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大人很忙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不得不说,这新创的句读之法,确实有些门道。这些翰林学士,都是饱读诗书之人,看完了书册,忍不住提起笔来比画一阵,甚至拿出自己以前的文章,重新加上句读。

原本要人瞪大了眼睛,逐字看过去的文章,几乎转瞬之间就变得一目了然。一些容易让人误会之处,也变得清晰易懂起来。

甚至还有些人拿别人的文章来点上句读,发现点完了之后,再背诵起来更是容易了许多。以前一口气能背诵三五百字的,点上句读后,一口气背上六七百字也不难。

翰林学士们闲来无事的时候,最大的爱好便就是读书,写书。有了这句读之法,读写的效率几乎是成倍增加。顿时一个个都是大喜过望,如获至宝。

天下文章看翰林,这句话并不是虚言。在翰林院之后,先是国子监里的监生,因为翰林学士多有兼教国子监的,有了这样的好东西,教学生的时候不可能不拿出来用。再接着便是六部三司的百官。

很快,内阁大臣方从哲也发现了近日呈上来的奏折和呈疏上,开始频频出现一种奇怪的符号。初看时觉得有几分古怪扎眼,可是再通篇看下去,整篇文章都是一目了然。从前一天能看七八十份折子的,如今看上一百份也比之前更轻松许多。

司礼监里的掌印太监,卢受卢公公也派人来问,说是这几日奏疏看的特别轻松,就连积年的目疾,也感觉好了不少。商议着能不能让方大学士传下令去,让以后朝廷百官的上疏,都点上这类符号。

这东西还能治眼病?方大学士瞠目结舌,不过转念一想,约莫是从前看折子,需要凑到眼前逐字逐句的阅读斟酌,如今看起来一目了然,自然轻松了不少,目疾便也就可以缓解一些。

又过了两日,乾清宫里也传来消息,说是皇上近来有恙,本来一直无心阅读奏折的,如今见了这种通篇点了符号的,多少也还能看几眼,面皮上也没有平日里看折子那般的烦躁。

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方大学士立刻就提起了精神,开始好奇起这类东西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却是吓了一跳。原来这东西不但是有来源的,甚至还已经有了一本叫做《句读录》的书,已经在京城里风行开来。

而编撰这本书的人,居然包括了孙承宗,钱谦益和赵秉忠三位三鼎甲。

更让方从哲感到吃惊的是,偏偏这本《句读录》的具名上,排在首位的,却不是这三鼎甲中的任何一人,而是一位叫做唐旭的。

唐旭是谁?方从哲在脑海里翻了个遍,也没想出来这是哪一号的人物,仿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般,自己竟是毫无印象。再派人继续查探,才发现居然只是个生员,如今又兼着五城兵马司东城司的指挥一职。

等到了第二天,几乎是全京城的官员们都知道了,只有点了新句读的折子,皇上才会看,不点的就不看。

这是个什么概念?辛辛苦苦写出一番奏折来,如果说完全不想让皇上看见的,那就是傻子,还上什么折子呢,自己在家看看就好了。

既然皇上喜欢,阁老喜欢,司礼监里的公公也喜欢,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一起用呗。

于是从当天开始,几乎所有呈上去的折子上,都齐刷刷的点上了新句读。通政使司那边,若是收到了没点句读的折子,还会有人耐心的指导,这没点句读的折子,送上就去就等于没送,阁老和皇上都不会看的。

要问为什么,本大人不知道,只知道的是,点了句读的折子,读起来轻松畅快,一目了然,本大人也喜欢。

还有问怎么点的,这个也简单,不过本大人没工夫慢慢教你,自个买本《句读录》慢慢去看一回就明白了。

据说礼部里也已经开始有人上疏,直言从今年的院试开始,就要让考生在文章里加上句读,居然也引得礼部学官们一片应和。阅卷原本就是个费时费力的辛苦事,如果能加上句读,自然会轻松很多。

不过折子送到了内阁里,却被方大学士以此法初创,如今也只是京城里风行,尚需时日检验为由给返了回来。

折子虽然返了回来,可是上疏的和应和的却并不气馁。最起码从方阁老的话里也可以看出,其实他也是赞同的。只不过这天下的读书人,对这句读之法还没有做到人人皆通的地步,相比乡试和会试,参加院试的人数也是最多。为了科举里的一碗水端平,只好暂且委屈一下,等日后再提了。

一时间,《句读录》在京城里一片风行,大有开始冲出京城,蔓延全国的趋势。

实际上,已经是开始蔓延全国了。因为只在《句读录》问世五天之后,朝廷的邸报上,就开始出现了点了新句读的文章。

《句读录》付梓一事,是由孙承宗负责的。就算是孙学士自己,也没料到这股风潮会来的这么快。原来只交了一家书社雕印,如今却是加班加点也忙不过来。

京城里稍大些的书社,也都纷纷转托人情,想要上门求见孙学士,以图分一杯羹。一时间,孙学士的门前居然也出现了当日唐旭在吴亮嗣府上见过的情景。

京城内外的寻常官员和读书人,自然没有阁老方从哲那般查探的本事。所以当《句读录》越传越广的时候,无数的人也开始注意到。在孙承宗和钱谦益的名字前头,还有一个叫唐旭的人。

这个唐旭是谁,到底是哪一位大贤?众人都纷纷生出好奇,想尽办法也要试图寻找出来。

正当满京城的人都在寻找一个叫唐旭的大贤的时候,唐大人却是很忙。一来刚到东城司里任指挥一职,有不少事情还需要更多的熟悉一下,二来唐大人回家还得忙着数钱。

只是短短数日之内,《句读录》就卖出了两万多册,这尚且还是因为书社的印刷能力有限的原因,据说已经排了号等书的人,就已经大大的超过了这个数字。

《句读录》并不是什么长篇大论,通篇不过百来页而已,几乎恰恰是一册,所以书价并不贵,每册只要一钱白银或是一百铜钱。除去各项成本以外,唐旭和孙承宗,钱谦益能分到的,约莫是每册三分银子或是三十文钱。

唐大人原本是想拿这些钱给三人平分,只是孙承宗和钱谦益又都不肯。钱谦益拒绝的理由比较简单,哥有钱,不差你这点,哥要的只是名声,如今已经心满意足了。

孙大人的理由就有点复杂了,则是要唐旭多存点积蓄,日后养儿育女,置办田产什么的都要用得着。

钱谦益那里,唐旭当然可以不在乎,他确实有钱。钱家在江南良田数百顷,这么点钱,他是真的看不上眼。但是孙承宗家里,唐旭也是知道,并不算富裕,否则从前也不会去做教书先生。

于是一番争论推辞之后,唐旭取六分之三,孙承宗取六分之二,钱谦益则是只取六分之一。

如今既已经售出了两万册书,每册书唐旭可得银一分五厘,两万册就是三百两入帐,几乎是当年唐旭做所镇抚时十年的俸禄。况且,这两万册还只是一个开始。

北直隶,蓟州府。

正当句读之法在京城里开始逐渐风行的时候,却有两匹快马从京城而出,一路直入蓟州。

进入蓟州城后,也丝毫并不耽误,直接向着城西的独乐寺而去。

独乐寺建寺于唐代贞观年间,原名大佛寺。据说大唐天宝年间,安禄山起兵反唐,就是在此誓师。反叛失败后,因为天下人皆说安禄山反唐只为登基为帝,乃是“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大佛寺便从此更名独乐寺,以此警戒世人,思独乐者,天人不佑。

如今的独乐寺在蓟州城里,也算得上是香火鼎盛之处。

两人既入了寺庙,却也不烧香拜佛,而是往朝后院而入,直到被院中的沙弥拦住。

“此乃寺中僧众修行之所,两位施主若要烧香拜佛,还请返回。”

两人虽被拦住,却也不慌不忙,为首一人先拱了拱手,开口说道:“在下姓雷。”

“哦,姓雷?”,小沙弥的眼睛里,顿时不禁闪烁了几下,也开口说道:“松下残棋送客回。”

“石路无尘竹径开。”,来人略一思量,开口回道。

“帘向玉峰藏夜雪。”小沙弥又问。

“窗间半偈闻钟后。”,来人依旧是不慌不忙的答道。

“施主可知道小僧俗家姓甚?”,小沙弥脸上的表情,也渐渐的松了下来,隐隐的竟是泛出一丝笑来。

“姓戴。”,来人立刻脱口而出。

“两位教友,多有得罪。”,小沙弥终于彻底放下了心:“不知两位从哪里来,又要见谁?”

“我们从京城里来,要见王,徐两位护法,有大事相报。”(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从木叶开始逃亡 人族镇守使 从长津湖开始 陆地键仙 星汉灿烂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万相之王 我有一剑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相关推荐:我在现实刷副本斗罗:我的武魂是哥斯拉修仙从女婿开始吞天至尊开局一间铁匠铺逆世神尊总裁宠妻百分百重金属外壳鸣人的人生体验游戏喋血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