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家仆
吃过晚饭,董明并没有陪着郑晓婉和哈桑花外出闲逛。
公羊木一吃过饭正乘着车往刺史府赶来。
董明泡了一壶茶,正坐在书房里等待公羊木一道来。
一刻钟不到,一个身穿青色长衫的老者走进书房。
公羊木一看了一眼董明和元不换,而后坐到董明对面。
“倒是叫刺史大人好一番等待。”
“久闻先生大名,多等待一阵倒也无妨,先生一路车马劳顿,休息休息自然是应该的。”
董明给公羊木一倒了一杯热茶。
“刺史大人差熊将军千里迢迢,将我接到汝南州来,不知所为何事?
我这把老骨头没有多久可活着了,倘若是让我留在书院教导学生或许还有可能,如果是要成为刺史府上的谋士,恐怕有些力不从心。”
一路走来,公羊木一都在思索自己来到汝南州的原因。
他所能够想到的无非就是两点。
董明要么是看中了他的才学,想让他留在书院当中教导弟子,要么就是看中了他的人脉或者是处事手段,要他留在身边做一个臣。
教书育人公羊木一还能胜任,但若是留在他人手下做官可就有些麻烦了。
勾心斗角的事情年轻的时候都已经历经了不知多少,如今年岁大了,这些东西也就有些繁杂,不愿意再多经历。
“老先生还真是看得透彻,说到了一半儿,我请老先生来,的确是想让老先生在书院里教导学生,但不单单是要教导学生,还希望老先生能放下汴安郡的事情。”
董明开口道。
“放弃汴安郡?”
公羊木一愣了一下,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如此说来,铜甲团此番撤离,连冀荆州也要抛弃?”
“并非是抛弃,只是暂时交由他人进行打理,如今我们兵力有限,而且前有狼后有虎,必须小心谨慎。
暂时将冀荆州和汴安郡交给三公的人打理出不了什么问题。
至于先生的家人,自然会在不日抵达汝南州。”
董明解释道。
“以退为进,表面上看起来可行,但三公是何等的阴险狡诈,你这点伎俩瞒不过他们。
想要通过汴安郡和冀荆州分散他们的兵力看出虚实,怕是有些不容易。”
董明一解释,公羊木一立刻看穿了他计谋之下的真正目的。
“如此才是需要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董明执弟子礼。
公羊木一手抚长须不语,作为长者理所应当的承受了董明的礼节。
倘若董明不执弟子礼的话,公羊木一又凭什么帮他?
萍水相逢、威逼利诱这些都不够,对于一个阅遍世事沧桑,脖子以下都埋进黄土的人,没有太多的东西能够威胁到他。
至于拿家人来威胁,那绝对是下策中的下策。
“如此便想出一个噱头,最好是以天子之名召开十三州郡的大会,将十三位刺史全部聚于一地。
宴会上施展手段自然能够分辨哪些州郡的刺史有问题。
虽说一个个都是人精,但或多或少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来。
除此之外汴安郡和冀荆州的事情就依照刺史大人所说。”
公羊木一饮尽茶水,元不换为他倒满。
“倘若我告诉先生,淮安郡的雪山红已经答应与我合作,是否能够将计谋再度变化?”
董明看着公羊木一追问。
“不曾想雪山红都能被刺史大人所折服,当真是少年出英雄啊。”
公羊木一愣了愣笑道。
“既然有雪山红相助,那自然是再简单不过了,离间计、瞒天过海都可以使用。”
“如此,我就将此事全权交给公羊先生了。”
董明抱拳。
“自当尽力而为。”
公羊木一起身,元不换送他离开。
董明目送两人走出院子,回到书桌旁。
拿出之前就已经拟好的计划表,表上清清楚楚写着与公羊木一所说一般无二的内容。
“倒是一个有着真才实学的老前辈,不似那般的滥竽充数。”
收起计划表,董明看着回来的元不换。
“老元,暗中协助公羊先生吧。”
“知道了少爷。”
元不换点头。
夜里白天商量的十三个商贾分成两个批次,分别走进董明的书房。
第一批进去的是想要获得漕运权的六个商贾,第二批进去的是想要获得雪盐贩卖权的七个商贾。
开通漕运自然没什么问题,董明这边可以出力,而商股们只需要付钱就行了。
漕运开通之后的商船有汝南州刺史定制,闲暇之余自然可以从事其他商贸活动,毕竟公粮所需并不算太多。
至于贩卖雪盐则是足足商量了一个多时辰,没办法,这一群商贾一个比一个能说会道,一个比一个精明狡诈。
董明以为自己有着后世一些对金融的了解,在谈判方面会碾压这群商贾。
但事实恰好与他所想的相反,倘若这群商贾不是顾及到董明是少将军,也是刺史大人,估计能直接坐在桌子上和他谈判。
最终以六比四进行分成,董明这边所代表的汝南州官府占雪盐总利润的六成,商贾们则是占据四成。
董明最开始的打算实际上是七三分成的,官府拿七成,商贾们拿三成,但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终还是得到六四分成。
其中李雪红这个老狐狸更是提主动提出可以放弃他那一份收入,他只需要一件东西,就是知道雪盐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当然他也知道,仅仅是放弃一份收入并不足以获得雪盐的制作配方,所以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他想要将全部身家纳入董明私人所有。
换一种说辞,他想要成为董明的家仆。
老实说,李雪红做出的这个决定,不只是让其他六个商贾吃了一惊。
就连董明也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他十分想问李雪红一句值得吗?
但从李雪红坚定不移的眼神当中,董明知道无论他怎么劝说,这个男人已经下定了决心。
送走了其他六位同僚,李雪红站在书房门口。
将全部身价都压在董明身上,是李雪红深思熟虑一下午得出来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