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锋总参谋长在作战部,不断地接到来自空降兵的报告。各部已经按照计划占领了目标,缴获各型作战飞机近二百架,已经移交给伊朗空军,并且随时可以配合地面战斗。
朝鲜陆军第机械化师,已经全部空运到了德黑兰,在德黑兰联合前指的指挥下,在德黑兰周边建立起了防线,完全有能力阻挡来自任何方向上的,苏联和英国部队的反击。
刘剑锋总参谋长立即回电:在我军地面部队到达之前,一定要保持通讯畅通,尤其是同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联络。如果遇到强敌反击,务必要依靠空中力量,打乱和破坏敌人的部署,粉碎敌人的进攻企图,为地面部队到达争取时间。
南路的华北军区第10集团军军长,兼维和部队南路总指挥的王志勇军长,指挥着朝鲜人民军第1装甲师,陆军第6机械化师;缅甸国防军独立工兵团,高炮营。南路军的任务是,沿着伊朗波斯湾的海岸前进,占领沿途的恰赫巴哈尔、阿巴斯港、布什尔、沙赫普尔港(后世的霍梅尼港),最后的目的是伊朗首都德黑兰。
王志勇军长为了提高效率,加快南路军的进军步伐,将整个部队又分为左右两路。中国第10集团军为左路,沿着波斯湾的海岸进攻,夺取具有战略意义的港口。右路军由朝鲜第1装甲师和第6机械化师组成,与左路军相隔大约四十公里,两军齐头并进,互为犄角,横扫沿途的英军。
由于英军在伊朗南部的势力区,总共才驻有两个英国师,两个印度师,而且部署比较分散,在局部很难形成战斗力。因此,在中朝精锐部队组成的南路军的打击下,一些地方的微弱抵抗很快土崩瓦解,密集的变态火力往往把英印军阵地变成了耕地,绝对是疏松肥沃的上等土地。除了少数坚决执行丘吉尔白痴命令的,最终走向彻底毁灭的顽固分子,大部分都选择了向维和部队投降,使维和部队一路高歌猛进畅通无阻。
东路的华北军区第4集团军;越南人民军陆军第5机械化师;印度国防军第师,空军第7防空旅。攻击路线是沿着伊朗东部的国境线,占领扎黑丹、比什詹德、马什哈德,最终的目标也是德黑兰。在东路维和部队的攻击路线上,一开始遇到的抵抗都是伊朗南部的英国军队,执行丘吉尔的不惜一些代价阻止中国人的命令。但是在现代火力的打击下,很快都土崩瓦解,残余的英印军都向西退去,我军接收了一个又一个的城镇和油田。一周以后,进入到伊朗北部苏联人的控制区,却出乎意料地进军顺利,没有遇到大股的苏军主力,只遇到少数的行政人员,对我军的态度也并不十分敌视。我军也没有刁难苏方人员,你干你的业务,我维持我的秩序,只同伊朗的行政官员对话。
英美苏得到维和部队进入伊朗的消息后,各国的反应大相径庭,数英国人的反应最强烈,由丘吉尔首相直接下令抵抗,结果英印军队遭到很大损失。最后或者成为维和部队的俘虏,被我军圈禁起来等待两国交涉,或者被我军暂时强行驱逐,最终逃脱不了被俘的命运。
美国人在伊朗没有多少驻军,美国只派了万名非战斗人员,协助伊朗扩建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港口,修复现有的公路,修建新的公路和机场,并改造纵贯伊朗铁路。另外美国人也知道,中国人到中东不是去打仗,而且名正言顺出师有名,大不了捎带着为中国在中东地区,能源的利益分杯羹而已。所以美国人只是在口头上提出抗议,声称以中国为首的多国联合维和部队不合法,要求举行中美苏英四国外长会谈,意在协调各国的利益问题,同时也对美国在中东利益的争取。如果中国没有借口来硬的,同纳粹德国来个南北对进,同盟国也没有什么更好办法,最后的结局还不如现在。况且,有中国的维和部队在中东,至少纳粹德国是不会再染指了,同盟国也算有个后方基地,从整体利益来看对同盟国还是有利的。
中国坚决地拒绝了美国的提议,并且严肃地指出维和不是占领,更不是强国对弱国的侵略,不应由几个大国坐地分赃,以另一种形式践踏伊朗的国家主权。因此,只要请求维和部队进入的国家,除了国际维持和平的多国部队,其他国家的武装立即无条件的退出伊朗。
但是,考虑到一些国家因为贸易的关系,设在伊朗境内的许多办事机构,只要不从事与军事有关的活动,维和部队一般不予以干涉,由伊朗政府的有关部门处理。只要是涉及伊朗国家主权的事物,必须要有主权国伊朗的参加,否则高尚的维持和平行动,岂不成了瓜分小国的卑鄙行径。中国政府要求美国政府,协助做好同盟国的工作,了解维持和平部队恪守的原则,对中国为首的多国维和部队,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斯大林得到以中国为首的多国维和部队,应伊朗国王巴列维的请求,进入伊朗境内实施维和行动的消息。尽管内心感到不太舒服,但是事前中国外长郭泰祺,代表中国政府已经作出承诺,只要伊朗境内的苏军不同维和部队进行对抗,维和部队绝不干涉同盟国,利用伊朗境内的铁路援苏。另外,斯大林同志很清楚,中国不是纳粹德国,一心要置苏联于死地,充其量中国大不了利用维和,在中东的利益中分杯羹。所以,斯大林命令伊朗的苏军,不得与维和部队发生冲突,只要不是太过分一律予以配合。这就是为什么驻伊朗的苏军,没有同维和部队发生对抗的原因。
十天以后,维持和平部队已经全面地控制了伊朗,伊朗也在维和部队的支持下开始接收,被英国和苏联把持了几年的国家要害部门,并且同苏联和美国的办事机构人员,开始了平等的国家之间的正常交往。
只有英国人,因为不自量地对维和部队,采取了不恰当的武力攻击行为,英国被宣布为不友好的国家,英国人被宣布为不受伊朗国家欢迎的人,勒令在一周内必须离开伊朗境内,包括英伊石油公司的人员。
这个举动令英国损失惨重,几乎失去了所有在伊朗境内的石油企业,英国人走后形成的生产和市场真空,全部被伊朗和中国的石油公司填补。英国的皇家海军中东舰队,在被维和部队的海军航空兵,一次性地击沉了十几艘舰艇以后,明智地意识到不是中国海军的对手,对丘吉尔首相的命令实在无力执行。遂主动与中国舰队接触,表示愿意停止一切抵抗,配合多国维和部队的行动。为此,丘吉尔首相差一点没被气疯,本来想从中国人那里找回场子,没想到赔了夫人又折兵,国内的舆论也对他进行批评,一股邪火窝在丘吉尔的心里而大病了一场。
按照维和的章程,伊朗境内的他国武装,一律无条件地撤离,英国人率先垂范,干干净净地撤出了伊朗。而苏联和美国,由于一开始就对维和行动,给予了充分的理解,未给维和行动制造麻烦。因此,经过维持和平部队指挥部,中国、朝鲜、越南等国的高级指挥层研究批准,允许美国和苏联保留原有的,正在运转中的贸易和军事机构,并且允许保留一定数量的警卫和后勤部队,但是仅仅限于地面部队,不包括海空军在内。英国人对苏的援助工作,必须在伊拉克境内同苏联方面进行,在未得到维和指挥部的允许,任何英国人不得进入伊朗境内。
伊朗国王巴列维,第一次感到了自己是国王,首先宣布废除了不平等的,当年在英国和苏联胁迫下,违心地签订的三国同盟条约。收回了伊朗全境的一切公路、铁路、江河、机场、港口、输油管、电话、电报和无线电设施管理权。并且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迅速地将伊朗的陆海空三军,恢复到了英国和苏联入侵前的水平。令巴列维国王感到满意的是,中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不仅严格地约束士兵,尊重阿拉伯国家的传统,还把缴获英国人的装备,无偿地送给了伊朗军队,才使得伊朗军队迅速地复原。因此紧接着,巴列维国王就宣布伊朗恢复中立,代表伊朗政府在《和平宣言》上签了字。
并且根据《国际维持和平部队条例》中:所有没有加入战争的中立国,无论大小都有责任和义务,对恢复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可以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力所能及地派出维和部队,不仅为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提供保护,同时帮助受害国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提出伊朗也要加入亚洲军事同盟,以及参与维和部队的,令世界感到十分震惊,甚至在同盟国和轴心国,也产生了强有力的震撼,出现了分裂离心的暗流。
说心里话,除了那几个战争狂人,哪个国家愿意打仗啊!眼见中国公开介入了国际事务,旗帜鲜明地要叫停世界大战,凡是同中国结盟的中立国家,都从中得到了天大的好处,不得让不人产生动心念头。特别是被轴心国裹挟的国家,法国和罗马尼亚率先开始了,通过秘密渠道同中国进行接触。甚至刚从苏联版图中独立出来的白俄罗斯,也表示愿意在《和平宣言》上签字放弃战争,请求国际维和部队进驻白俄罗斯,以求白俄罗斯政府的合法化。
中国主导的维和行动的成功,像在池塘中投进一块巨石,令整个世界政治动荡不已。美国感到很纠结,虽然希望停止战争,不愿看到中国借世界大战,大发战争之财,积累财富迅速崛起。但是,也不希望战争以这种方式结束,中国完全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名正言顺地为自己获取利益,逐步将原来的老牌强国的势力挤出去,这种局面绝对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在维和部队进入伊朗初期,气急败坏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曾经分别给斯大林和罗斯福发电,要求英美苏三国联合出兵干涉,制止中国的势力向中东地区扩展,进而影响欧洲的政治局势。罗斯福总统经过权衡,又征求了参谋联席会议马歇尔将军等人的意见,最后婉言拒绝了丘吉尔首相的要求。认为,如果同维和部队在伊朗开战,不仅在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很有可能将中国推向轴心国,战争的天平将严重失衡,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美国的底线是,只要中国不倒向纳粹,不与同盟国为敌,保持中立国地位,一切皆可商量。
斯大林正在召集国防委员和总参谋部的会议,制定进攻并夺取乌克兰的作战计划,以及讨论派军事代表团再次访问中国的问题。情报秘书贝利亚贝利亚,送来丘吉尔首相的电报,电报中要求苏军同英军一道,将侵入伊朗的多国联合部队赶出去。还具体地替斯大林制定了,伊朗北部的苏联占领军,第40步兵师,第1山地骑兵师,第骑兵师和两个摩托化独立团的作战计划。并且还隐晦地暗示苏联,苏军能否同英军一起联合作战,关系到今后同盟国对苏援助的问题,*裸地把反法西斯的援助政治化了。
斯大林看完丘吉尔的电报,丢给了国防委员伏罗希洛夫,然后用轻蔑的口吻说道:“这个姓邱的疯子,他以为自己是谁?居然为红军制定作战计划,真是有点不自量力!他的脑袋硬,让他自己去同中国人碰吧,我们还是埋头做好自己的事。告诉我们的部队,没有国防委员会的命令,不得在伊朗采取任何行动。”
斯大林与同盟各国之间,虽然为了共同的利益结盟,但是却在内心深处充满猜忌,意识形态方面相差太远,很难找到比较牢固的共同点。因此,斯大林与英国和美国,一方面合作,一方面争夺,大战还在打得热火朝天,他就开始考虑战后的利益问题了。而对于中国,则表现出更多地是无奈,中国已经强大到不仅令苏联,而且整个世界都无能为力的地步,苏联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应付中国,一个希特勒已经令斯大林焦头烂额了。
停了停,斯大林又接着说道:“同志们,国际形势的变化,令乌克兰战役的实施迫在眉睫,这场关键性的战役,一定要在今年底结束。我们在伊朗维和问题上,对中国做出了慷慨的让步,相信中国也会投桃报李,帮助我们完成乌克兰战役的准备工作。伏罗希洛夫同志,我已经给MZD总统写了封信,希望他能够亲自接见苏联军事代表团,并且亲自参与一些关键问题的会谈,以便提高会谈的效率缩短时间,使乌克兰战役的准备时间更加充裕。我们曾经对中国的意图感到担忧,担心中国会乘机同纳粹瓜分苏联,目前看来这个顾虑已经不存在了。中国劳动党人的小农意识,决定了他们不会对苏联有领土野心,只不过是斤斤计较地索回,他们曾经失去的利益和土地。因此,中国是我们目前最信赖的盟友,可信度甚至胜过英美。有中国人在中东,要比英美令人放心,至少希特勒不会再打中东的主意,使我国的西南部有了保障,腾出更多的精力应付西线的德国。”
“斯大林同志,丘吉尔首相的请求我们拒绝后,会不会影响英国对我国的援助?”伏罗希洛夫问道。
斯大林一挥烟斗说道:“随他去吧!一切顺其自然,有没有英国人都无关大局。我们主要依赖中国,伊朗目前的状态,反而增加了中国物资的援助渠道,相信精明的中国商人,会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繁荣起来!”
“另外,我还有个提议,由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担任乌克兰战役的总指挥,同志们有什么意见没有?”斯大林的提议自然全数通过。
“那么,斯大林同志,在红军解放了乌克兰以后,地方党政机关的首脑,将由谁来担任呢?”国防委员铁木辛哥元帅问道。
斯大林一指国防委员卡冈诺维奇说道:“卡冈诺维奇同志,曾经担任过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我提议就让卡冈诺维奇同志,继续担任解放后的乌克兰党的第一书记吧,相信卡冈诺维奇同志能够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记住,卡冈诺维奇同志,一定要彻底清算乌克兰的那些,对伟大的苏维埃造成伤害的民族主义分子,尤其是那些投敌变节的党团员。”
卡冈诺维奇诚惶诚恐地表示:“敬爱的斯大林同志,我一定圆满地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把乌克兰改造成一个红色的,属于苏维埃的,永久稳定的乌克兰。您会满意的!”
斯大林之所以派卡冈诺维奇做党政一把手,是因为卡冈诺维奇精力充沛,性格坚强,冷酷无情,擅长组织,绝对服从命令,是斯大林挑选干部的最佳人选。190年初,卡冈诺维奇高升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夏天,在苏共十六大前夕,列宁的遗孀克鲁普斯卡娅,在鲍曼区党组织代表会上发言,批评斯大林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因为急于求成所采取的粗暴做法。他得到消息后,马上赶到现场,驳斥她的论点,指责她作为中委无权在地方党组织代表会议上,发表批评中央之词,并宣称:“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列宁的妻子就可以垄断列宁主义。”
19年-19年期间,他成了斯大林的左右臂。来自全国各地的函件,信封上往往写着“约·维·斯大林暨拉·莫·卡冈诺维奇收”。如果斯大林前往黑海度假,他就成了代理人。在不断上升的权势影响下,他也逐渐变得越来越粗暴、越来越苛刻,为了自己不被沦为时代的牺牲品,就必须不断向上爬,紧紧追随斯大林,靠毁灭别人才能保全自己。如果苏军重新占领乌克兰,斯大林需要派一个铁腕人物,去巩固苏联对乌克兰的控制,卡冈诺维奇是最佳人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