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要致富 先修路
李泰望着文武百官,悠战悠哉的扇着刚刚打造好的黄金圆扇,一次性赚了15万贯,天底下哪有这好的买卖,也就现在是大唐,天底下还没有银票。
不然李泰都想把这些钱全部换成银票,在文武百官的脸上扇呀扇,看他们想要而要不到的样子,别提有多爽。
文武百官此时盯视着他手中的金子做的圆扇,心中一阵悲痛。
简直是造孽!
你有钱不能用在刀刃上吗,打造一把圆扇,是故意给我们炫富呢?
你有钱。
也不至于这么造啊!
见众人涨红着脸,半响吭不出声,华李泰瞅着他们问道:“你们此次过来所为何事?”
段纶见文武百官叮着李泰手中的黄金圆扇,心痛的无法呼吸,便先大步走了出来,冲着李泰拱了拱手,说道:
“陛下神仙手段,铺路官道之事,臣心服口服。”
“想来20天时间,陛下用元从禁军,肯定能将官道全部铺好。”
李泰嬉笑着点了点头,到底是工部尚书,这一点眼力劲儿还是有的,能看出来铺路之事,已经是大势所趋,20天后必定能够完成。
段纶继续说道:“陛下,铺路只是一方面,恳请陛下看一看我大唐长安城外的灾民。”
“灾民?”李泰手中的圆扇顿了一下,讶然的看着他,困惑的说道:“段尚书,你这话我就听不懂了,我大唐长安城外哪来的灾民?”
之前因为蝗灾,干旱导致灾民们不断地涌向长安城,李泰在长安城外设立望廷坊,将灾民全部聚集于此。
可以说长安城外,根本看不到一个灾民,哪怕是长安城内的灾民,也全部都被望廷坊接收。
这也是他坐上皇位以后,为百姓们津津乐道的一件事。
段伦的突然一句话,属实让李泰有些没听懂。
不仅是他,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同样困惑的望着段纶。
李泰建立望廷坊,收揽灾民,是有目共睹之事。
谁要是现在在长安城内说一句大唐长安城还有灾民,长安城百姓估计会直接一耳光就上去了。
扯什么犊子,看不到小皇帝为大唐做的那些事吗?望廷坊是白建的?真要有人是灾民了,直接去望廷坊,望廷坊内的马周,绝对会敞开大门,把他们全部接纳。
段纶一脸认真说道:“陛下所谓的灾民,是从各个州县逃荒而来的,确实已经被陛下收揽到汪听到。”
“可是除此以外,我大唐长安城外,还有一部分灾民。”
李泰好奇的说道:“你详细说说。”
段纶神色肃然的说道:“陛下可知山中还有一部分大唐百姓,他们虽然被冠以大唐百姓之名,可是却不在户籍之中,不向朝廷纳税,一如世外之人。”
“这一部分人,都是因为我大唐建立以应逃难而跑到山中,开垦荒地,建立屋宅,一副与世隔绝之貌。臣以为,他们称得上是灾民。”
段纶语气掷地有声道:“因为他们不知道山外还有大唐朝廷。”
李泰恍然大悟,明白了,文武百官看他们不能用铺路之事,从自己手中章走150万两黄金,所以又弄出一个山民。
李泰啧了一声道:“这件事,应该是你们文武百官的事,把灾民从山中迁出来,是你们分内之事,你们跟朕说这个干什么?”
不跟你说,我们怎么把钱从你手中要到手裴寂心中腹诽了一句,脸上面不改色,冲着李泰作揖道:
话虽然如此说,可是陛下,三省六部十二司现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想要让山民从山中出来,需要钱啊可是户部现在管理的国库..”
说到这里,裴寂没有再说下去,而是双手摊开对着李泰,用手势告诉他,不是我们不想干,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你们要钱的法子可真多,李泰哭笑不得的看着他们。
这帮人要是放在现代,当个催债的肯定饿不死,搞不好还能发家致富。
文武百官眼巴巴的看着李泰,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你总该表示表示,拿出点钱让我们干事吧。
把山民从山中迁出来,利国利民,就算是小皇帝应该也能想明白山民迁出来利大于弊。
毕竟山中那么多人,如果全部出来,那得为朝廷交多少税赋。
山民不出来,那朝廷又要少收多少税,权衡利弊之下,众人相信小皇帝知晓怎么抉择。
李泰想了想,问道:“把山民从山中迁出来,需要多少钱?”
众人刷的一下看向了户部侍郎孙伏伽。
孙伏伽昂首阔步走了出来,这件事没人比他更熟悉。
身为掌管天下户籍的户部,孙伏伽作为侍郎,对此再清楚不过,拱了拱手道:“好叫陛下知晓,臣来之前已经算过了,至少需要200万贯。”
“用的着这么多钱吗?”
李泰困惑的看着他,修个路要几百万贯,把山民迁出来还要几百万贯?难怪给他们多少钱都不够,他们这种用砸钱的办法来做事,本就是方法错了,
给多少钱都没有用。
砸再多钱下去,见不到水花也是正常。
群败家子...李泰心中腹诽着。
亏你们还知道大唐现在百废待兴,特么百废待兴你们还这样可劲的花钱?
在李泰看来,有些地方完全是可以避免花重金来做事的,但是文武百官好像全然忘了,只觉得钱能摆平一切事。
看来是自己给他们了一种错觉...李泰摸着下巴,目光幽幽看着文武百官,要不要把李渊再请出来,让他坐在皇位上?
还是别了,还是让李渊安享晚年吧,让他真坐在皇位上,看到文武百官竟然这样做事,恐怕能气的直接钻进小盒里。
孙伏伽哪里知晓李泰心中所想,直以为李泰不明白其中的缘由,耐心说道:“陛下有所不知,这帮山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活脱脱跟世俗断了关系,把他们称为世外之人,也不过分。”
“可是追根究底,他们不想出来吗?”
“臣看并不是如此,他们也想出来,但是他们害怕,从山里出来以后,山外的世俗没有他们立足之地。”