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帝王心术
“哈努尔赤.心那边依旧不愿意投降?这就让我搞不懂了,明明赤金的百姓都已经开始看清楚局势了,为何她还要苦苦坚守?”
董明放下战报,看着元不换问出心中困惑。
在董明看来,失去了百姓便是失去了最大的依仗,这样的帝王继续担当起来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覆灭早已经注定。
“在少爷看来,帝王二字如何解释?”
元不换不慌不忙,坐下来喝了一杯茶淡淡道。
“帝王没什么可说的,但在我心中从来都是先有百姓,再有帝王,倘若百姓不存地亡,又该如何立足?
常言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天地下的百姓就好比是水,帝王就好比是那艘船,百姓们能够托起船,自然也能够先翻船,铁打的百姓流水的江山。”
董明看着窗外落叶开口道。
“少爷的想法挺大胆的,要知道在现如今几乎所有的帝王都认为自己是最大的。
在他们看来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天下才得以富庶,才得以安定。
帝王是天下最尊贵之人,他的出生也就决定了他绝对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妥协,哪怕是一个谋权篡位得到的帝王。
哈努尔赤.心我没有具体了解过,也不知道她是否有一颗帝王之心,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她是绝对不会轻而易举投降的,即便他手底下的郡守、贵族们愿意投降。”
元不换吹散热气,眼睛被雾气掩盖。
“你是想说背水一战才是她最后的出路,投降必死无疑?”
董明算是听出来元不换话中潜藏的意思了。
“少爷既然已经猜到了,又何必要再问我一遍?”
元不换笑而不语。
“算了算了,不想这些容易让人心烦意燥的东西。”
元不换一直有意的在向董明灌输帝王心术的一些知识,要让他逐渐从一个刺史认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
而董明每一次对元不换的说教都是用怀柔的方式进行避让,一来是在他看来,现如今他的的确确就是一个刺史,没有必要现在就学习帝王心术。
二来帝王不一定非要成为一个冷血且残酷的人。
元不换将董明的这些手段都看在心里,却也没有开口将他点破。
书院里,新一批学生即将离开书院去到高陵县,他们有一部分是想要归家的,也有一部分是想趁着即将到来的寒假提前找到实习岗位的。
现在书院那边的规矩改了,实习并不一定非要等到三年学完之后再进行实习,若是愿意每学期都可以自己寻找实习的岗位。
尽早踏入社会定然能够积攒到更多的生活经验,前提是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业。
最近书院里还新开了一个学科,是专门为军营子弟准备的,那个学科叫做野外生存学。
专门负责教导军营子弟应该如何在军营的保护下,在野外生存。
和普通学生所学的生存课有所不同,野外生存课要更加的详细细致,而且针对性更强。
董明增加这份课程的目的自然是将军营子弟引入书院,要让书院这个充满文静的地方多出来一些生气。
他可不希望书院出来的学生只会吟诗作对,或者说只能一个劲的坐在办公室里,最好是全方面发展的多功能型人才。
再不济身子骨也一定要好,虽然有生存课的教导,书院学生的身体比其他人要好上不少,但在董明看来还是有些太弱了,时不时的就会有人得了风寒或者说其他疾病。
军营子弟在书院当中得到了诸多的优惠,自然也引来了不少书院学生的不满。
对于这种情况,董明只有一句话。
“所看到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们负重前行,而这些为你们负重前行的人,正是他们的父辈或者爷辈。”
这句话也被写下来当做一篇警示文,张贴在每个教室的门口,一抬头便能看到他的存在。
“刘雄,看你这样子难不成是打算回去继承你爹的两个养猪场?”
“赵怀,你就别取笑我了,倘若我如你一般聪明伶俐,在学习上多花点心思,我爹也不会三番五次的催促我回去置办家业,听说他已经找媒婆帮我准备好了一段婚事。
估计下次你我兄弟再相见,便是在我的婚宴上了。”
“怎这般迅速?再如何也要等到明年夏日毕业。
难不成你忘了刺史大人所说的话?”
“想来伯父也不是不通情达理之辈,此方我们四人皆要返回高陵县,不如我们一起前往刘雄家中,与刘伯父好声说道说道。”
“然也,想来无事便先去刘雄家中一坐。”
坐在马车里的四个少年都是一个寝室的,此番他们四人都要返回高陵县,其中刘雄是要返回高陵县探望家人,其余三个少年都是想要趁着寒假到来在高陵县当中谋求一份兼职。
这起初进入书院的学生都是一年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他们的学业水平参差不齐,于是书院方面只能对这些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考核,按照他们的学业水平将他们重新划分年级。
刘雄他们四人因为学业水平以及年龄之故,便被分到了三年级,也就是说明年夏时他们就能直接毕业了。
“这自然是好,我爹一直念叨着你们看不起我们家,所以一直不愿去家中做客,还时常让我邀请你们一起游山玩水,但奈何学业太重,游山玩水之事迟迟未能实现。
此番前往我家中也能让我爹好好高兴一下。”
刘雄脸上笑容更盛。
马车进入高陵县,经过简单的审查之后踩上四通八达的马路。
“前些日子听说刺史大人想要捣鼓出来的压路机已经有了基本的样子,若是那个压路机能够真正用作民用,刺史大人提取出来的沥青便可以修建出一条康庄大道。”
“此事我也听说了,对于沥青修路之事,虽然有刺史大人所言,但依旧感觉有些匪夷所思,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真正看见沥青所修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