇帝不可能不加以笼络。
不过,在连理枝上的时候,一条消息却突然改变了这一切,皇帝病了他来不了的,只好派遣朝中最有威望的大臣吕夷简,代替皇帝前来接见康采恩。
吕夷简看不惯康采恩,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和其他文臣之间的矛盾关系再怎么奸猾狡诈,他代表的始终是文官的利益,因此对于崛起的武将有天生的防御心理,虽然康采恩严格意义上来讲也是文成,但纳粟官在传统文臣看来,跟武将也没什么区别,甚至更不如。
因此原本着意强调隆重的各个环节,并没有多少被真正的发挥出来围观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也都没有看到多么盛大的场面,因为吕夷简在匆匆的说了几句话之后,便借口身体不适劳累过度,告辞而去,只留下康采恩和他的手下们,站在初冬时节凛冽的寒风当中,不知所措。
围观的百姓们自然也开始了真实点点,甚至有些早就看不惯吕夷简做派的年轻官员在那里破口大骂,甚至有人已经呼吁御史台上章弹劾。
康采恩也非常愤怒,原本说好的皇帝亲自接见,竟然变成了这种不伦不类的典礼。这让他和手上的将士们都感到窝火。
不过他很快平复下来有一点留给他的背影,他会永远牢记在心,但将士们的情绪还是应该先安抚一下。
于是他转身回到搬运物资的船上,费劲的扛出一坛比他胸膛还要宽阔的酒来,拆开密封之后,就当着将士们的面向自己的嘴里灌了进去,一旁的清兵见他这般做法,还担心他有些班不稳酒坛,伸手帮她扶了一下,弹惯了没几口,康采恩就把那酒抬一脚踢了出去,重重的摔在地上,酒坛子里的酒其实有一多半都还没喝,此时便发出来,这也将酒香散布到士兵们中间。
同时刚才拔出宝剑,拿起盾牌一边敲打着,一边按照宋朝人习惯的调子。唱起了范仲淹的那首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