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贺表的蒸汽车船一路上也没闲着,张小娘子听闻水军旗开得胜,眼珠子转了两转,想了个妙法。
在南通港停船加煤加水时,几个小娘子买了丝绸和针线,绣了一杆红色的大旗帜,上书“南洋大捷”,蒸汽车船挂着旗帜一路西行,路过村镇便高喊“南海报捷,生擒天竺主帅”!信使连连夸赞张小娘子心细。
张小娘子却是微笑不语,她心里默默的挂牵远在南洋的俊俏小郎君,心里念叨菩萨保佑他平平安安。
元月二十七日清晨蒸汽车船进了东京城,东水门一开,蒸汽车船放倒桅杆后当先进入,船头的大鼓擂响,锣鼓唢呐齐鸣。
船头一杆大旗迎风飘扬,信使盔甲鲜明立于船头,背插三杆红色旗帜,拿着铁皮喇叭,对着已经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高呼道:““大胜,大胜!台湾水军南洋暹罗湾一战,俘获天竺国二十四艘战船,五千余名水军,生擒注辇国主帅!”
左右两侧的台湾厢军也大声向两岸报捷,燕肃知道东京城的百姓们并不太清楚注辇国是哪里,而如今的《西游记》传的家喻户晓,所以他告诉信使,直接说天竺,那是孙猴子保护唐僧取经的地方。
这下东京城里就热闹了,台湾府的水军和西天水军打起来了,还大胜之,两岸看热闹的人群越来越多。
“某说,吴先生可是比孙猴子厉害多了,孙猴子干不过天竺的如来佛,吴先生不是照样打赢了。”
“去、去,那不过是神怪志异,你也信。”
“那孙猴子也是吴先生说出来的,他定是知道天竺的厉害。”
“厉害个甚子,大唐还不是杀的他们屁滚尿流。”
“那我大宋如今也赢了,大宋当天下无敌。”
“对,天下无敌,天下无敌,大宋威武!”
两岸百姓的激情被点燃起来,纷纷振臂高呼“大宋威武、天下无敌”,人人喜笑颜开,商旅们奔走相告,河道两旁铺子的掌柜们纷纷喝彩,令小厮们拿出鞭炮“噼里啪啦”放了起来。
车船所到之处鞭炮声声、高呼阵阵,经过两次大胜,大宋百姓的民族自豪感逐渐找了回来,战争胜利的成果不仅仅是杀戮和俘获,更多的是民心的回归。
一个国家不但要让百姓安居乐业,也需要武力昌盛让百姓有安全感,屡输屡败会让平民百姓逐渐散失对朝廷的信心。
以前的北宋在这一点上做的不是太好,当然仁宗皇帝是看到西北军费高企,两次加税后民生艰难而不愿再打仗,那一片善心是好,可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仁宗皇帝和大臣们没有看清楚党项和契丹的本质区别,汉化程度高的契丹讲究仁义礼智信,可以和平共处。而党项蛮子在张元那个汉奸的指使下是去汉化的,就像一头西北荒原的饿狼,怎么都喂不饱。
报喜的车船来到州桥处,鼓吹班子奏乐,厢军们齐声高唱《精忠报国》,信使从船上牵下台湾府特意准备的大白马,翻身骑上,背后三杆红旗飘飘,他手擎报捷的奏疏,一路疾驰,沿途不停高喊道:“六百里加急、南海报捷,六百里加急、南海报捷......”
信使来到东华门前递上奏疏和令牌,守卫的皇城司禁军一看是昔日同袍,他连忙唤来內侍将奏疏递入殿中,此时太后、皇帝与诸位大臣还在崇政殿议事。
守卫禁军羡慕的对信使说道:“兄弟,你们去了台湾府可是真风光,我等日日在此守门甚是无聊。”
信使笑道:“兄台,你若是受得了台湾厢军训练之苦,尽管前来。”
禁军摸了摸头上的钢盔,嘿嘿笑了两声不吭气了,台湾厢军的训练他们不是不知道,如今皇城司仿照台湾厢军的法子加大了平日里训练的强度,人人都大呼受不了,不知道台湾厢军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皇城崇政殿内,赵祯端坐于龙椅上,刘娥在后垂帘听政,审官院报广州阙守,少年天子赵祯朗声道:“众卿,广州城控制海外诸国,宝货所聚,前为郡守者,多不能称职,今宜选贤良之臣守之。
王钦若出列持笏奏道:“太后,陛下,礼部郎中、直史馆陈从易素有清节,先朝累经任使,知彭州时屡次击退反贼,忠孝无双。知虔州适逢旱灾,上书先帝力保抢夺官仓上千饥民性命,仁义无比,故臣等以为陈从易知广州殊为妥当。”
朝中诸臣知晓王钦若所奏必是与太后已经商量过,一些忠直的大臣脸有不愤之色,其实平心而论,王钦若这次推举是公允的。
陈从易字简夫,时年四十九岁,为人清正廉明,曾被寇准贬官,后来寇准被贬,他却拒绝丁谓的劝诱,照样与寇准交往。
王钦若被贬时无人敢理睬,陈从易却去看望王钦若。他的骨子里透露着一股正气和傲气,这种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是最难得的。
可惜不站队的官员也是永远无法爬上最高位的,最后湮灭在历史之中,后世能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
有谁会记得他曾经冒死击退反贼王均的攻击?
还有谁会追忆他曾经为受灾后抢粮的百姓上书求饶,赢得百姓编唱“春来活得千人命,秋后还收数倍禾”?
又有谁会想到历史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当他卸任广州知州北返时,一无所取,只带俸钱回家。
而这些俸钱,他半数偿还父丧时众人所赠的丧仪,以为答谢,半数分给宗族中的贫苦人家。陈从易高尚的品德足以让后世七八成的官员蒙羞!
赵祯点了点头,命辛楚拿出官员表,翻到陈从易的篇章处,看了看陈从易的履历表,觉得此人尚可,点了点头道:“王卿所言甚是,那就以陈从易迁知广州军州事。”
这是吴梦教他的,将所有官员的履历编制成表格,看起来一目了然。
有大臣正欲出列反对,內侍阎文应气喘吁吁的跑进殿来,大声喊道:“陛下、太后,大捷啊,大捷。”
殿上诸臣诧异的望向阎文应,如今大宋四境安宁,无匪无乱,又无战事,哪来的大捷。
赵祯眉头一皱,斥道:“崇政殿里群臣议事,尔大呼小叫成何体统,慢慢道来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