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门参与朝堂纷争多年,投靠的便是一直养精蓄锐的七皇子,替他收集情报培养精英。
只可惜他竟也是个难当大任的,可朱雀门这些年积累下的人脉情报总算不是白费的。
况且七皇子是个有谋略的,这些年也壮大了朱雀门。
他见眼前人仍在思虑,趁热打铁,"这些年来朱雀门并非置身事外,对于宫里宫外的事,知的亦是不少。"
"若是朱雀门能得太后的庇佑,朱雀门必定知无不言。"
太傅听此,踌躇半晌。他是有听说过这些年朱雀门似是在替谁收集情报,却始终未曾得知。
看来这朱雀门也不会是什么省油的灯,而他们手上的情报也定然不少,更是会有不少对他们有用处的地方。
但他仍有些顾虑,容见此,再添上一句,"只要太后娘娘答应,朱雀门众人,唯娘娘马首是鞍,一心不事二主。"
这句话算是让太傅有了个定心丸。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若是将朱雀门收为己用,便是添了一大助力、太傅将茶盏举起,对着眼前之人示意,"久闻朱雀门大名,岂有不应之理?"
"以茶代酒。"
他将茶饮尽,而容亦是与他一样。只在饮茶之时,面上多了些许的笑意。
见目的已达成,他也得回去复命,便先起身告辞离去。太傅望着他远去的方向,转着手上的扳指,眸色沉沉深不见底。
朱雀门是否真的忠心,还有待观察。但此关键时刻,他也不会拒绝这般有用的势力。
太傅思虑片刻,对着外面的人吩咐道,"进来吧。"
下人见人离去这才回到了书房内,"主子可是有什么吩咐?"
他心里忽的闪过了一丝犹豫,随即隐藏下来,长舒了一口气紧接着便淡淡回答道。
"出去吩咐,明日一早备好马车入宫,本官要去见太后娘娘。"
那侍从得了命令便先退下了,直到翌日一早,太傅便将朝服穿戴整齐上了提前准备好的马车。
"启禀太后娘娘,太傅大人求见。"
守在门口的太监一路小跑着进了大殿,对着座上闭着双眸小憩的女人说道。
她这才打起了精神,心中回想着这几日来似乎也并无大事发生,疑虑起来是出了什么事,来不及多想便对着下面的人点了点头示意放太傅先进来。
太监得了命令又是匆匆忙忙的小跑出去将太傅一脸谄媚的带了进来。
太傅才是进殿便给座上的太后使了个眼神过去,她立马会意便对着身旁的嬷嬷耳语一番,嬷嬷便对着下面的人说道。
"此处不必你们伺候了,都先退下吧。"
待到殿内人员都请走了这才开口说起了昨晚之事。
"启禀太后娘娘,昨日有一人深夜寻微臣,有意投靠我们,微臣便应允了,特来询问太后娘娘的意思。"
太后心中不屑,自己这个弟弟做事干脆利落,此刻来不过是通知自己,哪会是真的询问自个儿的意思。
她知晓是一条船上的人到也没多在意,只是要先把对方摸得知根知底方才能够安心,便先出口对眼前的人问道。
"是什么人?背景你可认清楚?如今你我都在风口浪尖之上,皇帝的态度你也是看得出来大不如前,尽量收敛些..."
太后心中虽说有一千一万个问的话,最终也还是停在了这儿,下面的人此时趁着空子急忙上来补了回答。
"长姐尽管放心,是朱雀门。"
"朱雀门?"
她严重闪过一丝狐疑,继而在记忆中搜寻这这个无比熟悉的名字反倒是想起了些什么。
声音里带了一分不确定的意思问出口,"可是此前效忠七皇子的江湖组织?"
太傅点了点头,上边的人却起了不一样的心思,一听说是七皇子手下的旧人神情就忽然沉重了许多,自己对这个孙儿幼时也算是疼爱有加,想来这么多年竟然从未看清过此人正真的面貌作风。
到此处却是不由自主想起了皇帝,这个自己幼时又看管不住的男人到底有多大的野心自己到还是真的从未关注过,想来是自己忽视了太多细节,才让二人的情感还不如那个"莽夫"。
此处提起萧沐心中反而减少了对朱雀门的排斥。太傅却在此时开了口解释说道。
"便是因为七皇子致死,朱雀门这才想着找一个新主子的庇佑。我此前便有听说过这个江湖组织只是不知他竟是为了七皇子卖命,如今来投靠我们也不是全无好处。"
太后一心扑在第四个皇子的事情上面,心中倒是对此事不大放在心上,便任由它继续解释下去。
"长姐也知道我们因为今日的失利损失了许多东西,况且此前我们的势力大多集中在朝廷内部,暗卫都是我亲自豢养在府中,虽说是早已不成文的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约定,但总归是缺了些灵活的东西。"
她听了眼前之人的话这才正眼瞧了一眼下面的人,叹了口气该是认可了他的说法,便对着一旁的嬷嬷吩咐道。
"去上茶。"
转头又对着下面的人说道。
"你先坐着说吧,我此刻倒是明白了你话里的意思,朱雀门是江湖组织,若是真的查出了什么也连累不到我们身上,况且七皇子叛乱失败,他们捞了好处还能全身而退,想来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太傅点了点头,心中想着此时已然成了定局,眼瞧着太后面色也缓和了几分,想来是同意了方才所说的事,于是将自己心中的疑虑抛了出来。
"长姐真的认为陛下还能再孕育一子吗?"
虽说此事是灵隐寺住持亲自观测得出的运势,可皇帝毕竟年岁不小,再拖下去这孩子怕是也成不了气候,人心也难以稳定。
太后听除了他话里面藏着的意思反倒避而不谈便搪塞了几句。
"这毕竟是灵隐寺住持亲口所说,难不成你道行如今越过了人家了?礼部侍郎王氏可是五十岁得了一子,皇帝尚且不惑之年何愁没有子嗣。"
皇帝因着为了朝政日夜操劳身子有些虚弱,可才不惑之年确是真的,才过了而立想来身子调养回来便能有子嗣下去,她倒是对此事丝毫不怀疑,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
毕竟这灵隐寺的住持德高望重,开的金口,从未有失手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