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馔津受了些轻伤,虽然不重,但却暂时将她那有些旺盛的自信心击碎。
司马昭的大军已经后退,现在基本上已经看不见了。
御馔津和美杜莎不可能在留下来和孔明死斗,因为一点好处都没有。
孔明的颜色变得灰暗,看似只是极短的时间,但从时间上来看,确实打了很久。
两个女人没有在说什么,只是从御馔津的眼神看来,后续的发展可能还会让孔明更加为难。
时间是不等人的,能尽量不让问题发展的更大,其实真正要处理的点还有许多。
赵云收拢士兵返回大营,过不了多久,就要进攻济北城了。
孔明早一步进入中军营帐,因为他还有新的问题需要处理。
钟会看似已经归顺,但其实并不然,从刚刚的表现来看,她内心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对了选择。
人总是一时一变的,自然不会那么容易接受一个所谓的意见和道路的选择。
钟会其人,看似睿智、可是本身的性格太过强势,所以有时候目光所看的地方,往往因为各种情绪的驱使而改变立场。
孔明大致也能看出来,所以现在必不可少的要上上心理课了。
"先生,我们回来了。"赵云行礼道,赵云劳苦功高,孔明很少在外人面前表扬她。
孔明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以能力定高低,不像比的地方还有关系往来,孔明的底蕴相对偏向于寒门,所以当下一些有才能的人,基本上汇聚在他所管辖的各地。
这些人虽然并不能指挥士兵,甚至是冲锋陷阵,但却很好的补充在各地的官职空缺。
有了优秀的人才,在加上上面的管理者都是有学之士,互相的人情往来也单纯一些,所以基本上不用孔明在操心什么。
这里的事情也处理的差不多了,孔明还要和钟会聊一聊,所以就让赵云先出去了。
赵云临出门的时候看了眼钟会,心道,这女人现在到底搞什么,怎么还左右摇摆不定。
钟会戳在原地,根块儿死了亲人的样子,脸上别提多扭捏了。
孔明扫了一眼,然后别过头去不在看了,这幅尊荣搁谁来看都心里不痛快。
"我真是看不懂你,现在的样子简直是难以理解,女人无论聪明和愚蠢都是感性动物。"
"怎么?你还后悔了不成。"孔明拄着腮帮子,看向一旁的篝火。
火焰缥缈,摇摆不定,又好像风中的残烛,颓废潦倒。任何事物的处理方式都还是双向选择,所以人总是在对或否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后悔,但我现在有点不好受。"钟会道。"你说我是不是有病?"
孔明没点头,也没否决。
"凭你自己理解了,我没法在给你什么意见,你也知道,现在这世道,什么人活着都累。"
"依我本身的性格来说,根本不会有你这样的纠结,我反正是特别不喜欢司马家的人。"
从历史的大背景来看,司马家的崛起是必然的,但是晋后期分裂五代十国也是无可逃避的问题。
"有一句话叫回头太难,你现在确实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孔明又道。"你要回去已经不可能了,我这里也不会亏待你,所以你没有必要因为一些过往,或者某个人在纠结。"
"战场无父子,而且一直信奉的是赢家通吃,所以最好不要纠结一些过往的不愉快。"
孔明的话其实很有道理,任谁从中立的角度来看,司马懿要想在胜,除非有人在帮忙,否则没有机会,除了一个位面之子刘秀以外,还有谁能打赢穿越者,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钟会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孔明的话。
回头太难,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回头太难,既然选择了就别后悔,既然坚持了就被放弃。
时间可以改变许多东西,但万不可变的是人心的冷暖。
钟会起码还自我安慰道,起码跟着诸葛孔明这个人,不会有太大的距离感,也稍微可以自在一点。
孔明作为一国诸侯,比任何人都好说话,也开明些,不是每个人都会像孔明这么好说话,所以本身大家还是有些距离感。
"我先下去休息了,若是有什么需要我的,随时来通知我就好。"钟会道。
孔明点头,现在也算是成功开解了钟会,其实也没啥在说的了,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在说也没有必要。
"你好好休息吧,其他的就别担心了。"孔明道。
钟会出去后,孔明看了一眼桌上的信件,确认了一些时间。
这几日先按兵不动,不要攻击济北城,一方面兵源短缺,另外一方面也是在等文鸯带着一部分人来,还有后勤补给品,不然只凭这些人是远远不能攻下城池的。
时间不等人,最好还是尽量别在出什么幺蛾子了。孔明嘴里呢喃道。
于后几日相对比较平淡,进入济北城的司马昭等人损失惨重,在加上最近内忧外患,确实令人担忧不已。
司马昭犹豫再三,还是将邓艾破界与钟会叛变诸葛孔明的事情都写信告诉到了司马懿。
司马懿收到这封信并不感觉意外,反而在预料之中,钟会和邓艾从很早以前就看似和谐,但其实并不如此,早有些表象显现。
邓艾是个人才,未来可以委以重任,不过钟会这女人以后难免会是个**烦。
司马懿抬头,然后对手下人说了几句,为了北海的稳定,还需要更多的人马。
司马懿看向下方道。
"北海早前是曹操的领地,而且在北海周边有强有力的结界,这个结界被魔族改造以后,可以用来对付诸葛孔明的人马,用的好甚至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带着这封信给司马昭,就说信上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济北和周边的城池守不住,可以利用北海的结界当做要塞使用。"
"详细的计划在书信上已经写明了,照做就是。"
有侍卫接过书信,然后从秘密通道,赶往济北给司马昭送信,随后大军出发驰援济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