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摸近了大众王朝的喉咙,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够掐死他。
毕竟在华夏5000年的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的财政喉咙比大宋王朝的更加粗壮。
倘若一把下去捏不死,那么康采恩无意招惹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这个对手在军事攻击能力上虽然脆弱不堪,但他完全可以凭借庞大的经济量,让康采恩痛不欲生。
现在的西夏国,就在遭受着大宋朝这方面的考验。
而康采恩比起党项人李元昊,甚至还有些不如的地方,比如说他的军事力量主要来自于宋朝,就连训练士兵的方式,也都充斥着宋朝的味道,这让他在宋朝的军事力量面前,根本没有太明显的优势。
如果考虑到数量上的巨大悬殊,那么他在宋朝人面前几乎是必败的结局,当然,他在军事装备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特点,至少未来两三百年才会出现的一些武器,如今已经被他的部下们所熟练掌握了。而且来自隋朝末年的那些将领们,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逐步控制他的部下,而练兵的事务,现在已经大都转到了他们的手下。
等到几批新兵练出来,集团内部的各大势力在军事上的分野,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这是康采恩所乐意看到的。但是即便能够做到这一点,也不意味着他对军事的革新,能够超越大宋朝的现有模式,如果真的展开大规模的战争,恐怕他也没有足够的把握击败宋朝。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比他在军事上更有能耐的党项人,都会被大宋王朝的经济体量所拖垮,那么更加看重商业繁荣的他,难道就能够从大宋朝的战争当中获益吗?
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够一招制胜,并且在谈判桌上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任何与大宋朝的战争都是不明智的举动。
更何况他现在也只不过是摸进了大宋朝的财政咽喉,距离真正扼住咽喉的呼吸,还有着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自从赵思成投效他之后,他便已经清楚的意识到,在他的周围竟然还环伺着一大堆宋帝国的情报精英。
事后他曾不止一次的想过,如此随机的偶遇,竟然直接撞进了间谍堆里,要说没有奇遇的成分,那可真是说不过去了。
或许在行将就木的时候,他还会把这一切写成一本奇遇记。
但是现在他可没有创作的心情,小心翼翼的在这群人面前虚与委蛇,才是他唯一能够做出的事情。
好在直到赵六员外带着满意的答案离开,他也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尤其是在接下来的某个重要环节里,他更是表现得如同众人心中预期的那样。
这个环节其实经常会发生在各大公司里,那就是负责财务的宗齐客,向康采恩这位甩手大掌柜汇报财务状况。
“过去几个月里。分店的经营状况十分令人满意。虽然说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很大,但我们还是在新老客户的帮助之下,拿到了将近七千贯的利润。这对于一家肉饼铺子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业绩了,反正比老店这边是强出太多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包括宗齐客在内的北宋众人,也开始用起了业绩之类的现代词语,或许这和康定国的教育工作有一定关系。
不过7000贯这个业绩,用如今的康采恩来说,已经算不上是多么出彩的成绩了,至少当那些廉价的工业品出现在汴京街头上的时候,大量金钱的涌入就已经让他的财富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他更想知道的是那些廉价工业品在自家超市当中的销售额,究竟已经达到了怎样的程度。
所以他并没有对那7000贯的收入表达出任何态度,左右,其中只有两成,也就是1400贯是属于他的,因为他只有两成的份子在里面。
但是包括超市和酒楼在内的其他收入,可都是属于他一个人的。
而当这个数字在宗齐客翻过几页账册,并最终说出口的时候,更是让他惊讶不已。
“1万贯。”
这个数字令康采恩非常满意,至少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北宋时空的各项基业,已经不需要他在筹集资金了,无论是工厂还是玉津园大学都将拥有厚实的资本作为运营的基础,这对于康采恩接下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但这些钱还不是康采恩的全部。在开封城以西的郊区之中,他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庄园,那以前是朝廷用来放牧的地方,后来售卖出去变成了一座私家庄园。那里好像经营得并不怎么样,于是就成为了康采恩收购的目标,如今的他在那里也开展了一些畜牧业,但更重要的还是以孙锡城为首的新农业。
周西成是个非常保守的人,在没有康采恩的同意之下,她拒绝收买那些新作物的种子,有几家想要悄悄摸进庄园之中进行盗窃的势力,也被这个接近于马腹的汉子狠狠的收拾了一顿,难得他的手下聚拢着一批身强力壮的好农夫,不但能将农田里的那些把事耍的团团转,也可以将那些市井当中的小地痞打的团团转。
不过这也就导致农庄的收入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高,除了一些粮食的售卖情况出乎意料的好之外,其他的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反而因为刚刚开始建设的缘故,而花费了一大批的投资。
至少一批新的农业机械,就浪费了孙锡城不少的资金。而且他们这群人的思路可能的确有问题,至少对于新型农业工具的使用就不是那么上心。以至于钱倒是花了不少,但起到的实际作用,却并不像想象当中的那样明显。
所以在这方面的收入,只是可怜的十几贯而已。
然而康采恩却非常在意这十几贯,首先,他对于孙锡成的保密意识非常赞赏,其次,勤俭持家的概念在他这里依旧是非常吃香的,第三,农业机械的推广问题,倒也的确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如果在自己的体系之内都无法达成的话,那么真的需要考量一下,这方面的工作究竟该如何具体落实了。
当然,这个世界上总会有比孙锡成心思活络的人,但那可不是康采恩喜欢的群体。
如果没有此人掌管山庄,那么农业方面的事情,或许就会变得非常麻烦。
别看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山庄。它可牵扯到康采恩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首先是与北宋经济现状息息相关的一个。其他人或许并不知道,但康采恩却很清楚,北宋的经济贸易当中,除了繁华的城镇交易市场之外,还有毫不逊色的庄园经济,当然庄园经济只可能集中在郊区的农田之中。不过却让康采恩意外的闻到了一股农业集约化生产的味道。
当然另外一点就更加重要了,康采恩只不过是把这个山庄当做新型农业生产的一个基地而已,从这里积累出来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方法,都会被他挪到自己的根据地里去。虽然说包括春秋时空在内的那些根据地,现在最缺乏的是用于生产的人口,而不是用于生产的方法,但当人口聚拢起来之后,耕地资源一久会显得相对短缺,所以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他们终将走上的必由之路。不从这个时候开始积累的话,到时候可就临时抱佛脚了。
而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自从玉津园大学开学以来,农业方面的教育工作就是他们的工作重点之一。要不然也不会选择在皇帝的私田里开办这样一所大学。
不过随着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玉津园大学已经不得不大规模的开始扩建,原本还可以用来给辽国的使节们打猎用的广袤土地,如今已经在规划地图上所剩无几。至于每一个农业高等学府都需要的耕地,就更加紧张的无以复加。
于是他们越发的需要一块广袤的耕地来试验他们在教学理论当中提到的各种方法,否则的话,学生们根本无法掌握实际的生产技能,这也就必然会导致后市经常出现的毕业即失业的惨剧,而对于现在刚刚起步的康采恩来说,这种惨剧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严重耽误,更是对他事业的巨大阻击,所以他绝对不会容许类似的事情出现在他的体系之中。
好在,康定国也是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物。在60年代学校的教学秩序还能够正常运行的时候,各种实用的生产技能才是学生们必然要学习的手段,但是到了后来,不知怎的越来越多空泛的理论开始充斥在课堂上。
或许有的人说的对,大学生这样金贵的人物哪里需要做那种又脏又累的活计,他们只需要了解个大概,从大的方面上去掌握这些事情就好了,但是他们或许不会想到在二三十年之后的未来,大学生将会多得数不胜数,以至于人人都只想着,或者说只能够去掌握个大概,而不能精准的去把握事情的进展。
这就让社会中上层对于事经济运转之类的事情慢慢的失去了具体的精准掌控。
期间带来的各种问题将会是三五千字,无法系统描述的可怕梦魇,而康采恩所能够清楚了解的是,这个可怕的梦,也因为康定国的存在,或许永远都不会出现在他的体系之中。
因为他压根儿就不同意那些人的观点,他始终认为,所谓的大学生就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时刻掌握着最为先进的生产技术。
他甚至并不同意本科教育阶段的学生,依旧进行通识教育的做法,虽然包括米利在内的很多世界强国,都坚持着这样的作风,但康定国这样的实用主义者却坚持应该将通识教育集中在中小学完成,甚至认为专业领域的大分类教育也应该在中小学当中体现出来。
这一点就连康采恩也不敢苟同,但他已经在汴京的教育体系当中慢慢的体现出来,自从康采恩离开之后,那些小学就已经落到了康定国的手中,而在他的改造之下,那群孩子们不再是坐在街头的黑板面前,为自家的长辈争取颜面的小孩子了。
他们现在的每一堂农业基础课都会被带到附近的农田里去进行一番劳作,而每一堂医学基础课,也都会和最先进的医学理念接触。当然一些非常实用的医学技能,比如说敷药和包扎,也都在他们的必学技能之中。而这在后世的小学教育当中,几乎是看不到的存在。虽然在一些农村小学当中,到农田里去收集被农民遗落的花生,也是小学生们经常接到的任务,但他们可不会被要求熟悉每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而这在康定国的小学教育内容当中,几乎是必修课一样的存在,对于一个农业国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教育内容,那就太对不起他们的国家价值了。
这也是康采恩与康定国的几个重要矛盾之一。康采恩更需要的是一个思想统一的群体,至于才能方面,固然需要他们掌握最为先进的生产方式,但也不需要他们从小就在这方面付出如此之多的努力,但康定国却坚定的认为,康采恩的这种想法,一来犯下了许多种关错误,二来实在是太过照顾这群孩子。
好在康定国对于基础学科的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而宋朝人比较在意的之乎者也也在他的教学内容当中,这两点被分别命名为理学基础和文学基础。
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来看的话,这两个基础则相当于语文数学的地位。
把原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语文数学,却被康定国弄成了辅修科目。
虽然这所谓的辅修科目是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习的,但康定国却一直在孩子们面前强调,这只不过是你们开拓世界观的工具,不能因此而荒废了专业课的学习,本末倒置的事情是断然不可取的。
这样明显违背康采恩既有认知的情况,甚至多少让她感到有些不安,但是很快,一些新的变化就让他不再因此而担忧的彻夜难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