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公孙李
冲出狭窄的山谷,前方较为平坦的平原上赫然矗立着黑压压的人群。
一眼看过去,人群的数量丝毫不比铁甲团的战士们少,从他们身上精良的装备不难看出这是一只实力很强的军队。
“欢迎三位副帅到来。”
军阵最前方分开一条道路,一个身穿黑色铠甲,手持长枪的中年人满脸笑容踏马走来。
“怎么就你一个人来了?陈不通不打算来?看你们这架势应该是把平南州三分之二的兵力都调过来了吧。”
董定邦踏马走出军阵。
来人是陈不通手下的军师公孙李,在成为陈不通手下军师之前也曾是一位驰骋沙场的猛将。
只在后来在于陈不通的战斗当中失利,这才心甘情愿地放下手中长枪,成为了他的帐下之师。
“刺史大人优柔寡断,只怕此时还被蒙在鼓里呢,一心做着醉生梦死的梦。”
公孙李挥枪冷笑。
“以前我以为你还挺有脑子的,现在看来真是一个草包。
你以为陈不通当年能够战胜你真的就是靠一身武力?你以为他能凭借草莽出身,做到一个如今的屏南州刺史会是你的功劳?”
董定邦连连摇头。
公孙李带领的是属于屏南州的边防军,数量在三万人左右,全部都装备精良,而且腰间配有连弩,就战斗力而言并不弱于铁甲团。
倘若硬拼下来只会两败俱伤,况且铁甲团如今孤立无援,而公孙李这边却可以抽调屏南州的其他军队用作补充,此消彼长之下必定是铁甲团落败。
“多说无益,动手!”
公孙李长枪一挥,身后大军举起连弩,率先就来了一顿齐射的箭雨。
“射!”
铁甲团自然也是用连弩应对,战士们依靠身上的铁甲硬扛箭矢。
当当当!
人虽然有盔甲保护,但是他们身下的坐骑可没有这么幸运,锋利的箭矢要么刺伤马眼,要么伤到马蹄,运气不好的擦到了脖子直接飙出一道血线。
“冲!”
董定国、董建成异常凶猛,两人兵分两路,各自带领一支军队成左右包抄的形式直冲而去,董定邦则是带领其他战士在后方支援,连弩射箭掩护他们前行。
“战!”
公孙李眼看着冲锋过来的董定国、董建成两人丝毫不慌,前方百余名战士举起盾牌轰然落在地上,居然是打算硬扛一波骑兵的冲锋。
那些巨大的盾牌看起来异常的沉重,每一面都有不下于百斤之重,都是公孙李精心打造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防范这一种冲锋的骑兵。
董定国、董建成两人冲锋到了近前,手中缰绳一抖,坐下战马心意相通,后蹄发力猛然跃起,居然直接的越过了盾牌。
以为能够挡下骑兵冲锋的战士们愣了那么一两秒,董定国、董建成的长刀已经举起,亮白一闪而过,人头冲天而起,几具无头尸体轰然倒下。
后方冲过来的骑兵更是勇不可挡,虽然战马和盾牌撞击时会出现血肉模糊的状态,但是铁甲团的原则就是永不后退,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为了胜利。
公孙李的盾牌阻击策略以失败而告终,他不得不率领自己的军队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盾牌阻击策略的失败显然打击了军队的士气,二逼们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慌张,毕竟他们面对的是大郑朝的铁甲团,一只充满传奇色彩的军队。
失去战马的铁甲团战士由其兵转换为步兵,后方那些疾驰而来的同伴抓住这些步兵,两两一组再次化身骑兵。
如果有人现在能够从上空俯视下方的战场,就会发现这样一幅极其有意思的画面。
两边的山坡上稀疏的插着一些黑色的旗帜,有那么三两个类似于斥候一样的人,不时偷偷摸摸的瞄上几眼。
下方的平原上赫然是两只交锋的军队,前方的军队边战边退,士气越来越弱,高举着旗帜逐渐变得有些凌乱,有的旗兵甚至抛下了旗帜仓皇逃命。
后方追击的军队则是越战越猛,一个个战士如同虎狼之师一般。
“停下!”
追出了将近十里左右,董定国勒马停下。
视野前方的公孙离等人已经溃不成军,仓皇的逃入密林当中,在他们身后不远就是另外一座县城。
“穷寇莫追,搞不好是诱敌深入。”
“回身打扫战场,继续出发。”
董建成很赞同董定国的想法,大手一挥招呼铁甲团战士打扫战场。
……
“居然没有追过来,这三个家伙还是一如既往的谨慎啊,看来想要对付他们还要花点手段才行。”
密林当中公孙李眉头紧皱,计划失败在他的意料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
如果依靠三万人就能够打败三个副帅和铁甲团,那也就不会有铁甲团镇守冲兖州这么多年了,早就变成他们屏南州的边防军去镇守了。
“早就和你说过这个计划行不通,现在你已经失去了一次机会,董建成他们往后必定会更加的小心,想要下手只会变得更困难。”
三公手下大将龚凡走了出来,在他背后赫然是数量过万的军队。
“不过是试探一下,成与不成都不会有太大的阻碍,真正的目标从来都不是三个副帅,而是身处冲兖州的董亮。
如今铁甲团大军已走,他只有不足三万人,我倒是要看看他和凭什么能够挡得住我们六万人。”
公孙李对龚凡的话充耳不闻。
“随便你怎么折腾,反正我只要抓住董亮。”
龚凡抱手冷笑。
董建成这边打扫完转场之后,大军没有继续沿着官道前行,而是选择了一条比较偏僻的小道。
小道虽然地形狭窄,而且路途崎岖,但是对于骑兵来说影响并不会太大。
而且小道还可以大大节省路程,只花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穿过了屏南州,进入汝南州的地界。
一天半之后,董建成三人抵达高陵县,成功和董明会面。
董明对于三位叔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但同时也对自家老爹的古怪行动提出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