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康采恩听到关羽说出这番话,不由自主的笑了出来。
话说这位一代武圣还真是有着彪悍的适应能力,不但一口一个小舍人的叫着,根本让人无法听出他是一位来自东汉末年的穿越者,还摆出一副对宋朝官僚制度非常了解的样子,讽刺皇帝的所谓远见卓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宋朝的皇帝们特别喜欢遥控指挥前线的军队,听说太中还是哪位皇帝在位的时候,曾经制定过一种叫做平戎万全阵的阵法,据说那个阵法如果完全展开的话,估计士兵们能站上好几百亩地。
而这位仁宗皇帝赵祯虽然没有祖上的那种恶习,但他也仍然坚持着越级指挥前线的优良传统,虽然不像蒋介石那样一个电话打到连一级别的阵地上去,但是,这种习惯对于指挥体系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更何况宋朝武将的人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诟病的。
陕西乾县的事情,那些久在京中的将领们怎么能够清楚呢?
这种想法其实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包括面前的王豫,因此他立刻想到了让他的父亲王沿十分恼怒的某些人,因而也立刻附和起了关羽的这种说法。
“关将军所言极是那些相公叔迷们,哪里知道前线的苦楚远远的坐在舒坦的东京城里,便想着能够运筹帷幄,以为自己是谁呀,就他们那点本事,还敢冒充诸葛亮,哼,这个大宋朝早晚都得给他们败掉。可怜这千千万万的声明,到时候可该怎么办呢?”
康采恩闻言之后又是轻声笑了起来,没想到这个王豫竟然还是个忧国忧民的好青年,不过话又说回来,像这样的青年一般除了忧国忧民之外,就没有别的什么用处了,尤其是在1000年之后的中国大陆类似的键盘侠,也可谓是网络上的一道优美风景,至少那些损人的招数和言论,颇有一些可以拿出来当成金句摘抄的中学语文作业里。
而且他们相伴的旅途越是持续下去,康采恩越能清晰的感觉到这一点。只可惜这个叫做王豫的青年没有生活在那个网络信息发达的年代,要不然的话官二代之中,也可以多上这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其实有那么一部分官二代,思想里的确拥有着这样呆傻的模型。不过人终究是有多面性的机会,因为官二代这个标签而有所改变,既然常人里会有一些地痞流氓之类的人物产生,那么官二代当中必然也会有,因此也就出现了某爸是某刚的经典桥段。
不过这位青年显然不会是那种纨绔子弟了,至少在康采恩看来,福建路的事业当中或许就可以有他一份儿。
只有连他老爹王沿甚至也可以到那里去重新奋斗,说不定以后还有继续鹤熙下交手的机会均不见,谈及那个斯也是吃过败仗的,和他依旧屹立于潮头而不倒,凭什么王沿吃了一场败仗之后便淡出了宋朝的历史舞台,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可是就在康采恩为他们父子两个打抱不平,并且试图为他们安排后路的时候,到达了泾原路的康采恩却意外的受到了王沿的责难,被责难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刚才此次变动官职之后,只带来了4000人,参加这次可能规模非常宏大的保卫战。
要知道他在河东路的时候出动的兵力可有10万之巨,就连当时的李元昊也断然没有想到会在他手里吃下这么一场败仗,因为宋朝一直奉行的就是虚妄手中的策略,因此,边远之地并没有多少兵力,这也正是李元昊等人能够迅速做大的原因。
而除了康采恩之外的那些人,尤其是范仲淹在内的各路边帅手中的兵力,虽然因为近些年来的各种招募活动而迅速增加,但是,数量的上升不意味着战斗力的上升,它只能让李云浩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不得不谨慎,而没有主动出击,并且取得胜利的把握。
因此,各路的准备工作大部分都是以精锐突前防御,甚至可以准备发起反击,但主力还是要留在城市之中守卫疆土的,可是当初的李元昊碰到的刚才,可不是这个套路的人,他带领着10万大军出现在了李元昊的腹地之中倘若不是毛乌素沙漠的阻挡,恐怕兴庆府这样的核心地带,也早就已经出现了康采恩的身影。
虽然那样的局面最终没能出现,但是包括宋朝在内的各路所谓兵法,大家们都认为李元昊最担心的一点就是康采恩派出大量的士兵与之对战厮杀,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被认为是年少轻狂的康采恩,是向来不会吝惜士兵的生命的,要知道在与李元昊的那一战当中,他的伤亡代价也不小,要不是奇谋迭出的话,恐怕因为组织混乱而陷入溃退的就是他们了。
显而易见的是,泾原路的边帅王沿也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之一。所以当他发现跟随康采恩到达他的地盘的士兵只有4000人的时候,一股怒不可遏的情绪并迅速的占据了理智的高地,所以原本应该是有说有笑的迎接仪式,迅速变成了激烈争吵的是非之地。
包括各路将领在内的围观者们,都吓得像寒蝉一样,不敢多话,有几个与康采恩还算有些交情的人,虽然有一些站出来为他说几句话,但是又不得不考虑一下文官变帅的威力,因此最终能够为康采恩辩驳几句的,也就只剩下王沿的亲生儿子王豫了。
“爹,4000人其实已经不少了。毕竟海外他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这天下还有什么事情比得上宋夏之间的交手,我就想不明白了,当时可是有10万大军呀,怎么到了我这儿就只剩下4000元了?要是有这10万大军,我们还用担心什么李元昊么?”
刚才你听到这番话之后忍不住皱起了眉毛,自从来到大宋官场之后,他那种特殊身份就从不曾遭到别人的针对发生在开封府里的小小商业斗争,也没能给他带来太大的挑战。
因此他这还是第1次遭到了别人的特殊对待。
这让他有些没好气的冷笑起来,其他的武将或许还会担心文臣变帅的威力,毕竟他们手中掌握着生杀予夺之权,当年狄青的那个手下焦用,不正是因此而丢掉了性命吗?当然如果他们知道,焦用那个家伙在枢密院的秘密安排之下,如今已经转到了康采恩的手下效力,恐怕也就不会有这类似的想法了,因祸得福之类的称赞,应该是为她送上几句的,当然,如果文官统帅没有这么嚣张的话,或许,因祸得福的前两个字都可以直接省掉,不过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讲的,毕竟朝廷的组织如此,谁敢和官家说一个不字啊。
但他们不敢说不代表着康采恩就不敢说,这个家伙在听到了王岩的愤怒之后,立刻忍不住还嘴起来。
“王经略说的这是哪般话?要知道,我们海外制置司并没有义务进你们这内陆的事情。说好那天袁浩也不过是个跳梁小丑而已,虽然一时半刻之间会让我大宋感到惊惧不安,但时间长了,他那点弹丸之地也就供养不了它的穷兵黩武了,到时候再收拾他简直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只可惜我朝文臣无能,手握着一把好牌,却只能看着勇武的士兵们战死沙场。过去的三场战役当中,有多少武将拼死卫国,然而他们最终换来了什么换来了连续的不断的一败涂地,这其中的原因出在哪里,就出在你们这群文臣身上,看你们一个个纸上谈兵的样子,比起当年的赵括来也是不遑多让的吧。”
“你好大的胆子!以文制武,那是祖宗定下的家法,你竟然敢诽谤,真是岂有此理?”
“什么岂有此理,怎么就不能有这种理论,而且这种里实实在在的就是正确的,凭什么就不能有啊?难道就因为你是魏晨吗?难道你会打仗吗?难道你能提刀杀人吗?你连杀个鸡都不一定能够做到,那我告诉你,老子在海外见过的事情多了,完全可以为整个大宋王朝提供另一种思想,让所有的大宋人看一看什么样的政策才是真正的正确,什么样的道理才是应该真正推广的,就你想到了这种破事儿,呵呵,我告诉你,也就只有在我大宋王朝才会推行,如此说来,我大宋王朝只不过是走上了一条必将失败的孤独之路而已。”
这话一出口周围的武将们都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毫无疑问,康采恩的这个说法勾起了他们的某些心思,朝廷之中完成掌握权柄,早就已经惹得武将和勋贵们不满,虽然说,对于皇帝来说尤为臣掌握这些产品,对他们的皇位最为安全,但是,在军事上不能强大起来的,国家之中这种防范内乱的安全工作做得再好,也只是为外患的制造者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参考标志而已,当他们入主中原之后,便可以立刻拿起这些既有的策略来统治好他们留下的江山,也就是说,如果在对外军事上不能取得成功的话,那么一切对内的政治策略都是与他人作嫁衣裳而已,只有愚蠢的大宋王朝,才会选择如此愚蠢的做法。
当然并不是每一名武将都能够想到如此深刻的程度,他们只是单纯的反感为全面控制朝政的方式和现状而已,倘若有人能够为他们说一两句明白话的话,那他们也是会对此人感恩戴德的,不过要说让他们追随这种人一起造反,他们还是有些不太敢的。
但王沿显然不知道这一点,当他看到帐篷里的武将们都开始蠢蠢欲动的时候,立刻就变得焦躁不安起来,他指着那些武将声嘶力竭的呵斥起来,说了一大堆非常难听的话,结果惹得那些个武将们一个个面红耳赤,虽然敢怒而不敢言,但他们已经做好准备,一旦敌人杀过来,那就要带领儿郎们做些迂回救国的策略,至于这位边路文臣,能不能保住他的乌纱,就不关他们这群武将的事情了。当然这种事情只不过是想想而已,倘若文臣们的命令下来,他们也是不敢不遵守的。
到时看到这一切之后的康采恩,有些开始看不惯这个叫做王沿的家伙了。看他这副激动的样子,好像是帐篷里的所有武将都已经做好了谋反的准备似的,而他这位皇帝家的忠犬,要誓死保卫主人家的尊严了,然而,事实上一直在保护帝国尊严的,恰恰是被他训斥的这些武将们。
康采恩突然慨叹一声,然后向王沿躬身施礼,口称:“经略不必和他们一般见识。他们这些武将并没有文臣们的那么多讲究。”
这话的意思说得明白,他刚才可没有把自己当武将。而是当成了一名文臣,事实上康采恩在得到官身之后,也的确是以文臣资序进入仕途的。只不过那种辣素得来的杂色官,在王爷面前跟武将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兴许也只是好一点而已。
但他接下来所说的这番话,却让王沿不得不对他小心对待。
“自宋夏开战以来,能于战场上取胜之人我方寥寥无几,而取得大胜之人也只有我一个而已我不想听听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吗?因为李元昊对大宋实在是了若指掌,而我用的却都是些海外的法子,所以他们根本摸不着深浅,又怎么可能战胜我呢?所以说海外知识对于送下战场甚至对其他人来说,都是可以起到出奇制胜之作用的。因此,海外以后可要记住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是比海外知识更加重要的,因为那里是源泉。而宋夏战场河北诸路撑死了只不过是需要灌溉的土地而已。有袁泉在即便一时半刻之间交不透西下这块地,时候长了,我们也自然能够做到,但如果没了源泉,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